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建靈
【摘要】車險中“無責免賠”條款本是保險原則和我國法律制度下的產物,但卻因為無責免賠與代位求償之間制度的沖突,使大家對無責免賠與代位求償產生誤解。這不僅影響了我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也是對保險代位求償的曲解和濫用。本文通過基于“車輛損失險”中的無責條款視角分析我國代位求償的問題并提出完善我國代位求償制度的建議。
【關鍵詞】無責免賠;代位求償;保險公司
車險無責免賠條款本是我國法律制度和保險原則下的產物,是保險業特殊的理論條款,但被其他大眾、媒體錯誤的解讀為霸王條款,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其不良的社會后果。
一、無責免賠與代位求償的概述
“無責免賠”,又稱按責賠償或比例賠償,主要是指在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根據機動車駕駛人在事故中所負的責任比例來劃分各自應承擔的責任。我國《保險法》第六十條第一款規定:“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即發生的事故須是保險事故,造成事故的是第三者,保險公司獲得代位求償權是賠款后自動獲得。
二、案例簡介與爭議焦點
(一)案例簡介
小明給自己的車輛上了全險。有一次,小明的車在按照秩序排隊等進停車場時候,被別的車子碰撞并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經過交警的協調和認定,肇事司機應當負全責,但對方卻不愿進行賠償。小明只好直接聯系了對方保險公司。也無功而返。小明想起自己的車子已經投了足額的車損險,繼而轉向自己投保的公司尋求幫助。但自己投保的公司也用理由進行推脫,表示小明對事故無責,不進行賠償。
(二)爭議焦點
1.無責免賠與代位求償是否矛盾?
2.保險公司是否可以因為被保險人無責就拒賠,以及不行使代位追償權?
三、案例分析
(一)無責免賠與代位求償制度不矛盾
首先,無責免賠與代位求償制度的存在都是在保險理論中是合理合法的,故不存在矛盾之說。其次,保險人在事故中并沒有責任,不應通過自己所購買的保險來為對方過錯導致的責任承擔損失。而車險的“無責免賠”僅僅是在無責免賠的理由下不賠,無責方可以向保險公司轉讓追償權,讓其代為索賠。故無責免賠與代位追償制度并不矛盾,只是在實務中要表明用的哪個理由。在上述案例中,小明向自己保險公司要求賠償時,應以代位求償的方式申請賠償。但具體的操作,我國還沒有規定,這也是保險公司一直拒賠被保險人的原因之一。
(二)保險公司可以因為被保險人無責不賠,但必須行使代位追償權
在上述案例中,小明要求自己的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以無責免賠為由拒賠是不正確的。但根據我國《保險法》第六十條的規定,以及2012年保監會下發的《機動車輛商業保險示范條款》、《關于加強機動車輛商業保險條款費率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中的規定:“保險公司不得通過放棄代位求償權的方式拒絕履行保險責任”。如果小明以自己對第三者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交給保險公司為由,要求保險公司賠償的,保險公司不能拒絕。
四、完善我國代位求償制度的建議
(一)保險單增加對“無責免賠”條款解釋
公眾對保險基本知識的匱乏是保險經營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多數人并不了解保險基本原理,保險爭議多是保險雙方理解存在偏差,而非保險產品本身存在疏漏。所以,保險公司在設計產品時,應當對存在較大爭泌性和專業化很強的“無責免賠”條款,以附錄的形式進行解釋,或者規定保險工作人員在銷售保險時對“無責免賠”進行解釋和事故發生時進行指導。
(二)完善代位求償的法規
代位求償的法規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如保險人在什么條件下必須接受被保險人的代位求償的請求,被保險人在多長時間之后且提供第三者推脫賠償或是無力賠償的資料,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代位求償,保險公司在多長時間內回復并支付代位賠償金,同時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關情況,保險人賠償被保險人后追償的主體包括哪些等。
(三)完善代位求償的成本問題
保險公司不愿意行使代位求償,原因很三個,一方面在精算計算時沒有考慮這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對保險公司來說可能是壞賬準備。第三個是訴訟成本高。筆者認為保險公司要求因為代位求償而增加保費是合理的,雙方可以自愿協商,購買有代位求償的保險還是購買無代位求償的保險,避免糾紛。
(四)代位求償所賠償的保險金應為代位賠償金
保險公司先賠后追,扮演的角色對于事故來說依舊是沒有承擔責任,只是對于擔任調節者,那么代位求償的賠償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保險金的賠償。如果是保險金,那求償權是否該不存在呢?筆者認為在被保險人無責時向保險公司請求代位求償,不應該以賠償保險金為名賠償。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家對于保險公司替第三者先行賠償被保險人的損失,而后保險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向第三者提出索賠的誤解。如果法律以代位賠償金規定,保險公司就無理由拒賠。
綜上所述,我國代位求償制度還有很多不足,出現的問題也很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希望保監會可以綜合各方意見,制定出符合我國保險特征的代位求償制度,減少訴訟成本。以共同促進保險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