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習航
【摘要】政務公開行為可以在政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公眾之間搭建溝通平臺,有效推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但是不能忽視實施政務公開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對政務公開的理解不準確、監督不到位、評議方式不科學的劣勢方面,實施政務公開還有待于不斷調整工作方式、創新工作內容。
【關鍵詞】服務型政府 政務公開 創新 監督
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可以讓社會公眾都能夠了解行政決策,并對行政權力的運行做好社會公眾監督,達到政府信息公開的狀態,推進電子政務的具體應用。但是目前政務公開過程中明顯呈現出公開程序缺乏規范性、公開標準較低、公開內容較少、監督工作有效性較低等現象。所以,從管理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轉化應注重政府政務公開程序規范、公開程度高、為社會公眾提供便利性,創新政務公開制度。
一、政務公開制度創新應以公開透明作為根本條件
目前,政府實施各項行政行為都將公開透明作為基礎,這種方式將權利充分暴露在陽光下。“公開”作為交流的必要條件,交流是實現民主政治的關鍵。“透明”將讓世界充滿真誠,將各種罪惡、黑暗、不公平都充分暴露出來。例如浙江溫嶺實施預算公開措施,新疆阿勒泰實施干部財產申報制度,中央部委全面公開“三公”經費,這些措施都明顯的體現了政務的公開透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增加了“將公開作為政府實施行政行為的常態”這一條款,并且指出在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之外的一切政府信息都應向社會公眾全面公開,這些都顯示出我國政府實施行政行為將公開透明體現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當前,公開標準包括政府行政決策事項、執行、管理、服務各個過程以及發布、回應等信息公開環節。所以,社會公眾普遍達成共識,在陽光下施行公開透明的行政行為能夠更好地發揮政府執政效果。媒體從業人員廖洪波就湖南省寧鄉縣玉潭鎮政府回復信息不及時的事件,直接將鎮政府告到寧鄉縣人民法院,鎮政府官員解釋道“以前從未遇到過此類事情”,一些鎮政府官員提出廖洪波的這種行為擾亂政府正常辦公,這種現象反映了寧鄉縣人民政府在政務公開上力度明顯不夠。
現代政治將對社會公眾的公開透明作為根本目標,為了政治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實現,使行政權力得到有效監督,應將公開透明作為達成這些目標的突破口。目前,政務公開透明不僅僅涵蓋政府公開發布各種政務信息,還包括將權利運行在陽光下,實現社會公眾的民主權益。
政務公開透明為公眾參與提供了平臺,這將有益于政府的治理工作。政府治理能夠和公眾參與形成合力,進一步實現改革和公開的互相進步,與此同時,可以實現對行政權力的有效約束,避免出現管理決策,降低領導行為失范現象的發生率,實現對政府權利的有效監督。總的看來,通過政務公開的方式可以消除群眾心中疑慮,提升政府的執政公信力,呈現出政府、社會、公民三者互相產生積極的作用。
二、政務公開制度創新應以公眾參與作為最終目標
政務公開改變以往的管理型政府形象,政府主動為公眾服務,公眾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管理的對象,而是政務的積極參與者,在了解相關信息的情況下對政府行政工作進行監督、參與,并提出意見。這種公民廣泛參與的狀態下,為政務公開帶來了活力。社會公眾在關注政務信息的同時,參與相關討論,真正對政務公開形成正確的認識。所以,公眾積極參與將推進政務公開的順利運行。
特別是近幾年來伴隨中央部委陸續公開“三公經費”,一方面體現出政府部門執政理念、執政方式的鮮明變化,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公眾參與推動政務公開產生的明顯效果。例如,河南趙正軍對政府部門政務公開進行監督,針對于信息不公開的政府部門,采取直接到法院起訴的方式,他起訴的政府部門信息不公開案件勝訴率達到60%;記者呂建福人送外號“專拍哥”,在過去的三年中曝光各類特權車牌照,他的這一做法使得河南省出臺措施將車牌號段為“豫0”的特權車牌照全部取消,讓特權車和普通車輛一樣,特權全部消失,以上這些案例表明在政府實施政務公開中公眾的表達權得到體現,公眾的參與促進了政務公開工作效率的提升,使公正透明程度越來越高。
政務公開并非包括群眾表達意見這一項,政務公開應從主動的政府公開信息、群眾接受信息轉變為應對群眾的信息需求,政府積極公開該方面信息,應健全相關制度,為公眾參加政務公開拓寬平臺,群眾提出質疑,政府必須針對性地給出及時回應,并逐步改進加強政務公開質量的提升,從公眾、企業辦事需求人手,精準化地提供政務服務,引導公眾通過積極參與逐步成長為“參與型公民”。
三、政務公開制度創新應體現在對社會的積極回應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不斷創新,新媒體的出現更為公眾了解政府各方面信息提供了有利條件,這就要求政府行政權力受到的約束更多,政務公開勢在必行。政務公開是順應時代發展、滿足群眾需求、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力措施。
目前,政務公開呈現出明顯的形式主義,僅僅將政務公開作為表面文章,而忽視公開的內容,或者公開的內容不重要,民眾期望了解的信息不公開,又或者僅僅公布信息,不對公布信息進行相應解釋說明,這些政務公開的程度明顯不夠,民眾對于政務信息的需求較高,政府提供的政務公開服務水平較低;調查發現,很多政府網站處于常年不更新狀態,熱線電話不能撥通,電子公告欄上面留言沒有回復,這些現象都使得政務公開名不副實。
政務管理過程中,政務應積極主動地將相關信息向公眾公開,公眾對于政務管理各項事務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表達意見權,政府在接受到公眾意見和建議時必須及時給出相關回應;政府應對各項事務明確表態,并通過實際行動證實政府對于該項問題的態度。
政府開展各類政務活動時如果接收到社會公眾提出的各種意見、建議,或者該項政務活動的輿論反響較大,政府必須實事求是向公眾傳播客觀的政務活動信息,并且表明政府對于此項活動、事件的態度以及將要實施的做法,用行動體現出政府對于社會公眾意見、輿論反響的回復;同時應引導輿論發展,通過真誠溝通讓公眾了解事實真相。
政務信息反饋一方面可以讓公眾進一步明確政府對該事件的立場以及將要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還可以強化執政為民的宗旨。政府在反饋政務信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積極主動設置議題,并對反饋意見、建議進行梳理、歸類,提出未接受意見的理由,指出政府針對于此事將采取的措施,使公眾的知情權得到滿足,避免出現謠言;第二,及時向公眾通報最近事件發展狀況以及政府實施的處理措施,具體包括事件造成損失統計、事件相關責任人以及相關責任單位的處理結果、社會公眾捐款的用途等,這些信息能夠全面引導輿論走向,使各個利益群體的意見逐步統一,體現政府的責任感。
四、政務公開制度創新以不斷完善的體系作為制度保障
政務公開體現為公開行使政府權利,所以應制定并完善政務公開制度體系。
首先,應建設政務公開平臺。政務公開平臺包括政府網站群、公務內網、互聯網政務服務移動APP,后者能夠連接外網政務大廳和內網應用服務平臺,公眾通過外網受理業務、內網辦理業務、外網反饋信息的方式實現和政府的溝通。與此同時,發揮政務公開平臺的便利性條件,創新電子政務工作方法,開發電子政務軟件,通過認證的政務微博、政務微信迅速回饋,在引導輿論、接受群眾意見、辟謠等方面發揮作用,為行政機關節省行政成本。所以,政務公開互聯網平臺的建設為群眾辦理業務、參政議政提供了便利。
其次,應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制度。行政機關有必要向公眾公開政務信息,公共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例如醫療、供電、通信、教育、供水、通信等行業也需要向公眾公開政務。改務公開的內容除了行政機關制定的法規、指導性文件等,還應包含行使行政權力時的各種信息,以及公眾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政務公開有必要擴大公開范圍,涉及外交、商業機密、軍事、個人隱私等方面信息之外,其他信息都應做到全面公開。目前,應針對于非常態下突發事件管理設立相關信息公開制度,并加強對虛擬世界中信息公開真實性的管理。
綜上,服務型政府應致力于服務群眾的宗旨,政務公開是迎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政府治理手段的創新,這種方式能夠約束政府行政行為,使政府行政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實現執政為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