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淼
[摘要]當前,吸毒人員管理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吸毒人員肇事肇禍時有發生,對社會穩定造成嚴重的負面作用,本文主要以牡丹江地區為例。探討了農村吸毒人員管控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的管控策略,希望能夠為牡丹江地區農村吸毒人員管控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牡丹江 吸毒人員 管控 問題 對策
一、緒論
到目前為止,毒品問題已成為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存在該類問題的國家在170個以上,而吸毒人員規模在2億以上。吸毒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一方面會嚴重影響到吸毒人員的健康,另一方面,還會造成犯罪,影響到國家經濟發展與穩定。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禁毒工作,逐漸加大工作力度,在管控環節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周邊國家毒潮的作用,當前我國的吸毒人員問題依舊非常突出。從1978年國家推行對外開放開始,毒品犯罪愈演愈烈。四十年來,國內吸毒人員數目不斷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國必須高度重視農村吸毒人員管控問題,采取一系列科學合理的策略與措施,切實加強對吸毒人員的管理和控制,鑒于此,本文探討了牡丹江地區農村吸毒人員管控問題及對策,以期為當地以及國內其它類似地區做好該項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鑒。
二、牡丹江地區農村吸毒問題剖析
(一)毒品案件情況
2007至2016年分別破獲毒品刑事案件37起、45、79起、145起、156起、189起、240起、211起、176起、116起。十年內破獲毒品案件數大幅上升、2013年破案數達到最高值的是2006年的10倍。自2013年起破獲毒品刑事案件數略有下降。
(二)繳獲毒品情況
近十年繳獲毒品冰毒數呈上升趨勢并在2010年達到頂峰。冰毒占繳獲毒品總數的比例亦逐年提高。繳獲毒品冰毒片劑及搖頭丸除分別在2010年及2012年達到最高值外,從2007年至今總體呈大幅下降趨勢,2008年至2010年及2013至2015共兩個連續三年未繳獲毒品搖頭丸。近十年涉及海洛因、杜冷丁、嗎啡的毒品案件偶有發現,繳獲毒品數量不大。
(三)毒品來源情況
2007年至2010年我市毒品主要來源吉林省延邊地區,2010年后來源于廣東省的毒品大幅上升,湖南、四川、海南等地毒品亦頻繁流入我市,近兩年從雞西、密山等地流入我市趨勢明顯。
(四)毒品價格變化情況
近十年我市毒品價格浮動不大、從2007年毒品價格緩慢上揚至2012年達到價格最高點后又緩慢下降,2016年成功開展的吸毒人員查控收戒一號、二號兩次專項行動,極大的萎縮毒品消費市場,致使毒品價格大幅上升。
(五)查獲吸毒人員情況
近十年我市查獲吸毒人員數總體呈上升趨勢,特別是2010年開始大幅增長,2007年至2019年查獲吸毒人員分別為111、50、65、268、302、484、666、668、851、967人。
從性別結構上看。男性仍是吸毒人員主要人群,女性吸毒人員人數上升、所占比例上下浮動。從職業特征上看。無業人員是吸毒人員的主要群體,但2007年至2016年無業人員占全部吸毒人員比例總體呈下降趨勢。近幾年查獲的農民、學生、職員、工人等正規職業人群在增大。
三、牡丹江地區農村吸毒人員管控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預防宣傳教育工作有待于加強
大眾媒體是人們獲取毒品知識的主要渠道,還是宣傳打擊毒品的一個主要方法,在毒品預防教育環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盡管其在實踐中發揮著關鍵的預防作用,然而,如果利用不當,則能夠發揮不良作用,能夠對民眾產生誤導,具體反映如下:
首先,新聞媒體在宣傳毒品知識方面的力度較小。到現在為止,牡丹江大多數媒體在宣傳過程中僅僅強調一些正面的內容,在報道其危害性方面不夠深入,并且覆蓋面相對較小,廣大民眾并未真正認識到毒品的危害,缺乏危機感。其次,媒體往往注重傳播戒毒過程中的困難,這樣就對吸毒人員的管控起到一定的消極作用。
(二)標簽化“問題”
就那些已經成功戒毒以后的群體而言,“吸毒者”實際上已經成為他們的標簽。表面而言,該稱謂反映了事實。然而,標簽還暗含著深層次的意義,即該群體做出有違法律的事,雖然已經受到懲處,并且自己也深受其害,然而,人們卻很難重新接受他們。該社會標簽包含道德譴責,使他們在社會中受到限制。
(三)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
近年來,毒品犯罪日益嚴重化,使得管控工作的作用日益凸顯。國家自2008年其實施《禁毒法》,然而,立法中存在許多空白地帶,具有相對較強的原則性,使得執法人員工作過程中具有較低的可操作性,這與我國的發展脫節。到現在為止,該部法律之中缺少吸毒者在戒毒期間的保護條款,并未做出詳細的界定。作為國內戒毒矯治的關鍵法律,盡管該部法律出臺時間接近十年,然而,具體的執行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漏洞。
(四)戒毒機構不能滿足管控需要
首先,強制隔離戒毒化構建設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大收戒和吸毒人員管理的矛盾;另一方面,專業醫務工作者數量嚴重不足。
其次,社區戒毒管控支持不足。第一,管控水平不高。由于受到人員、機制等方面的限制,相關方法往往流于形式,管控水平不高。例如,康復工作者的薪酬不高,與他們承擔的繁重任務不相符;再如,并沒有構建起禁毒社工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和與民警的聯動機制,從業者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使得他們缺乏足夠的責任心,缺乏愛崗敬業精神。第二,到現在為止,社會控力量嚴重不足,使得牡丹江市社區戒毒管控水平不高。根據相關文件要求,禁毒社工比例以1:50為最佳,換一句話來說,也就是一個社工幫教五十個吸毒者。但是,具體的實踐中,這一比例遠遠超標,缺乏足夠的禁毒社工,導致幫教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對于他們尚未構建起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使得他們缺乏足夠的責任意識、敷衍了事,沒有和當地民警構建起良好的聯動關系,發現吸毒者并沒有在第一時間之內上報給當地民警,上述一系列問題比較突出。
(五)農村吸毒人員管控警力、經費不足
隨著農村人口流動的不斷發展,留守兒童、老人問題日益加劇,每逢節假日,農村地區的人口回流問題比較突出,但是在其他時間里,農村人口數量就會明顯減少。由此使得不同時期農村警力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節假日的時候警力需求大幅增加,其他時間警力冗余問題凸顯。整體而言,到現在為止,警力配置根本無法滿足節假日期間的需求,許多販毒者常常會利用這個機會來開展毒品交易活動,最終使得警務活動無法滿足要求。
四、促進牡丹江地區農村吸毒人員管控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毒品預防教育力度
①抓住法制教育的“六五”時機,廣泛向市民發布毒品的危害公告,開展禁毒法制宣傳教育。②采用多種媒介和工具,宣傳禁毒法制教育,揭露毒品危害,以提高禁毒法律意識。③建立一個強大的社區為基礎的預防體系。社區具有多種功能,通過社區可了解社區居民毒品濫用情況,也可使居民積極參與和利用社區資源開發中來。
(二)去標簽化
為進一步降低標簽的不利影響,促進吸毒人員順利回歸社會,應當做好下列工作:首先,在建立吸毒可恥理念的前提條件下,盡可能地為那些戒毒者營設良好的輿論導向,使得社會包容并不歧視該群體,對待他們像其他人一樣。其次,從法律政策的層面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支持,盡可能地降低對他們的限制。應該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對他們的法律限制實質上是一種標簽效應。由此將導致他們在社會中很難重新做人,對他們的工作與生活造成嚴重的負面作用,因此,今后需要從法律政策方面減少對他們的限制。
(三)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1)加強相關監督。①立法監督。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強制隔離戒毒制度尚未構建起完善的法律監管體系,今后應當切實強化立法監督。②檢察監督。檢察機關不僅要保護好吸毒者個人的各種權利,而且要監測強制戒毒的執行。
(2)設置權利救濟途徑。強制隔離戒毒的執行力是在監督下進行,被強制隔離戒毒人員或由于法律規定不足而造成傷害。當他們的權利受損時,應具有合理的追訴手段,筆者建議建立勞動部門的教養委員會,為他們提供救濟,以有效地保護他們的權利,使他們安心脫毒。
(四)加強強制隔離戒毒機構建設
該項工作需要從政府的層面統籌施策。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法律、經費、技術等方面提供支持,為該牡丹江地區順利開展戒毒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為機構建設奠定基礎。首先,合理配備人員,增強戒毒人力資源活力。其次,加強專業培訓,提升戒毒業務技術活力。再次,科學合理診療,推進戒毒醫療社會化。
(五)優化警力配置,加大經費投入
(1)優化警力配置,利用社會治安力量。針對上文中所述警力配置問題,為進一步提高管控成效,今后需要按照當地人口的變動情況適當調整,每逢節假日,為補充警力,應當采用警力下沉的方法,其他時間應當安排社區警力做好摸排預防工作。
在適當調整警力配置的基礎上,還應當充分發揮社會治安力量的作用。充分發揮個人以及群眾組織的作用,可以提高農村打贏毒品戰的信心,充分激發廣大民眾的參與積極性,并且還能夠反映出農村地區抵制毒品犯罪的決心,最終對販毒者產生震懾作用。
(2)加大農村禁毒工作經費投入。縣級、鄉鎮政府需要高度重視該項工作,設立相關經費,為廣大農民群體開展禁毒工作提供適當補貼,由此可以充分激發廣大群眾的熱情。另一方面,應當適當獎勵那些在禁毒工作中成績顯著的群眾,促使更多群眾積極投入其中。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闡述了牡丹江地區農村吸毒人員管控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包括預防宣傳教育工作有待于加強;標簽化“問題”;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戒毒機構不能滿足管控需要;農村吸毒人員管控警力、經費不足等五方面問題。最后提出牡丹江地區農村吸毒人員管控的對策建議,主要包括以下五點:加大毒品預防教育力度;去標簽化;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進一步優化戒毒機構,加強管理;優化警力配置,加大經費投入。希望能夠為牡丹江以及全國其他類似地區做好農村吸毒人員管控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