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亞南,張小麗,邢鳳梅,廖 珩,魏 君,畢麗杰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惡性腫瘤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極大,尤其是顱內惡性腫瘤,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1]。調查顯示,腦膠質瘤約占顱內腫瘤的45%[2]。腦膠質瘤患者的臨床治療以手術聯合放化療為主,但中位生存期仍較短,約為14個月[3]。腦膠質瘤患者容易對疾病預后以及是否復發存在擔憂,常會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疾病的預后和轉歸。心理彈性是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個體的應激反應,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它有利于降低機體的應激反應,使疾病對個體的消極影響最小化,使個體的適應和成長最大化,進而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4]。因此,本研究通過探討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對腦膠質瘤術后患者心理彈性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制訂改善患者心理彈性的措施提供依據。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唐山市工人醫院、唐山市人民醫院住院的281例腦膠質瘤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病理學確診為腦膠質瘤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者;有一定的理解力、語言表達能力;知情同意者;手術后未進行放療或化療的患者。排除標準:嚴重心、肺、腎等功能不全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者。
1.2.1 心理彈性量表(CD-RISC) 該量表由美國心理學家Desbiens等編制,共25個條目,已在國外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和驗證[5],我國學者將量表漢化,經修訂后適合中國人群使用[6]。中文版CD-RISC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1,分為3個維度:堅韌、自強和樂觀。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彈性水平越好。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該量表中文版由王才康等[7]翻譯修訂。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7,本研究測得Cronbach’sα系數為0.89,只有1個維度,共10個條目,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
1.2.3 醫學應對問卷中文版 該問卷由Herman Feifel編制,由國內姜乾金等翻譯成中文版,共20個條目,分為面對應對(8個條目)、回避應對(7個條目)、屈服應對(5個條目)3種應對策略,得分越高說明采用此項應對方式越多[8-9]。
1.2.4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10]該量表由肖水源編制并測得其Cronbach’sα 系數為 0.94,重測信度為 0.92[11],包括客觀支持(3個條目)、主觀支持(4個條目)、社會支持利用度(3個條目)3個維度,總分越高表示社會支持水平越好。
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在其生命體征平穩時,講解本次研究目的,在患者知情同意后,發放調查問卷并講解問卷要求。對于因各種原因無法填寫的患者,由研究者向其閱讀問卷,然后按照患者意見如實填寫,但不使用暗示性語言,調查問卷當場填寫,當場收回。共發放調查問卷281份,回收有效問卷28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所有數據采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統計分析,患者的自我效能、面對應對、屈服應對、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對患者的心理彈性有影響(P<0.05),見表 2。
表1 腦膠質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得分s,分)

表1 腦膠質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得分s,分)
項目自我效能面對應對回避應對屈服應對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客觀支持社會支持利用度得分27.10±5.80 25.47±4.18 13.22±3.27 16.41±0.65 32.92±5.41 13.34±2.62 10.21±1.31 8.31±1.12

表2 患者的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對心理彈性的影響(n=281)
進一步分析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對腦膠質瘤術后患者心理彈性的影響,以自我效能、主觀支持、客觀支持、面對應對、屈服應對得分為自變量,以心理彈性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自我效能、面對應對、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屈服應對是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腦膠質瘤術后患者心理彈性影響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281)
自我效能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實施某一行為的期望,是人們對自我行為能力的認知和評價[12]。自我效能作為自我管理的核心,即個人對自身某種行為實施或克服某種困難的信心及信仰[13]。本研究提示,自我效能是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越強,越有利于患者建立健康積極的心態,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14]?;貧w分析顯示,自我效能是心理彈性的重要影響因素;Luszczynskal等[14]對8 011名災后幸存者進行的研究結果證實,自我效能是災后幸存者生理和心理康復的重要預測變量,對促成個體積極心理反應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結果證實,腦膠質瘤術后患者的心理彈性水平與獲得的社會支持總分呈正相關(P<0.05),說明患者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其心理彈性水平越好,這與國內外研究結果一致[15-16],與王欣[17]對甲狀腺癌的研究結果也相同。因此,對于腦膠質瘤術后患者,應該從各個方面給予支持、幫助和鼓勵,促使患者情緒穩定,提高腦膠質瘤術后患者的心理彈性,緩解疾病造成的心理傷害,從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并促進康復。
腦膠質瘤術后患者的心理彈性與面對應對方式呈正相關(P<0.05),與屈服應對方式呈負相關(P<0.05)。面對應對方式是指患者對疾病采取正確認識的態度,且積極尋求他人的支持和幫助,腦膠質瘤術后患者采取積極面對的應對方式能夠提高其心理彈性,在遇到困境時能夠主動利用社會和家庭的幫助,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對抗疾病。屈服應對方式是患者面對疾病的一種消極應對方式,不僅不能緩解心理抑郁,反而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不利于患者的康復,這與劉莉莉等[18]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彈性的研究結果一致。因此,在臨床護理實踐中,醫護人員應引導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促進疾病康復。
綜上所述,醫護人員應該更加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通過制訂自護計劃及強化患者健康教育等多種途徑改變患者對疾病所引起不適的態度及認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使患者從被動接受向主動管理疾病等方面轉變,讓患者積極參與疾病的臨床決策,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調適性,同時幫助患者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采取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彈性情況,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