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編制的《2018年—2027年農業展望》年度報告,全球大多數農產品生產將穩步增長,大部分谷物、肉類、乳制品和魚類產量在2017年達到了創紀錄水平。而全球農產品和糧食需求增長將出現疲軟,預計該部門的生產力將持續提高。因此,報告預計未來10年主要農產品價格將保持低位。
報告指出,全球糧食需求放緩主要原因是:主要新興經濟體需求增長減速;人均主食消耗量趨于飽和;全球人口增長率進一步下降。報告認為,農業貿易在促進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全球糧食貿易需要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
報告發現,未來10年全球農業和漁業產量預計將增長約20%,但各區域之間將有較大差異。預計人口增長較快的發展中區域,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東亞以及中東和北非等將出現強勁增長。相比之下,西歐等發達國家區域的產量增長預計會低得多。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機構在紐約發布“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排名第17,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排名前10的均為發達國家,其中瑞士、荷蘭、瑞典、英國、新加坡、美國名列排名榜的前六位。中國的最新排名為第17位——與2017年的第22位相比,排名前進了5位。全球創新指數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等機構共同發布,是衡量一個經濟體廣泛的經濟創新能力的指標。全球創新指數在2007年首次推出,每年發布一次。
進入7月份,各國上半年經濟數據陸續公布。其中,一個突出特點是,美國上半年實施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乃至貿易政策,給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這也正如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所言,美國的財政刺激政策以及利率水平快速上升,“將會加大全球金融市場波動”。2017年年底以來,美國減稅和增加政府支出的財政刺激政策雖然在短期內提高了美國經濟產出,但同時也增加了美國通脹意外上升風險。美聯儲在3月份和6月份的兩次加息,推動美國利率水平上升,短期內也拉升了美元指數,致使全球金融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出現巨大波動。
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7月11日在巴黎表示,法國政府將大力支持本國金融業發展,并將巴黎打造為歐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勒梅爾當天在巴黎歐洲金融市場協會年度論壇上說,法國政府和巴黎市政府已制訂有效措施,吸引從英國遷出的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將來巴黎會成為歐洲的金融中心”。在英國決定“脫歐”之后,一些仍希望留在歐洲單一市場的金融機構紛紛決定遷出倫敦。為爭奪這些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法國和德國已展開競爭,都試圖打造歐洲新的金融中心。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報道,韓國高速公路與大多數國家一樣,相隔一定距離會設置服務區,但比較特別的是絕大部分服務區都發展成了集餐飲、購物、休閑于一體的小規模商圈,不僅方便了民眾,也帶動了消費。因此,周末和節假日期間韓國高速服務區經常出現游客爆滿的場景。韓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在功能完善基礎上,注重質量和細節。服務區環境干凈整潔,餐廳飯菜味道可口,超市、咖啡店也均為知名度較高的連鎖店鋪,消費體驗令人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