劉亞君
[摘要]本文重點分階段分析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有效性,最終得出經濟衰退時,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往往能產生積極的效果,貨幣供給量會有顯著增加。當經濟過熱時,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政策效果往往不明顯。對不明顯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存款準備金比率;貨幣供給量;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中國三大貨幣政策包括法定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政策。后來隨著西方國家金融業不斷發展與完善,由于相對其他貨幣政策工具而言,存款準備金作用效果強烈,通常被視為“一劑猛藥”,在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存款準備金政策的發達國家,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呈現出逐漸降低的發展趨勢。
而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著經濟轉型階段,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作為我國貨幣政策工具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央行對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高頻率、小幅度”的調整方式在經濟活動起到的作用是否正面,控制貨幣供應量是否有效,效果如何,都是我們應該認真商榷的問題,對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結構優化至關重要。
二、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在各個階段有效性分析
(一)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的功能
我國的存款準備金政策在中國人民銀行進行經濟調控中的地位不斷的發生變化仍然可以分為三個功能:首先是作為支付準備。其次是進行信用控制,最后是進行結構的調整。第一和第二項功能與西方國家初期階段比較類似,而第三項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即由中國人民銀行集中控制一部分信貸資金,通過再貸款和直接貸款的手段進行信用資金的結構調整。
(二)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在各個階段有效性分析
1.初步探索時期(1984-1997)
在這一階段,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還處于起步階段,存款準備金政策的目的是為了中央銀行發放再貸款,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此階段的存款準備金政策是起發揮集中資金和調節信貸結構的作用,不在于調控貨幣供給量。
2.東南亞危機(1998-2002)
在這期間,由于亞洲金融風暴,我國出現通貨緊縮的現象,在1998~g3月,中國人民銀行將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下調了5%,廣義貨幣供給量M2和狹義貨幣供給量M1均呈不斷上升趨勢,此時調整的兩次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影響效果顯著,對貨幣供給量均產生了積極影響。
3.微調過熱的經濟(2003-2005)
為了抑制我國的局部經濟過熱,中央銀行只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兩次,分別在2003年9月21日由6%提高到7%,2004年4月25日由7%提高到7.5%。二次調整,M2一直在增加,增速雖然下降,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可以看出,在通貨膨脹下,存款準備金的政策沒有達到預計效果。
4.對沖流動性過剩(2006-2008.08)
中國人民銀行在2006至2008年8月之間,共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18次,目的是控制貨幣信貸增長過快,防止價格由結構上漲轉變為明顯通貨膨脹。此階段,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與貨幣供給量M2具有很好的相關性,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控制貨幣供給量,實行緊縮貨幣政策,效果顯著。
5.美國次貸危機(2008.09-2009.01)
2008年10月,M2環比234.61,2008年12月,M2環比激增到16521.94,次年1月M2環比仍在增加,除此之外,M2同比增加也很明顯,由14.95%增加到18.73%。在經濟下滑時,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對釋放流動.性能起到明顯作用,對經濟也能產生積極地刺激作用,很好的緩解了社會上貨幣供給的巨大壓力。
6緩解流動性(2010-2011.11)
在此期間,中國人民銀行共計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12次,每次均調整為0.5%,M2雖然增長緩慢,但是一直在持續增長。由此可以說明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流動性的作用,但是流動性過剩的壓力仍然存在。
7.穩定經濟(2011.12-2016.05)
在201 1年7月-2016年5月,為穩定經濟增長,為經濟轉型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中央銀行共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9次。大型、中小型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與M2同比增量相關性都較差。
三、結論及原因分析
通過前面幾個時期的分析,可以看出,當經濟有衰退趨向、處于通貨緊縮時期時,中國人民銀行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往往能產生積極的效果,貨幣供給量會有顯著增加。當經濟過熱,處于通貨膨脹時期,流動性異常充足時,中國人民銀行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其政策效果往往作用不明顯,對貨幣供給量調控作用也不顯著。
不顯著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時滯效應的影響。當中央銀行根據當前的經濟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貨幣政策時,由于在制定出以及具體實施之間會存在一定的時間差,不能立刻及時的對當前的經濟情況做出反應。當中央銀行變動存款準備金比率時,是間接調控信貸規模,不會直接作用到實體經濟當中,而是先流向資本市場,并且,在傳到過程中,其中間環節眾多,傳導機制復雜,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存款準備金政策的作用效果。
四、完善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的相關建議
(一)實行信息披露制度并提高效率
中國人民銀行應對存款準備金政策的相關執行信息實行披露制度,讓公眾能夠全面并且及時地獲得信息,保護能夠涉及到的人員的切身利益。披露存款準備金政策信息能夠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公眾會相應地做出反應,也會約束市場主體的行為,可防范風險。此外,信息要在各個部門之間通暢,加強各部門間協調配合,降低因信息不暢導致時滯的影響,及時地發現問題并采取行動,做到高效率地解決問題,調控我國宏觀經濟。
(二)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
在現實生活中,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我國市場基準利率,這就導致了貨幣市場上利率水平無法準確真實的反映出金融體系當前的流動性情況,阻礙利率市場化。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時滯問題,就必須加快利率市場化,使利率水平和結構趨于合理。提高利率市場化進程,建立一個能有效反應金融工具風險,收益和流動性的市場利率體系,使其能夠真實地反映出貨幣需求以及當前宏觀經濟的變化,從而進一步影響投資與消費,實現調控宏觀經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