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梅,楊 希,饒洪宇,王發卓,趙鵬翔,蔡順潔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共情(Empathy)是護患溝通的精髓,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1],在心理學上稱為同理心。從臨床角度來說,共情是一種能夠站在他人角度,深入他人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的感受能力。護生的共情能力是維護良好護患關系的切入點,對于實習護生這一剛脫離學校開始接觸臨床的特殊群體來說,提高他們的共情能力,能夠使其在將來的臨床護理服務中擁有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從而能更快地融入臨床護理工作,并為他們良好的職業滿意度打下一定基礎;同時也能使臨床護士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問題,更好地為患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護理服務,為培養新一代高技術、高素質、高修養的優質臨床護理工作人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我院335名實習護生(其中三年制185人,五年制150人)進行問卷調查。本著自愿參與本次調查研究的原則,于2016年4月—5月進行共情能力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35份,回收有效問卷24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4.03%。
利用馬莉[2]翻譯的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對實習護生進行共情能力的問卷調查,量表共有20個條目,采用非常同意、同意、部分同意、不確定、部分不同意、不同意、完全不同意7個等級進行評分。其中正向和反向計分各10個,包括觀點采擇、情感護理和換位思考3個維度。該量表分值范圍在20~140分之間,由調查者統一發放量表,被調查者獨立完成。護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等級打鉤,時間10~15分鐘,調查不記名,問卷填寫完畢當場收回。由調查小組進行問卷篩查、數據錄入和計算得分,得分越高共情能力越強。實習護生的一般資料包括:對護理專業的興趣、是否獨生子女、民族、幼年時與母親的關系、是否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學制、宗教信仰、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對實習環境是否滿意、生源地、人際環境感受、是否學生干部等。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多元回歸分析等方法分析數據。
實習護生共情能力總分為(102.64±11.83)分。在3個維度中,觀點采擇得分為(53.07±7.53)分,情感護理得分為(38.89±6.00)分,換位思考得分為(10.67±2.60)分。
表1 實習護生共情能力各維度得分及總分±s,分)

表1 實習護生共情能力各維度得分及總分±s,分)
維度觀點采擇情感護理換位思考總分得分53.07±7.530 38.89±6.000 10.67±2.600 102.64±11.83最小值22.00 19.00 2.00 49.00最大值68.00 53.00 14.00 131.00
調查結果顯示,三年制大專實習護生共情能力得分(104.77±12.03)分,高于五年制高職實習護生的(99.64±10.91)分(P<0.05)。 女生共情得分為(103.01±11.77)分,男生共情能力得分為(93.70±9.98)分。女生共情能力明顯高于男生(P<0.05)。
表2 不同學制和性別實習護生共情能力得分比較(±s,分)

表2 不同學制和性別實習護生共情能力得分比較(±s,分)
項目學制t P三年制五年制3.438 0.001性別 男女人數145 103 10 238得分104.77±12.03 99.64±10.91 93.70±9.981 103.01±11.77 2.464 0.014
通過查閱文獻,找出一些影響護生共情能力的因素,并設計問卷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實習護生共情能力的因素有:性別、學制以及對護理專業的興趣(P<0.05),見表3。

表3 影響實習護生共情能力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共情既是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人格特征,同時又能在后天進行培養。實習護生的共情能力總分為(102.64±11.83)分,稍高于曹美玲[3]的100.34分。實習護生的共情能力比起近幾年的研究數據雖然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目前實習護生共情能力依舊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女生的共情能力高于男生(P<0.05),說明女生在護理工作中能夠比男生更好地應用共情能力。同時在中文版Jefferson量表的3個維度中,換位思考的得分率較其他兩個維度要低一些,表明護生在換位思考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在“主動站在患者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方面做得還不夠。如果護生提高了自己換位思考的能力,就更能理解患者的痛苦,并能準確采取相應措施幫助患者,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3.2.1 性別 研究結果顯示,女生的共情能力得分高于男生(P<0.05),原因可能是:(1)女生情感天生要比男生細膩,更注意觀察患者的內心動向,更容易從患者需求的角度出發,體會患者的痛苦,用同情心和同理心對待患者。(2)女生比男生更開朗,在與患者的交流過程中相對男生來說更禮貌、更委婉,語言更具親和力,更容易獲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更能讓患者接受[4],更容易抓住患者的心理動向,給予其精神上的支持與幫助及更好的護理服務。(3)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護理工作者絕大多數是女性,而男性護理工作者很少,導致男生認為自己不太適合護理工作,因而對自己職業的滿意度較低,導致他們的共情能力較女性護理工作者低。(4)受本次調查樣本的局限,男生的樣本量太少而存在偏差。
3.2.2 學制 本次調查的實習護生有三年制大專和五年制高職兩種。研究結果顯示,三年制大專實習護生的共情能力得分較五年制高職實習護生的共情能力得分高(P<0.05)。可能的原因是:(1)三年制大專護生年齡比五年制高職護生要大一些,心理更成熟,更能夠換位思考、理解患者,并較好地從患者角度看問題。而五年制高職護生可能自我意識較強,共情能力較低。(2)三年制大專護生接受的專業教育和培訓比較多,使他們更能理性地站在患者角度體驗患者的情緒狀態,更能理性地運用共情能力。
3.2.3 對護理專業的興趣 本研究表明,對護理專業的興趣是影響實習護生共情能力的因素之一。對護理專業的興趣主要是指護生對護理職業的看法以及感情,決定自己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5]。實習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很大程度地影響今后從事護理工作的傾向、對職業的滿意度以及能否快速融入護理工作。如果護生對護理專業不感興趣,那么在實習過程中就可能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實習過程,以積極解決實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且不能積極地學習和把握護患溝通的經驗,或者把對護理職業的不滿情緒帶到實習過程中,不能全身心地為患者考慮,影響與患者之間的關系。只有喜歡護理工作,學習和工作的動力才越大,才能理解和幫助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問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而職業興趣可以經過后天學習和培養,建議護理教育者、護理管理人員注重培養護生的專業興趣,培養護生對護理工作的熱愛,為培養高共情能力的護理人員做準備。
目前,實習護生的共情能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比近幾年的研究數據有所提高,但護生共情能力依舊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其共情能力主要受學制、性別和對護理專業的興趣所影響。共情能力是影響護理事業的軟實力,是維持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是實現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保證[6]。建議護理教育者充分考慮實習護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在傳授護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其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可采用舉辦講座、感受能力訓練等多種方式進行共情能力培訓,使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提高,從而培養優質的護理人員。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可采用角色扮演、反饋日記、病案分析等多種方法提高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制訂有針對性的人文素質培養方案,提高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其共情能力,為將來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