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蘇楠

在2017年成為自主品牌銷量冠軍后,2018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繼續領跑自主品牌,并逐漸與其他自主品牌拉開距離。
2018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76.66萬輛,同比增長44%,目前在中國市場僅次于大眾汽車和通用汽車。在銷量高企、毛利高企之下,吉利管理團隊信誓旦旦、極有信心地表示有望超越全年158萬輛銷量目標,并重申力爭在2020年或之前實現200萬輛總銷量目標。
如今自主品牌發展壯大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實施,讓更多自主品牌有了更多到國際市場參與競爭的實力和信心。而作為自主品牌的“發展引領者”,吉利汽車憑借著前瞻的格局敏感性先行一步。無論是吉利博越于2017年11月在白俄羅斯“白俄吉”工廠的投產,還是2018年2月份在莫斯科的首發上市,都表明著吉利汽車正穩健地走出一條以產品、技術、人才、標準與資本共同輸出的吉利之路。

2018年2月23日,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制造商、第二大豪華車生產商、第二大卡車生產商戴姆勒股份公司發布消息稱,確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已取得其9.69%股權,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次日吉利方面發布聲明證實了此消息,引得全球汽車行業矚目。吉利此次收購戴姆勒公司股份,是吉利進入全球汽車市場的關鍵一步,對其品牌提升、技術提升都有著重大戰略意義。
早在2010年,吉利收購福特汽車公司旗下沃爾沃轎車公司就被視為“走出去”和“蛇吞象”的典例。吉利收購沃爾沃,是我國首例海外車企并購案,也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海外車企并購案。
當初吉利收購虧損的沃爾沃時,很多人都在等著看吉利的笑話。
然而,7年后,那些看笑話的人恐怕沒有笑的資本了。2017年,沃爾沃銷量創下新的紀錄,全球銷量達到57萬輛;營業利潤實現了創紀錄的141億瑞典克朗,同比上漲27.7%。營業額達到2109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16.6%;營業利潤率達到6.7%,超過2016年的6.1%。沃爾沃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倫德斯泰特表示,2017年是近年來沃爾沃成績最好且最強勁的一年。
在吉利的帶領下,沃爾沃銷量逐年增長,讓沃爾沃躍升為一個更加蓬勃發展的品牌。吉利在多年磨合后也獲得了沃爾沃的核心技術,助力其在技術和管理層面再上新臺階,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加快了自身國際化步伐,可以說不論是從產品技術還是品牌自信上吉利都已不同于往日。
自此之后,吉利開啟了海外收購之路。通過自有資金收購第一家海外公司,接下來自有資金聯合已經收購的公司資金,形成連鎖反應,收購的海外公司越多,可以調動的資金就越多,規模就越大。
目前,吉利股權交易中涉及的品牌已涵蓋奔馳、沃爾沃商用車、英國錳銅、馬來西亞寶騰、英國跑車蓮花、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沃爾沃轎車等7家。在上海、杭州、寧波、瑞典哥德堡、英國考文垂、西班牙巴塞羅那、美國加州均建有設計研發中心,研發設計、工程技術人員超過2萬人,擁有大量發明創新專利,全部產品擁有完整知識產權。在中國、美國、英國、瑞典、比利時、白俄羅斯、馬來西亞建有世界一流的現代化整車工廠,產品銷售及服務網絡遍布世界各地。可以說,在汽車領域,吉利已經成為海外并購最為成功的企業。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通過海外的大舉擴張,吉利無論在研發技術還是海外市場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在嘗到收購沃爾沃的甜頭后,可以預計到的是,吉利的海外收購之路不會停止,用資本去換取技術,未來吉利版圖仍將繼續擴張。
2017年,“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全面務實合作新階段。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明顯成效,2017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達7.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8%。
這個數據對于我國汽車出口來說無疑是走出去的一大動力。
隨著各方共商共舉、“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推進,中國汽車工業迎來了飛躍式的發展機遇,自主品牌車企紛紛開始加速各自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布局。吉利,無疑是其中的先行者和領跑者。
面對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吉利通過長期探索,已經從當初單一產品貿易“走出去”的思維轉變為產品、技術、人才、標準與資本共同輸出的產業戰略布局。基于這樣的認知,吉利 “白俄吉”工廠,用“走進去”思路練內功,發揮比較優勢,深度參與當地工業化,實現中國汽車產業全球化戰略布局。
從2013年2月開始,吉利就開始在白俄羅斯組裝生產,為白俄羅斯建立了第一條汽車生產線,圓了白俄羅斯的“轎車夢”。2017年11月全新的CKD“白俄吉”工廠正式投產,最終規劃產能可達12萬輛,以歐亞經濟聯盟國家(現有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五國)為主要銷售市場。


項目整合了白俄羅斯的生產制造成本優勢,將吉利“開門造車”理念應用到了海外,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針對白俄羅斯、俄羅斯等地區高寒天氣、強腐蝕性情況等特點,對國外落地的首款車型博越的配置、駕駛輔助系統、制造工藝等進行了優化設計,使這個工廠成為了吉利走向歐洲走向世界的橋頭堡。
吉利斯里蘭卡SKD工廠是當地首座也是唯一一座可以生產汽車的工廠。吉利長期派遣技術人員駐場,有效提升了生產水平,推動了當地汽車工業發展。
2017年3月,倫敦出租車考文垂安斯蒂工廠落成,這是吉利全球化戰略和新能源戰略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新工廠是英國新建的首個專注電動汽車的工廠,規劃年產達3萬輛,融研發、生產于一體,專注打造全新輕量化電動商用車。
在中東地區,吉利車型已經出口覆蓋沙特、阿聯酋、阿曼、巴林、科威特及約旦和黎巴嫩等國。不僅在豪車遍地的沙特等中東市場吉利博瑞勁銷近5000輛,阿聯酋2016年TOP6車型中位列第二,聲勢一度超越保時捷、帕薩特等品牌車型,還在中東之窗迪拜設立了第一家區域品牌體驗店。
同時,吉利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地進行了銷售渠道和網絡的大力建設,對4S店形象、銷售和售后服務標準也進行了系統性優化。
在國內,吉利也借助成都、寶雞等西部地區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打造吉利面向“一帶一路”、面向出口的全球戰略基地,同時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將吉利打造成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發表署名文章《“一帶一路”與全球型企業文化建設》指出:“‘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獨奏曲,而是世界各國參與的合奏曲;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業,而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參與的事業。”正因為如此,吉利著力打造“全球型公司”,淡化局部文化特征,逐漸形成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和價值理念,進而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大放光彩。
作為中國與世界連接和互動的橋梁,“一帶一路”為世界各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大舞臺。“一帶一路”倡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互贏,吉利汽車正是在這樣的決策指導下,才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吉利從開門造車到出門交流,在汽車產業深度全球化、一體化的趨勢和“一帶一路”倡議下,吉利已經實現了包括品牌、技術與產品在內的體系化輸出,正在走出一條屬于吉利自己的吉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