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璐
【摘要】當代信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步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豐富,獲取信息的途徑也更為便捷,在家中便可以知曉世界各地的信息。互聯網為人們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時,其虛擬的特性使個人的權利面臨一定的風險,個人信息不能很好地得到保護。如今,個人信息網絡侵權問題時有發生,并且這種現象正朝著普遍性的方向發展。因為互聯網傳播信息的特點,個人信息網絡侵權將會給公民個人帶來更大的危害。為了維護公民在網絡上的人格權,于當今時代下,對個人信息網絡侵權問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個人信息;網絡侵權;責任
互聯網在新時代下應運而生,發揮著自身的效用,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其存在不僅會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它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也應引起社會的注意。網絡已經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部分,被應用到各個領域當中,例如利用網絡購物、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解救處于水深火熱的貧苦人民,為促進社會的良好發展發揮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網絡實施侵犯他人信息的行為,損害他人應有的權利。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利用網絡對個人的信息進行搜索并將之公布于眾,使某些公民遭受到了社會的非議,對其精神造成了損傷。并且,此類事件當下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已經到了不得不對其進行干預的地步。
一、個人信息概述
(一)個人信息的內涵
我國目前并沒有對公民個人信息進行明確的概述,所以在學術界引起的爭論較大,眾多學者各執己見,說法不一。歸根結底,個人信息通常認為是與公民個人相關聯,可以用來尋找到特定人的相關信息,是公民個人在生產和生活中所產生的信息,這些信息使得每一位公民具有自身特點,是獨一無二的。一般認為,個人信息具有兩種屬性,一種是顯性的,一種是隱性的。顯性的個人信息是公民表露在外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別等;隱性的個人信息則是指不容易為大眾所熟知的信息,比如家庭住址、性格愛好、價值觀等。
(二)個人信息與隱私的界分
在我國的法律上,認為個人信息與隱私具有相似的屬性,但并非同一事物。個人信息被認為是個人所有的信息,范圍較廣。而個人隱私指的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信息,這些信息公民本人并不想被外界所知曉,外界也并不需要知曉。
二、個人信息網絡侵權的形式
(一)非法收集個人信息
隨著時代的發展,個人信息的價值屬性逐漸為公眾熟知,諸多個人信息被應用于商業領域,為個人創造價值。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擅自收集他人的信息牟取不正當利益,還有一些行政機構因為自身工作的需要,未經他人同意私自在網絡上搜集他人的信息。正規程序收集他人信息,需要在公開場合并征得公民個人同意之后再對其信息進行收集。由于個人對自身信息的重視以及保護程度不斷加強,一般不會輕易允許他人搜集自身的信息,因此,現實中通過網絡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大量屬于非法收集。
(二)非法傳播個人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對公民的個人信息進行收集之后,為牟取不法利益,一般會在公民個人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其出售給相關機構。這些機構在拿到信息之后,常常會將其再次出售,使得公民的個人信息在網絡上肆意傳播,對公民的個人信息造成了侵犯。此外,由于社會矛盾不斷發生,一些人為打擊報復,會惡意侵入他人的電腦,獲取個人信息,然后將其在網絡上進行曝光,以此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傷害。例如“艷照門”事件,便是非法傳播個人信息的典型事例,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三)非法利用個人信息
一些商家為加大對品牌的宣傳,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他人的電話、郵箱,然后向他們發送垃圾信息和郵件。另外,隨著網絡購物逐漸成為大眾購物的主流,商家極其注重自身的聲譽,顧客根據意愿給出差評之后,一些商家通過渠道獲得顧客的個人信息,對其實施恐嚇,迫使顧客刪除差評。還有便是之前所談到的通過網絡信息交易牟取私利,這些都是在網絡上對個人信息的非法利用。
(四)網絡平臺管理漏洞
為了進行網上活動,用戶在網絡上常常需要注冊個人信息,允許網絡平臺掌握自身的信息。但是網絡平臺在獲得這些信息之后,疏于防范,疏于管理,并沒有盡到自身的義務,對這些信息進行妥善地保管。一方面是因為網絡平臺對個人信息的管理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也是因為自身技術存在缺陷,使得公民在網絡上的個人信息得不到保護,為不法分子竊取個人信息創造了條件。
三、個人信息網絡侵權的特點
(一)侵權主體的虛擬性
網絡具有虛擬的特性,公民在網絡上的存在也是虛擬的。公民在網絡上創造一個虛擬身份,其顯露在外的是特殊的網名。所以在遭受侵犯之后,不易對實施侵害行為的主體進行追蹤。并且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使得信息的準確性得不到保障,侵害行為不能得到定性,不利于對其作出處罰。
(二)侵權范圍的廣泛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環境也變得日益復雜。人們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上網,并進行網絡活動,那么不法分子獲得和利用公民個人信息的地點也會是多樣的。通常情況下,不法分子在一個地方實施侵害行為,但在另一個地方完成侵害。并且每一位網民的個人信息都有受到侵害的可能,不管是明星、高官還是普通人,都會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侵權的范圍較廣。
(三)侵權客體的競合性
不法分子在網絡上對公民個人信息實施侵害行為時,大多數情況下還會侵害到另外一人的合法權益。社會是復雜的,各種社會關系之間相互交錯,在一方的個人信息受到侵害時,不可避免地會侵害到與其相關的人的信息權益,即一個侵害行為對多人造成傷害。且這種傷害以精神傷害為主,可以說,在侵害個人信息網絡權益時,常常伴隨著侵害他人名譽的行為。
(四)侵權方式的技術性
作為新時代的高科技產物,網絡侵權行為需要一定的技術水準,這使得預防侵權行為和查實侵權責任的難度也明顯加大。例如,黑客需要對代碼有較高的認識,可以破除一般的防火墻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還會為了躲避追捕將侵入的痕跡抹去。另外,一些不法分子還會利用ps等技術手段更好地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給偵查帶來更大的困難。
四、保護個人信息網絡權益的對策
(一)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立法
1.完善個人信息權內涵
個人信息權得到法律解釋是在法律上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的基礎。在立法層面上,將個人信息設立為公民個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將引起全體社會公民對于個人信息的重視。同時,要注意對個人信息與個人隱私進行區別,二者并非同一類事物,但是二者也不應該有等級上的劃分。在人格權法中完善個人信息的內涵,使個人信息權成為人格權法中具體的一部分,這也是個人信息得到保護的前提。
2.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
縱觀歐洲國家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其取得有效成果的一大原因便是因為其國內設有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我國應從國外保護個人信息的做法上汲取經驗,在遵循意圖明確原則的基礎上,嚴格限制收集個人信息的渠道,并制定網絡平臺收集網民個人信息的規范化章程。同時,對于管理公民個人信息存在缺陷的網絡平臺,要具備相關的法律能對其作出懲罰。
(二)加強行業自律
外界的規章制度只是各項保障措施,要想從根本上對公民個人信息進行網絡上的保護,必須加強網絡行業的自律。事先防控比事后救濟更加有效,且在此類案例中也更為必要。只有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氛圍良好,才會從根本上杜絕個人信息網絡侵權問題的發生。加強互聯網行業的自律,應與法律相互結合,在靈活多變的環境中,形成屬于自身的、具有行業特色的自律氛圍。以美國為例,美國現今所實施的互聯網行業自律模式是由上層宏觀調控、網絡隱私認證、行業隱私保護以及相關法規政策所形成的,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果,切實保障了美國公民的個人網絡隱私。將美國的經驗應用于我國實踐,首先,有關機構要制定符合我國實際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以加強對互聯網行業的管理;其次,可根據實際需要成立行業協會,制定相關的行業準入及嘉獎、警告、拉黑、退出等獎懲機制,形成良好的行業自律氛圍。
(三)加強監督
一定程度的監督是保障制度有效落實所不可或缺的,有效的監督會使個人信息的網絡保護達到預期標準。監督可以分為行政監督與社會監督兩個部分。行政監督是指國家通過法律設立專門的監督機關,在網絡上監督個人信息的收集情況以及流向趨勢,確保網絡平臺正確使用以及管理其所收集到的個人信息。設立專門的監督人員,定期對網絡平臺進行抽查,檢查其是否做好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社會監督主要是利用社會群眾的力量。社會群眾是網絡個人信息采集的對象,是網絡活動的參加者,也是個人信息網絡侵害的對象。當遇到個人信息網絡侵害時,他們是直接的受害者,所以社會群眾具備監督的源動力。眾人拾柴火焰高,集合社會群眾的力量,必會使不法分子無所遁形。
五、結語
信息時代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個人對于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個人信息的網絡價值也越來越大。保護個人信息在網絡上的權益,既是保護公民的人格權,也是保護公民的財產安全。在個人信息網絡侵害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針對個人信息網絡侵害的特點,對個人信息網絡侵害問題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