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書陽

易南萍
1956年5月出生,江西萍鄉人。擅長版畫。深圳寶安區美術首席教師,深圳市海濱中學美術高級教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
版畫作品《三月花》《茶林秋韻》《堂屋》《晚秋》分別入選日本神戶市“中國版畫大聯展”,東京等五城市“中國當代版畫新作展”,日本千代田俱樂部“中國版畫展”;版畫作品《牛燈》《晨曦》《堂屋》《林中的馬》《春億》《夏日屏風》《局部風景一》《局部風景二》《金秋麗日》《時尚麗人》等先后入選首屆中國風俗畫展,全國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屆版畫展,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美術展,全國綜合版畫展,2007年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教師美術競賽展獲一等獎,作品歷年入選廣東省美術展,多次獲廣東省美術展“金、銀”獎;深圳市美術展金獎;藏書票《鳳鳥》獲全國書票展“金獎”,2005年獲廣東省“版畫獎”。部分作品被江蘇美術館、貴州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深圳美術館收藏。
和易南萍老師約好見面時間,她早早在指定地點等候,我剛走出電梯,她已笑瞇瞇地迎上來招呼我。素顏、短發、棉布長裙,樸素中透著優雅,平和中帶著親切,這位看似貌不驚人的鄰家大媽,卻有著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寶安區美術首席教師等頭銜,舉手投足間有著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出生人的共性烙印:樸素隨和、勤奮務實、執著堅韌、淡泊名利、低調為人。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易南萍進入江西萍鄉師范學習,遇到了令她終生難忘的劉竟生老師。那時美術老師奇缺,學校請回了70多歲的劉老師教課。劉老師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上海美專畢業生,繪畫功底深厚,教學經驗豐富。上美術課請不到人體模特,劉老師就脫去外衣,穿一條短褲,拄著拐杖站在講臺上給大家畫,一站就是半天。老師的敬業精神,讓年輕的易南萍深受感動,課余外出寫生,她主動幫老師搬凳子、提水。受劉老師的影響,易南萍開始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師范畢業后,易南萍被分配到江西雞冠山墾殖場中學任數學教師,1977年恢復高考,經過努力,她如愿考入了江西宜春師范專科學校藝術系。對耽誤的青春,易南萍萬分珍惜這遲來的學習機會。買不起素描紙,平常就用廢舊報紙練習。沒有模特,同學們輪流做。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操前要趕著畫完一張速寫。晚上宿舍關燈后,大家就圍在走廊的一盞燈下看書。為了節省時間,她從來都不睡午覺,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中年以后。當時學校教學設施設備十分簡陋,由于勤奮努力,易南萍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為她以后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師專畢業后,易南萍先后在江西宜春三中、宜春教師進修學校、宜春職工大學任美術老師。宜春是全國著名的“版畫之鄉”,這里有一個活躍于國內外的版畫群體,匯聚了老中青三代全國有名的版畫家,每年舉行全國性版畫研討會,組織一兩期版畫創作學習班。易南萍抓住這難得的機會,一門心思投入到學習中去,就在孩子出生的前一天,她仍在家中印畫。孩子五個月大時,易南萍收拾起幾件衣服和一堆尿布,帶著孩子去參加學習班。孩子小不能帶到大堂一起刻版,她把孩子放在招待所的床上,自己趴在床前小桌子上刻版畫。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幾年中她學到不少東西。
1985年9月,易南萍到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從人體到各種版畫的制作又認真補了一課。學習了不同版種的制作技法,她對銅版畫精美制作特別著迷。回到宜春后,沒有條件買版畫機和制版的材料和設備,她想辦法找代替品,將干樹葉、樹皮、破布、毛線、草席、沙子、砂紙、頭發等,只要能做出機理的東西都充分利用起來,通過剪、貼、刻等手法制作出綜合版畫。經過她的巧手,那些形象在版上蓬勃而出,優雅生長,畫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在她手里有了生命的可愛和象征。創作的過程苦并快樂著。

時尚麗人二(綜合版畫60cm×80cm 2005年6月)
易南萍明白,藝術學習永無止境。1993年來深圳后,她利用三年的周末、寒暑假時間去參加華師大的美術教育學習,對現代美術教育有了更系統更深入的體會,2011年暑期,她與朋友一道到北京中國現代工筆畫院學習,對現代工筆畫新理念、新技法有了新的理解。
1999年,易南萍調入海濱中學任美術老師。在平凡的教學中,易南萍多年如一日兢兢業業,自得其樂,不論到那里,她都能把學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搞得有聲有色,使美術教學成為海濱中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她認為,美術教學不光是教學生畫幾幅畫,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體驗、學會尋求各種表現方法,使其能一輩子受用。

綠色宣言(綜合版畫76cm×102cm 2015年6月)
每天下午放學鈴聲一響,同學們背著書包往美術室跑,教室里擠得滿滿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眼里的易老師,低調謙和、樸素親切,是一位敬業盡責的好老師。她從不以天賦高低、出身貧富論人,只要是喜歡畫畫的同學,她都用心輔導。學生說:“易老師,我不會畫,怕畫不好。”易南萍笑著說:“沒關系,你放心大膽畫,畫不好老師會教你!”在她的細心引導下,許多學生從不敢畫不會畫到愛上畫畫。她注重孩子們想象力的培養,在創作科技節科幻作品時,為講好太空對接、天體通信、火星奇觀的課程,她跑遍書城和圖書館查資料,邊看邊寫教案,一篇教案就寫了36頁。她引導學生們通過觀察、體驗和思考,尋求不同的表現方法,讓學生理解繪畫中的不同藝術形式和美感,沒有背景就隨主觀愿望加上喜歡的圖像,窗格、窗簾或者一大塊花布;對主體過小的畫面加上遠處背景,用豐富的空間關系來彌補構圖中的不足。她告訴孩子們,繪畫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踏實不浮躁,才能功到自然成。她要求學生把每張作業當做作品來做,不抄襲別人,也不重復自己,要不斷追求新的變化和進步,使每一張白紙通過努力成為一幅精美的作品。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毅力和耐力,養成追求完美的習慣。
每天不管多忙多累,易南萍都是第一個到畫室,最后一個離開。她說,當教師是很辛苦,也很累,但在你沒有辦法改變現狀的情況下,還不如踏踏實實把眼前的事情做好,這樣一舉兩得,有一份好心情去面對工作,學生也從中受益。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易南萍在平凡的教學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績,由她輔導的學生作品,連續獲得全國中小學生美術書法作品比賽一等獎,多次在國際、全國和省市各級美術展覽中獲獎;她專題講座發言與公開課數十場,屢次在國際、全國獲大賽優秀輔導獎;她撰寫《創造力的培養是美術教學的關鍵》等多篇論文在《中國當代教育研究》《教育探索》等刊物上發表,多次獲得市、區藝術教育先進個人和優秀教師稱號。2003年9月,易南萍被評為寶安區美術首席教師。

風和日麗(綜合版畫60cm×80cm)2005年6月

時尚麗人(綜合版畫60cm×80cm) 2007年4月
2003年12月,“海濱中學學生美術作品展”在寶安文化館展出,一百多幅學生作品以豐富的想象、精美的制作、變化多端的題材風格,得到了參觀者的高度評價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中國美協少兒美術藝委會主任何韻蘭教授看了展覽后感嘆地說:“走了很多地方,中學生美術作品畫得這么深入,思維這么寬泛,還是第一個。這個年代,老師能如此投入美術教學,實在難能可貴。”
2007年8月16日,“全國美術教育研討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美術教育家歡聚一堂共同學習研討。易南萍代表廣東省發言,她走上講臺,一句話也沒說,用幻燈片開始放映學生們的美術作品。當播放了五六張學生作品的時候,大廳內鴉雀無聲,臺下滿是驚訝的目光,如此細膩、成熟的作品是出自學生之手,令在場人員大開眼界、嘆為觀止。最終,易南萍憑《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的發言獲得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教育理論一等獎。原本12點結束的會議被推遲近半小時,用來回答代表們的提問。在電梯、餐廳、會議休息間,易南萍被同行們層層圍著,她成了這次會議上最耀眼的“明星”。有些老師為拷貝她留在主席臺電腦上的課件,連午飯都沒吃。教育部藝教委副秘書長谷公勝稱贊道:“這觀點很好,符合當前教學理念。廣東來的就是不一樣!”
如今,易南萍的學生桃李滿天下,有在中央美院、西安美院、廣東美院深造,有在教育一線,有從事動漫,有在德國、法國留學,在全國拿獎無數。每年春節前夕,學生從四面八方回到寶安,一起去易老師家歡聚。




一邊教書育人,一邊照顧家庭,易南萍的創作時間有限,作品數量不多,但少而精。版畫作品《三月花》《茶林秋韻》《堂屋》《晚秋》分別入選日本神戶市“中國版畫大聯展”,東京等五城市“中國當代版畫新作展”,日本千代田俱樂部“中國版畫展”;《牛燈》《晨曦》《堂屋》《林中的馬》《春億》《夏日屏風》《局部風景一》《局部風景二》《金秋麗日》《時尚麗人》等先后入選首屆中國風俗畫展,全國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屆版畫展、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美術展、全國綜合版畫展,2007年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藏書票《鳳鳥》獲全國書票展“金獎”,2005年獲廣東省“版畫獎”;她多次參加全國教師美術競賽展獲一等獎和廣東省美術展“金、銀”獎、深圳市美術展金獎;部分作品被江蘇美術館、貴州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深圳美術館收藏。
易南萍對繪畫語言與材料上追尋極致美感,《林中的馬》是用環保材料做出的版畫,金色的山林,一只白馬神態安詳,在林中靜靜行走,是對美好生活的寓意和向往。1999年10月,《林中的馬》獲廣東省“迎澳門回歸美術書法大賽”一等獎。畫家朋友評論她的作品:“對繪畫語言與材料上追求極致美感,體現了藝術不斷追求的創作態度與創新探索精神。”

林中的馬(綜合版畫) 1995年6月
在創作上,易南萍追求創新獨特,將女性的細膩溫柔揉進畫中。在綜合版畫作品《局部風景一》中,客廳一角,藤椅上放著一個鳥巢,乳燕媽媽銜食而來,三只乳燕張著嘴巴嗷嗷待哺。作品樸實自然、生動傳神,充滿著濃濃的自然與人文關懷。一把藤椅在外人看來就是一把藤椅,易南萍筆下的藤椅,有媽媽懷抱的感覺,像媽媽抱著孩子,樸素自然,充滿家的溫馨。用卡紙剪線條,編成藤椅紋理凹凸不平,細膩有情趣,她從生活細節入手,用女性的細膩勾勒溫暖之美。
身處深圳,易南萍備感深圳現代時尚。出門逛商場,她樂意欣賞人們新潮服飾和特別造型色彩,借都市美麗女子的形象傳遞了生活、材質美,創作了綜合版畫 “時尚麗人”系列。2007年8月,“時尚麗人”系列獲廣東省美術書法展 “金獎”、深圳市首屆校園藝術節教師美術展一等獎、深圳市第八屆鵬城金秋美術書法展優秀獎、寶安教育系統迎新繪畫展一等獎。因創作上的突出表現,易南萍先后被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中國女畫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退休以后,每年十一黃金周過后,易南萍和畫家朋友們一起到太行山寫生,10月底才回來。巍巍太行山雄渾壯麗,山貌獨特,秋日彩林掩映釋放出斑斕和壯麗美景。崖壁、奇峰、幽谷、怪石、云海、清泉,山與林結合,云與霧纏繞,層層疊疊的山川與蜿蜒的河流渾然一體又動人心魄。夕陽照射下的群山綿延起伏,壯觀雄偉。太陽落下,夜色降臨,頭頂的大山如黑色剪影“壓”下來,人渺小如螞蟻。易南萍完全被大自然雄偉磅礴的景觀震撼了,她和朋友們深居簡出,切磋交流、潛心繪制太行系列,回來后再作調整。因為有了畫的點綴,易南萍退休后的生活樸素而優雅、淡然卻堅定!

夏日屏風(綜合版畫60cm×80cm) 2000年3月

局部風景一(綜合版畫60cm×80cm)2001年3月

山外來風一(綜合版畫60cm×80cm)2002年3月

西灣小景(水墨60cm×60cm)2016年6月

馬車(42cm×42cm)2017年6月畫于云南普者黑

龍江早晨(50cm×40cm)2009年10月畫于廣西永福

漓江水(50cm×40cm)2009年10月畫于桂林

太行山

太行山

三青山(45cm×30cm)2008年6月畫于三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