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顧易之

壁虎尾巴斷了能重生,鯊魚牙齒掉了還會長起來,為什么人類一生只有乳牙和恒牙,牙齒掉了不能再生?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世界各國科研人員。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的科研團隊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不久前通過模擬牙發育原理,建立基于干細胞自組裝的細胞聚合體技術,利用脫落乳牙干細胞成功實現了全牙髓組織的功能性再生,并在開展國際首個全長牙髓再生的臨床研究中獲得成功。

在童年時期,幾乎所有人都喜歡吃甜食,而且有時不會認真刷牙。時間長了,就非常有可能出現牙窟窿,同時還會經常出現牙疼的情況。為了填補牙窟窿,防止牙疼,大多都會選擇補牙。但是補牙后就會破壞牙神經,使牙齒喪失知覺,可能導致牙髓壞死,吃東西沒有任何感覺。事實上多年以來,口腔疾病中,齲病和牙髓病一直困擾人們,發生率極高,是人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齲病引起的牙髓炎癥或牙髓壞死導致的牙“死亡”。
那么,牙髓到底是什么?據介紹,牙齒中間空洞的部分包含稱為牙髓的軟組織。空洞上部寬闊,稱為牙髓腔,下部有管狀的根管,由之導出牙神經和營養神經的血管。一般每顆牙齒有1~4個根管。牙髓組織主要包含神經、血管、淋巴和結締組織,還有排列在牙髓外周的造牙本質細胞,其作用是造牙本質。當牙冠某一部位有齲洞或其它病損時,可在相應的髓腔內壁形成一層牙本質,以修復牙本質,補償該部的牙冠厚度。
眾所周知,牙齒再生有很大的難度,難點就體現在牙髓再生和牙周組織再生,其中牙髓再生的攻克排在首位,重點就是要解決植入的細胞如何在近2厘米長的狹窄根管中長期存活,如何與植入的頜骨組織整合,讓頜骨中的血管神經長入牙髓腔,保證牙髓的長期自主存活并恢復牙齒的功能。
牙髓壞死的牙齒就好比一棵沒有營養供給的枯樹,很難長出新的枝干和綠葉。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與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疾病。而近200年來,人類牙髓病在臨床治療中均采用“根管治療”術,即口腔醫生通過人工操作,分次徹底清除牙齒髓腔與根管中的牙髓細胞,并用生物材料進行填充。由于沒有營養供給,充填后牙齒雖然得以保留,但會逐漸變得脆裂和變色,同時也喪失了感覺,特別是咬硬物的時候容易折斷。所以,實現牙髓再生一直是一項世界難題。

面對牙髓再生這一世界難題,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的科研團隊,歷經20多年潛心努力,利用自身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根據模擬牙發育的原理建立了細胞聚合體技術。通俗說,就是用脫落的乳牙干細胞代替已經壞死的牙齒干細胞,讓牙髓的功能性得到了恢復,并繼續發揮作用。現在他們已經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個全長牙髓再生的臨床研究。
這個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把患者自己的乳牙牙髓干細胞聚合體移植到那些已經壞死的牙齒中,讓牙髓得到重生。它不僅解決了組織器官的“再生難”問題,還為組織器官再生提供依據。具體來說,就是從那些脫落的乳牙中獲取牙髓干細胞,再在體外進行1個月的培養,最后形成干細胞的聚合體。然后把它植入到患者出現窟窿的牙髓腔里,讓干細胞代替已經壞死的牙齒干細胞,使牙髓的功能性得到恢復,牙齒神經血管再生,直至完全恢復牙齒原有功能。這樣就可以讓那些年輕患者的牙齒發育成正常狀態,
目前,該技術已用于臨床近50例患者,均已完全成功。調查顯示,該技術為國際首個全長牙髓再生的成功研發,顛覆了人類200多年來傳統牙病“根管治療”的標準化療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義,為進一步治療牙周病和牙齒缺失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機體壞死中,壞死率最高的器官就是牙齒,這主要是由于牙髓壞死從而導致出現牙死亡。牙髓再生技術的成功研發可以恢復已經壞死的牙齒,讓牙齒再生長,還能讓牙髓得到再生。這無疑為以后組織器官再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事實上,從近些年的干細胞行業動態來看,干細胞的研究不斷突破。目前世界范圍內,干細胞在帕金森、阿爾茲海默癥、腦癱、脊髓損傷、關節炎、糖尿病、骨質疏松、卵巢早衰、心臟病等幾百種疾病上都有不凡的治愈表現,而隨著科技醫療的發展,干細胞還將會被應用到器官組織再造方面。如此,未來人類或將可以最大限度地擺脫疾病帶來的痛苦。
干細胞與生物材料專家表示,干細胞臨床治療已經時不我待,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參與到干細胞應用的研究中,不但可以解決口腔醫學中的許多問題,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會更加廣泛。這對于很多患者來說,必將是極大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