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銀俠, 田亞娟
(陜西省銅川市人民醫院 內鏡室, 陜西 銅川, 727000)
近年來,人們飲食結構及方式發生變化,腸道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一般的檢查方式(彩超、CT)因不能直視到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檢查效果未能達到診斷目的[1]。臨床上越來越傾向于采用結腸鏡檢查作為診斷及治療腸道疾病的方法,通過結腸鏡可以直觀病變的性質、部位和范圍,可以對發生腸道出血等疾病進行止血治療,以及經結腸鏡取活檢行病理學檢查也為腸道腫瘤的確診提供了依據[2-3]。為使結腸鏡檢查能夠順利進行并得到良好的檢查效果,術前腸道準備越來越受到重視,準備中對患者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必不可少[4]。良好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腸鏡檢查取得良好效果[5], 本研究將腸道清潔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作為觀察結果,探討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在腸道準備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消化內科住院期間接受結腸鏡檢查的1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男44例,女36例; 年齡20~78歲,平均(50.10±3.70)歲; 病程1個月~5年,平均(1.45±2.84)年。對照組男48例,女32例; 年齡23~81歲,平均(54.30±2.40)歲; 病程3個月~8年,平均(2.06±3.17)年。所有患者中,大便習慣及形狀改變、腹部腫塊有64例,腹瀉、腹痛有51例,便血待查27例,其他18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 可以進行比較。納入標準: ① 患者神志清楚,檢查合作,能夠語言交流; ② 適應證: 原因不明的腹瀉、腹痛,大便潛血試驗陽性,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腹部出現包塊,疑似結直腸、末段回腸病變者; ③ 有輕度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檢查期間血壓、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④ 已于患者簽署醫患溝通及知情同意書,經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 存在腹部手術史; 嚴重心肺功能衰竭; 嚴重高血壓; 嚴重腦血管病變; 嚴重腸梗阻。
1.2.1 藥物準備[6]: 采用甘露醇作腸道準備,檢查前2 d, 第1天起進無渣半流質(稀飯或湯面條),第2天進食流質(稀飯或湯汁),檢查當天禁食,上午8: 00開始先飲用20.00%甘露醇250 mL, 2 min后飲用0.90%生理鹽水1 000 mL, 最后接著飲用溫水1 000 mL, 均需在30~40 min內飲用完(注意避免患者將藥物吐出,否則達不到清理腸道的目的,若出現惡心、嘔吐等反應時,可囑患者在病房內走動休息數分鐘后再飲用),上午11: 00再次飲用上述藥物,步驟同上。患者服完排出水樣清便,可視為腸道準備尚佳。服藥15 min后患者可在病房周圍緩慢步行30 min, 同時按摩腹部。
1.2.2 對照組: 采用常規健康教育,護士向患者口頭講解結腸鏡檢查的目的、意義、清潔腸道的重要性,腸道準備中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正確服用甘露醇的方法及督促患者服用,將腸鏡檢查相關方面知情同意書發放給患者閱讀。
1.2.3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個性化的健康教育[7]。① 腸道準備前: 根據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病情、既往史、心理狀態等,分別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專病知識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結腸鏡檢查的目的、腸道準備的意義以及清潔腸道的必要性,告知服藥期間可能發生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不適,使患者提前產生心理準備。可使患者觀看結腸鏡操作視頻或者腸鏡檢查過程相關圖片,消除陌生感,減輕緊張情緒。② 腸道準備中: 患者檢查前1 d需無渣或少渣飲食,注意避免食用高纖維食物。對便秘患者,可以提前進食無渣半流質食物,或提前72 h予以緩瀉劑,直至糞便軟化; 所有患者檢查當天禁食至檢查完畢。護士協助患者配制藥液,確保患者配制規定劑量的藥液,并定制時間表,按時督促患者服用藥物,確保患者在40 min內飲盡。檢查當天,糖尿病患者則應避免使用降糖藥,監測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確保在檢查期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惡心嘔吐導致藥量不足應給予及時補充。③ 腸道準備后: 患者服藥15 min后,護士督促患者在病房周圍,并囑患者按摩腹部。服藥過程護士經常巡視病房,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觀察服藥進程及不良反應,注意排便情況,排便未達標者應及時采取灌腸補救措施,保證腸道清潔效果。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腸道清潔度不足將導致糞便遮蓋病變。污染鏡面、影響內鏡進鏡,使漏診率和失敗率升高,所以腸道清潔度決定著結腸鏡檢查結果。① 觀察并比較2組患者腸道清潔效果。腸道清潔效果評價標準[8]: Ⅰ級,腸道準備滿意,即腸腔無糞便殘渣,無糞水潴留,腸液清涼,操作順利及觀察良好; Ⅱ級,腸道準備比較滿意,即腸腔無糞便殘渣,腸腔有污濁糞水,操作比較順利,觀察基本清晰; Ⅲ級,腸道準備不滿意,即腸腔有糞便殘渣或糞塊,操作不順利,甚至因腸道準備不足而檢查被迫終止。總有效率=(Ⅰ級+Ⅱ級)/總例數×100%。② 觀察患者腸鏡檢查后有無腸穿孔、腸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若出現任1種可視為有并發癥發生,對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
2結 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結腸鏡準備中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有益于腸道準備,提高腸道清潔度,見表1。

表1 2組術中腸道清潔度效果[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提示結腸鏡準備中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見表2。

表2 2組術后并發癥結果對比[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結腸鏡技術是當前臨床上得到較多關注的手術方式,尤其是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結腸鏡技術的使用越來越廣泛[9]。腸道準備是結腸鏡檢查治療效果的決定性因素,術前腸道清潔準備不充分,將直接影響內鏡檢查效果。以前行腸鏡檢查前只是給予患者常規藥物指導,而忽視了與腸道準備相關的健康教育,所以未能達到滿意的腸道準備[10]。并且患者普遍會對侵入性檢查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結腸鏡檢查過程中也會有不適感,檢查后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產生抵觸心理,進而檢查過程中未能做好配合,最后影響到檢查效果[11]。所以檢查前實施健康教育是腸道準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如何進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并將健康教育與個性化結合起來,使腸鏡檢查得到良好的效果,是研究所關注的。
本研究采用甘露醇作為清潔腸道藥物,因為甘露穿具備卓越的腸道清潔功效,且無明顯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緩解緊張情緒,有利于檢查的配合[12]。在準備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的意外事件,部分患者受年齡、情緒、文化水平、理解力等多種因素影響,不能牢記護士口頭交代的腸道準備事宜,常發生未按約定事項準備、未按約定時間檢查; 部分患者對檢查不重視,忍耐力較差,不能自覺克服服藥過程中給身體帶來的異常或不適,故而配合欠佳,造成藥物攝入量不足,影響腸道清潔的效果。這時腸道準備的健康教育、服藥方法的指導和協助就顯得十分重要。腸道準備前了解患者病史,給予患者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和指導,告知服藥副反應的發生,以及患者提前觀看視頻和圖片,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腸道準備中根據患者不同情況調整不同的準備方案,協助患者配藥及督促患者服藥,可以避免因單純口頭講解,患者遺忘或錯誤服藥的發生,提高依從性; 腸道準備后鼓勵患者輕度活動,提醒患者按摩腹部,有益于腸道蠕動,加快糞便的排出,觀察患者服藥后情況,有異常及時補救,既可避免本次腸道準備的浪費,又能使檢查順利進行。
本研究對2組患者腸鏡檢查前實施不同的健康教育,發現觀察組患者腸道清潔效果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結腸鏡準備中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使患者能夠很好地遵循醫囑,在服藥過程中能夠按時飲盡規定的劑量,服藥后適量的運動促進腸道蠕動,故腸道清潔度較高,有益于腸道準備后檢查過程的順利完成。這與肖燕等[13]研究類似; 同時,觀察組患者腸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腸鏡檢查前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對結腸鏡檢查的重視度,術中能夠很好地配合檢查者,減少患者隨意擺動或不能耐受等情況,避免腸鏡損傷腸壁的發生。這與譚秀苗等[14]研究相符合。
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可加強患者對腸道準備的重視度,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知曉率,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從而得到良好的腸道清潔效果,使腸鏡檢查順利完成,并降低檢查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對檢查的認識,可減輕緊張焦慮,使患者身心處于輕松自在、健康、安寧舒適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