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超 馮娜
【摘要】移動數據流量的法律屬性問題自其產生一直存在。社會上存在兩種主要觀點,一種認為移動數據流量屬于民法上的“物”;另一種觀點認為移動數據流量是基于服務合同所產生的一種“服務”。如果是物則享有物權,如果是服務則屬于債權,明確其屬I}生對更好的發揮移動數據流量的效用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更能明確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更好的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結合社會的現實情況,以及各大電信運營商的主要做法,以及國外的基本情況來看,移動數據流量的“服務”屬性更為現實,也更符合民眾的心理預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物;服務;流量
一、問題提出
“移動數據流量”是指通過移動通信技術上網或使用相關數據增值業務所產生的數據流量。套餐的多種多樣就使得,數據流量的法律屬性問題更加的撲朔迷離。它是否具有“物”的屬性和特征?它可否作為民法上的“物”?它還是基于服務合同所產生的一種“服務”?或者可否將其看成虛擬財產?
二、關于移動數據流量法律屬性的不同觀點
(一)移動數據流量具備民法上“物”的屬性
物的特點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必須存在于人身之外。第二,必須能為人力所支配。第三,物必須具有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某種需要。從這個角度來講,流量完全符合物的特征。首先,流量處在人體之外,只能借助其他設備才能使用。其次,我們借助工具可以支配流量的使用,增多或者減少,甚至影響其上傳和下載的速度。最后,流量具備使用價值,可以影響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徜徉在網絡的海洋,滿足我們社交的需要、娛樂的需要、甚至是生產生活的需要。所以將移動數據流量定義為民法上的“物”有一定的道理。
(二)移動數據流量是基于服務合同所產生的一種“服務”
我們在電信公司辦理套餐業務,實質上我們與電信公司之間是一種債的關系,也就是服務合同關系。在此種債的關系當中債的主體即參與債的關系的雙方當事人分別是電信公司和客戶。債的內容是指債的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在此種關系中債權是客戶要求電信公司提供流量服務,債務是客戶給付電信公司對應價款的義務。債的客體也稱債的標的,是指債務人依當事人約定或法律規定應為或不為的特定行為,統稱為給付。其中給付的形態就包括提供勞務或服務。流量在這里就充當了“服務”的角色。例如在旅游服務合同中的“導游講解”就屬于是一種服務。所以“流量”和“導游講解”扮演著同樣的角色。
三、移動數據流量的“服務”性質的合理性分析
本文認為結合當今的社會現實,以及大家的實際做法來看,移動數據流量是基于服務合同所產生的一種“服務”的這種觀點更具現實意義。
第一,如果將“流量”定義成民法上的“物”,那么享有流量的客戶便享有了該物權。也就是針對流量客戶享有了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就現實的情況來看,首先我們不能處分我們的流量。我們既不能將剩余流量真正的結轉到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使用,也不能進行交易,更不能轉增他人,作為擔保物權的抵押、質押、留置也顯得非常荒謬。我們實在無法想象如何用我的2G流量到銀行進行抵押貸款,我們也無法想象如何將流量轉移占有。其次不存在無限的物。各大運營商推出的不限流量的套餐就昭示著流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世界上不存在這樣的物,如果還將流量定義成物的話容易陷入唯心主義的陷阱。最后流量是不能被繼承的,流量如果作為物那么就可以作為遺產被繼承。更可笑的情況將是遺產官司當中的標的物居然是500G的流量。
第二,《民法總則》第127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流量能不能也算人其中那?一方面,流量也有一種說法叫“數據”,二者是同一個事物嗎?結合法條原文,我們可以看出《民法總則》的127條所稱的數據是指對客觀事件進行記錄并可以鑒別的符號,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狀態以及相互關系等進行記載的物理符號或這些物理符號的組合。從這個意義上講,此處的“數據”并不是我們所說的“數據流量”。另一方面,可否將其看成是網絡虛擬財產?虛擬財產的一個屬性就是一定范圍內可以流通,流量顯然不符合這個特點。所以說流量屬于虛擬財產也是沒有充足的根據。法律雖然賦予數據和虛擬財產民事權利客體的身份,但是二者究竟是物權還是債權,目前仍未達成共識。
第三,在前兩種觀點被充分的證據和現實打敗以后,我們的第三種觀點顯得證據充分,現實條件充足。我們和電信公司簽署的是服務合同,電信公司給我們提供流量服務,如果我們購買的是500MB的流量套餐,那么也就意味著我們在一個月之內享有500MB的流量服務,超出的部分獲得的服務將另外支付費用。這就像你到足療店進行足療,這也是一個服務合同,服務的內容是技師給你進行腳部按摩,服務以時間計算,一般是每次80分鐘,超過80分鐘要另外收費。同時如果你購買的是不限流量套餐,那么也就意味著本月之內你都可以享受這種流量服務。如果將流量定義成一種服務,也不會產生一系列的復雜的問題,如轉讓、繼承等。中國移動還推出了日租卡,也就是如果今天你不使用流量,那么將不會產生費用,如果使用流量的話將按照每500MB一元錢進行計算,這更加凸顯流量的服務性質。一旦我們與電信運營商簽訂該服務合同,也就意味著我們購買了他們的服務,不論我們是否享受該項服務,服務到期終止,不會出現是否結轉下月使用的問題。因為運營商一直處于為您服務的狀態,您是否享受對運營商基本沒有影響。而且由于基站密度的不同,網絡信號強弱也不同,城市地區的網速一定好于農村地區。如果將流量定義為物的話,那么也就意味著“流量”這一種東西,在不同的地區是不一樣的,城市的要好于農村的。我們可以想一下,存在完全一樣的東西,地區不同好壞程度就不一樣的嗎?相反如果將流量定義為物的話,那么服務就有好壞之分了,雖然我們可能花費同樣的價錢但是服務可以完全不同,同樣是五星級酒店服務一定是千差萬別,同樣是按摩師,手法也是各有特色。
所以將移動數據流量的法律性質歸于一種“服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論是從法學理論還是實際生產生活的條件來看,這一說法都是合理的,也容易被人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