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玲, 傅育紅, 丁 昊
(江蘇省無錫市第九人民醫(yī)院 無錫市骨科醫(yī)院, 江蘇 無錫, 214062)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是指個體在經歷異乎尋常的創(chuàng)傷性應激事件后產生的較為廣泛且影響持久的心理創(chuàng)傷和應激反應,其核心癥狀為反復出現(xiàn)的思想受干擾癥狀、創(chuàng)傷性再體驗癥狀、回避和麻木癥狀以及持續(xù)的高警覺癥狀,這些癥狀群會誘發(fā)患者低血容量性休克、肢體血液循環(huán)障礙、應激性潰瘍、急性腎衰竭等急性并發(fā)癥[1], 是延遲性、持續(xù)性的身心反應,導致延期出現(xiàn)或長期持續(xù)的心理生理障礙[2-3]。前臂離斷患者病情急、傷情重,更易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4], 影響再植肢體的成活和感覺運動功能的恢復。本院對86例前臂離斷再植患者入院24 h內進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自評量表(PTSD-SS)評定,篩查 PTSD高危患者,通過認知行為療法、森田療法等進行心理干預,防止或降低應激性疾病的發(fā)生,提高前臂再植成活率,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前臂完全離斷再植的86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 ① 臨床確診為前臂完全離斷,無腦器質性損傷,意識清楚,配合檢查及完成量表調查; ② 年齡18~5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 ③ 準備進行手術再植的住院患者; ④ 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 ① 有精神異常等不配合檢查及量表調查者,近3個月服用精神類藥物的患者; ②有認知障礙和意識障礙。患者男45例,女41例; 年齡18~55歲,平均29歲; 有配偶者35例,無配偶者(包括未婚、離異和喪偶者) 51例; 損傷特征: 腕關節(jié)至肘關節(jié)分成遠、中、近3段等分,遠段39例,中段31例,近段16例; 損傷側別: 肢體左側40例,右側46例; 損傷原因: 軋傷25例,沖壓傷26例,切割傷20例,撕脫傷15例; 損傷后缺血時間3.5~10.0 h, 平均6 h。
1.2.1 PTSD-SS評定[5]: 主要有24個條目組成,包括5個部位,即患者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主觀評定,反復重復體驗,回避癥狀,警覺性增高,社會功能受損。每個條目根據(jù)創(chuàng)傷事件發(fā)生后的心理感受,從無影響到很重分為1~5級評定,累計24個條目得分為PTSD- SS總分(24~120分),總分≥50則可判定為陽性,得分越高說明應激障礙越重。量表的一致性系數(shù)為0.88~0.94, 重測信數(shù)為0.83~0.88。
1.2.2 測試方法: 由5名高年資護理組長經過相關的統(tǒng)一培訓后負責量表測評,患者疼痛控制在≤3分情況下進行,疼痛運用NRS評分尺[6]。由護士指導逐條打分,共發(fā)放問卷86份,即時回收86份,回收率100%。
1.2.3 測試時間: 患者入院后24 h和第7天。
1.3.1 成立心理護理干預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1名,主治醫(yī)師2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經過統(tǒng)一培訓,理解心理護理的內涵,掌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自評量表項目的評分標準,干預時間為1周。
1.3.2 干預內容: ① 患者入院24 h內,安置在監(jiān)護病房,責任組長協(xié)同責任護士24 h內評估患者受傷程度、應激心理狀態(tài)、對護理支持需求、個人認知和社會支持等,完成相關的檢查和評估,運用PTSD-SS進行評定, PTSD-SS量表評分累計總分≥50分即為PTSD陽性患者。② 入院第2天開始,小組成員對 PTSD陽性患者從控制應急源、促進適應過程和排遣不良反應3個切入點進行早期心理干預, 15~30 min/次。控制應急源,對患者進行“創(chuàng)傷反應正常化”的心理宣教,滿足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讓患者在面對創(chuàng)傷重大壓力時緩解心理情緒緊張,控制或減輕疼痛,使患者逐步從困難經歷中復原,成功應對壓力事件。促進適應過程,當患者擔心肢體是否成活,肢體功能有無障礙時,責任護士近距離守護患者身旁予心理呵護和情感交流,觀察再植肢體血循環(huán)、功能鍛煉、成功再植患者手術圖片等,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以調整其認知評價,幫助患者理性接受傷殘,使患者重新調整自我,減少“閃回癥狀”,鼓勵社會支持系統(tǒng),幫助患者提高應對效應,這樣對患者心理起到積極的適應過程。排遣不良反應,指導患者發(fā)泄負性情緒,緩解過度的情緒反應,教會患者掌握放松技巧,如腹式呼吸,口閉氣,以鼻緩慢吸氣,盡量保持胸腔不動,想象氣體到達小腹并緩慢充滿小腹,吸氣后稍稍停頓一下,再慢慢地把氣體呼出,呼吸時盡可能地放松,保持平靜,保持呼吸頻率≤8次/min, 反復訓練20~30次/min。下頜放松,在患者放松時機護士傳授應對的有效方式,告知再植肢體的血供情況,鼓勵親人及單位同事給予支持,滿足患者的回歸需求。③ 入院第3天開始,小組成員進行認知行為療法干預, 15~30 min/次。以森田療法的基本原則即“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面對現(xiàn)實,生的欲望”為指導思想,要求患者樂觀看待應急事件,保持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tài),不要回憶、盡快忘卻應急事件的經歷,幫助患者挖掘心理方面的負性信念,鼓勵患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病情,每天下午責任護士組織心理知識講座,讓患者閱讀圖書,觀看科普讀物、多媒體、手外傷后的功能鍛煉、成功再植患者手術圖片等,將宣教材料運用 Ipad配合聽音樂分散注意力,從而增加患者的自信心,減少應激障礙的發(fā)生。

入院后第1天患者 PTSD- SS平均(47.78±15.29)分,其中37例(43.02%)得分為38~49分,存在一定程度的 PTSD癥狀, 31例(36.04%) PTSD- SS總分(53.32±11.45)分, ≥50分為 PTSD高危患者。經過小組成員7 d的心理干預,患者的情緒狀況逐漸平穩(wěn),創(chuàng)傷反應逐漸正常化,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反復重現(xiàn)體驗、警覺性增高條目得分降低, 68例(79.07%)得分為27~40分, PTSD-SS總分(32.41±12.43)分, 18例(20.93%)PTSD- SS總分(46.24±10.23)分,應激性疾病的發(fā)生率降低。通過小組成員的綜合干預,患者 PTSD的陽性率從36.04%降到20.93%, 說明心理干預能減少前臂離斷再植患者 PTSD的發(fā)生率降低,這樣勢必提高前臂再植成活率。

表1 患者PTSD-SS得分情況 分
與第1天得分比較, *P<0.05。
PTSD是人類遭遇創(chuàng)傷等嚴重應激事件后產生的過度精神反應,嚴重應激事件包括自然或人為災難、嚴重事故、外傷等,這種表現(xiàn)是繼發(fā)于惡性創(chuàng)傷事件后不可避免的結果, PTSD患者最顯著的特征是重復性地通過夢、閃回及強制性回憶的方式重新體驗創(chuàng)傷事件。若是產生反復發(fā)生,強制性出現(xiàn)并使患者痛苦和壓抑的癥狀,這就是病態(tài)表現(xiàn)。前臂離斷再植后劇烈的疼痛刺激,以及傷側上肢功能的障礙甚至殘疾,使患者的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前臂離斷作為一種負性持續(xù)性應激原,勢將對患者造成嚴重、廣泛、持續(xù)性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因此,護理人員應該高度重視前臂離斷再植患者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積極引導幫助患者理性接受傷殘,積極合理地配合治療,以緩解、減輕甚至避免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的發(fā)生,保障患者的心理健康。
心理干預能降低PTSD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應激能力和前臂離斷后再植的成活率。這與一般身心疾病不一樣的是創(chuàng)傷應激狀態(tài)常常結合于患者的認知和行為模式,并產生久遠的負面影響,對早期患者進行及時和持久的心理干預,其產生的療效和結局是不一樣的。國內外報道[7-8]PTSD患病18.10%~67.90%。而本研究以創(chuàng)傷事件后的前臂離斷再植的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傷后 PTSD陽性率為36.04%, 與國內相關報道[9-10]接近。創(chuàng)傷致前臂離斷后,患者因個體形象改變,擔心肢體是否成活、肢體功能有無障礙等產生抑郁情緒、適應不良等心理應激障礙,因此術后第2天開始,小組成員根據(jù)患者自身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對PTSD陽性患者從控制應激原、促進適應過程和排遣不良反應3個切入點進行早期心理干預,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手段,尤其對未婚的男女青年的生命關懷,幫助患者積累心理資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以更好抵御創(chuàng)傷[11-14], 同時配合藥物、認知行為療法、森田療法、放松治療使患者對前臂離斷再植有明確的認識,下午責任護士組織患者觀看再植肢體的康復圖片和知識講座時,患者之間互動經驗交流,提高了患者的傷殘接受度,逐漸理性接受傷殘,降低了患者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維護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使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以減輕殘疾早日康復,增加社會勞動生產力[15-19]。第7天的PTSD-SS自評量表的結果分析顯示患者陽性率從36.04%降到20.93%, 尤其是反復重現(xiàn)體驗條目、警覺性增高條目得分降低。這說明心理干預配合認知行為療法、森田療法等手段,可以改善個人潛在的心理問題,激發(fā)患者的正性成長力量,減短應激期,激發(fā)患者以積極樂觀的方式面對疾病,減少對自身疾病的過分關注,改善情緒[20-22], 同時通過社會家庭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支持,提高患者應激的反應能力,從而降低PTSD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應對能力,這樣勢必會提高前臂再植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