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趙銘思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旅游市場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從事旅游業的人越來越多。根據國家旅游數據中心的測算,2017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50億人次,比2016年同期增長12.8%;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4萬億元,增長15.1%。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90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8%。旅游業成為就業大戶。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旅游已經成為我國就業的重要方向,也是富民、強國的戰略支柱產業。隨著“互聯網+旅游”的發展,越來越多新鮮的職業出現。
打開手機,像叫網約車一樣輕松預約到當地向導,享受個性化服務。這個暑假,越來越多的游客將目光投向網約導游。自從吉林、上海、江蘇、浙江等9個省市啟動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工作以來,網約導游在悄然興起。
不僅如此,尋找專業人士制定自己的旅行計劃也日漸成為人們出游的一種選擇,“旅行定制師”也逐步成為一種新興職業,走進大眾的視野。
張女士喜歡美食,她說自己的理想是吃遍天下美食。2018年春節假期去三亞旅游,她特意在網絡平臺上選擇了一名熟悉三亞當地風土人情的“美食導游”。期間,這名導游不僅帶著張女士一家人游遍三亞美景,還帶她們品嘗了當地有名的海鮮。體驗不錯的張女士表示,2019年全家三代一起出行時還會選擇網約導游。她說,“一個導游只服務一家人,服務會更加具體貼心。”
和張女士有同樣想法并付諸實踐的人為數不少。政策實施以來,網約導游服務獲得了一定市場,訂單量已有明顯增長。攜程旅行網發布數據稱,自2016年底攜程向導平臺上線以來,2017年交易額已經達到2億,到目前為止2018年的訂單量較2017年同一時期增長200%,已經成交30余萬張訂單,“全球當地向導平臺”已經注冊的向導數量超過9000人。
如果說網約導游只是導游職業的一次拓寬,那么“旅行定制師”毫無疑問是一種新興職業,這種專門根據旅客的要求打造個性化旅游計劃的職業一經出現便受到了追捧。攜程網在2018年發布了“定制師認證體系”,根據攜程的統計,目前該平臺已經擁有超過5000名已認證的定制師,但是仍然解決不了目前供不應求的現狀,還計劃招收培養3000名定制師以面對將來可能更為火爆的需求。

“從前導游都是掛靠在旅行社,簽訂勞動合同,由旅行社派單,導游接單,但是開放導游自由執業之后,導游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提供不同維度,更有個性的產品,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大的職業自由度,同時也可以凸顯自己的價值。”攜程當地向導平臺業務總監賈琳琳表示。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暑期文化之旅成為熱門選擇,游客對當地歷史文化的專業講解需求也逐漸增強,而一些文化牛人導游則通過在線旅游平臺接單,獲得了大量粉絲。以前去旅游是被當地名勝古跡吸引,現在流行“看向導去旅行”。蒙剛是歷史學專業畢業,從事旅游工作10年,對博物館藏品如數家珍,他在西安的兵馬俑博物館專業講解一上線就廣受追捧,目前已收到100多張訂單,不少游客評價“聽到很多歷史書上看不到的細節,還不用排隊”。
開放導游自由執業實際上解放了導游的生產力,讓他們從以前的為旅行社賣命變成為自己打工,可以根據自己提供的服務向消費者收取合理的價格,時間更靈活,動力更足,拼勁也更大。同時,也正是因為一些有一技之長的導游加入互聯網平臺,讓整個線上的旅游產品也更加豐富。
從導游轉變為網約導游的李明表示,現在網上訂單大多來自家庭游客,他們以自助游的方式出行,希望通過深度游,了解當地的歷史和風土人情。這種私人定制的行程,對導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做網約導游的工作量要比普通帶團導游多,不能像平時帶團那樣只背導游詞,而是要根據游客需要提前查找各種資料,給自己“充電”。在導游過程中要有問必答,還要講得精彩,才能讓顧客滿意。
對于網約導游的前景,攜程旅游首席運營官喻曉江十分看好,“網約導游實現了導游服務的透明公開、雙向自由選擇,加上平臺提供技術服務保障,有利于滿意度提升,未來前景可期。”
近期,廈門的 90 后女孩李波收獲了一張“旅行定制師上崗證”,成為廈門首批擁有旅行定制師上崗證的人之一。3年前,她開始做旅行定制師。2018年第一季度,就有超過 400 名游客在她的指引下,體驗“定制版”的福建旅游。
據攜程透露,普通定制師的月收入一般在 6000元~12000 元,在旺季做得好的定制師月收入能達 3 萬元以上。面對定制師供不應求的局面,國內的旅游“定制學院”紛紛崛起。隨著旅游者需求升級,私人定制旅行的市場前景很大,但專業定制師的缺口也極大,非常適合年輕人創業。
隨著國內旅游服務需求不斷擴大,在如此巨大的旅游市場之下,網約導游以及定制旅游師的出現,無疑是提高旅游服務質量,降低所需成本的一個好舉措。同時,共享經濟下的網約導游和定制旅游師也有助于激發和釋放游客的多元化個性需求,也給導游提供了自主靈活就業的空間。
但作為新生事物,網約導游以及定制旅游師的服務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服務評級方面不同的平臺各自有不同的標準,也出現了一些亂象,如定制旅游師推出的項目路線同質、內容抄襲。在一些游客的后續反饋中,出現爭議糾紛后難以維權也是一大問題。
面對市場不成熟的現狀,有必要依托現有的在線旅游網站,規范管理、明確導游服務費、實行明碼標價、建立健全游客評價機制、完善相關旅游保險制度、避免出現政策真空。通過行之有效的監管,不僅讓導游能真正實現靠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服務獲得更高收入,也能讓游客最終獲得不斷提升的品質出游。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研究員楊彥鋒指出,目前導游自由執業的市場化程度還遠遠不夠,但這是未來導游體制改革的一個發展方向。現在國家相關部門也在針對導游做信息化的工作,而這個數據平臺建立起來之后,導游的相關資質、信息都能夠很方便地查詢、評價、反饋,“只有讓導游的信息愈發透明化,才更加便于監管,網約導游還是有很大市場空間的,希望未來通過有效的監管,能真正實現導游靠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服務來獲得更高收入,游客也能借此提升出游的品質。”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唐承財建議,應該建立健全網約導游的管理制度和服務規范,搭建全國導游公共服務監管平臺,建立導游自由執業管理與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導游執業記錄,設計以游客滿意度為導向的社會評價體系。
在“互聯網+旅游”的背景下,新興職業的出現因其能實現客戶需求精準定位以及縮短旅游交易鏈而被一眾業內人士看好,但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之路注定是艱辛而曲折的。這就需要相關從業者把握時代發展契機,同時不斷解決不時出現的問題,最大限度地確保行業健康規范地發展,努力讓這些新興職業成為旅游業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