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西特派記者 張遠南 ●李慧 甄翔
世界反建制領導人花名冊中要再添一人嗎?北京時間8日,巴西大選首輪投票結束,有“巴西特朗普”之稱的右翼候選人博爾索納羅在13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取得明顯領先優勢。不過由于沒有得票過半,博爾索納羅將與巴西前總統盧拉支持的左派勞工黨候選人阿達進入第二輪決戰。這被認為是一場左與右的兩極對決,也是事關世界第九大經濟體(2017年排名)政治走向的投票。作為拉美最大經濟體、金磚國家之一,巴西一度被視為拉美經濟奇跡,甚至被稱作“未來之國”。但最近幾年,該國卻經歷了嚴重經濟衰退,再加上腐敗丑聞頻發、暴力犯罪問題突出,民眾求變的愿望強烈。同時許多人又擔心,右翼民粹會將國家置于更危險境地。民意高度兩極化的巴西站到了十字路口,對其他國家有何啟示呢?
求變
巴西官方的統計結果顯示,在當地時間7日的大選投票中,社會自由黨候選人博爾索納羅得票率46%,在十多名候選人中遙遙領先。代替前總統盧拉出戰的勞工黨候選人費爾南多·阿達排名第二,得票率為29%。由于沒有人得票過半,雙方將于10月28日進行第二輪決戰。
“極右翼候選人”“超級保守派”,這是許多國際媒體給博爾索納羅貼上的標簽。《華盛頓郵報》稱,極右翼的博爾索納羅差一點就直接當選總統。這位候選人因為民粹立場和分裂選民的風格,被視為“巴西特朗普”。巴西這場總統選舉跟2016年美國大選很像,博爾索納羅也曾對女性、少數族群和同性戀人士發表過不敬言論,這導致巴西社會民意的兩極化撕裂。博爾索納羅也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競選宣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強硬的政治圈外人。他的表現代表著全球正在涌動的右翼民族主義浪潮,這股極端主義已在美國、東歐等地攫取政治權力。
首輪投票結果與民調預期基本吻合,博爾索納羅的得票率甚至高于投票前的民調。不過,博爾索納羅宣稱“計票出了問題”,導致其無法在第一輪投票中就通過50%的絕對多數直接勝選。法新社稱,博爾索納羅并沒有明確指出到底計票出了什么問題,他的一些支持者在首都巴西利亞的全國選舉委員會樓外示威,高呼“欺詐”。這種憤怒情緒反映出第二輪投票的不確定性走向,民調顯示博爾索納羅占據優勢,但阿達會吸收其他敗選者的選票,從而大幅提升自己的得票率。
阿達7日對支持者表示,即將進行的第二輪投票是“黃金機會”,同時他還邀請博爾索納羅來跟自己舉行辯論。
博爾索納羅其實并非政治圈外人,他擔任議員多年。法新社8日稱,博爾索納羅經常發表強硬言論,選民對傳統政黨承諾的口頭支票感到厭倦,而博爾索納羅則宣稱要實施徹底改變。相對富裕的巴西人支持他提出的嚴打犯罪口號。巴西每年發生6.2萬起謀殺案,強奸案數量與謀殺案差不多,此外還頻頻發生搶劫案。博爾索納羅提出加強警力,放松槍支管理,讓“良民”能夠擁有槍支。他還承諾打擊腐敗,通過私有化削減政府債務。
在里約熱內盧的一個投票站點,市民若澤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們再也無法忍受巴西的腐敗和治安問題,因此我要投票給博爾索納羅。”里約的退休工程師羅德里戈年過七旬,他向《環球時報》記者抱怨說,巴西現在是一團糟,感覺很多領域都在倒退,“巴西的貪腐現象其實一直存在,但感覺從未像現在這般嚴重,民眾對于政府極度缺乏信任”。
分裂
博爾索納羅的崛起與巴西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密切相關。2016年,巴西總統羅塞夫遭彈劾被罷免,巴西勞工黨結束十幾年的連續執政。在這期間,巴西經歷了從崛起到興盛,又到陷入困境的過程。2003年至2010年盧拉政府時期,巴西經濟快速增長,上升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當時大宗商品價格高漲,盧拉政府推進慷慨的社會福利和勞工權益計劃,許多巴西人走出貧困。盧拉離任時支持率高達87%。2011年羅塞夫上臺后,經濟危機的沖擊開始明顯地顯現,巴西經濟陷入衰退,通貨膨脹率高企,貨幣大幅貶值,失業率和貧困人口上升。經濟危機扭轉了過去10年來社會形勢不斷改善的趨勢,巴西社會治安日益惡化。雖然目前巴西經濟已逐步走出谷底,去年實現1%的增長,但仍然任重道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日稱,巴西長期陷入經濟衰退,在極端暴力中掙扎,謀殺率去年更是攀升至歷史最高點,在此情況下巴西的政治分歧日益加劇。這場總統選舉的一大特點就是一度被視為邊緣力量的博爾索納羅竟然強勢崛起。長達4年的“洗車行動”反腐調查橫掃巴西,動搖了各主流政黨,前總統盧拉也因腐敗問題入獄不能參選。有人稱,“給博爾索納羅投票就等于發出抗議”。
也有許多人對博爾索納羅持堅決抵制態度。法新社稱,博爾索納羅毫不避諱自己對1964年到1985年間軍事獨裁統治的眷戀,這讓許多選民深感擔憂。7日選舉結果反映出這兩大候選人已造成巴西社會的兩極分裂。一些選民特別是女性選民為反對博爾索納羅當選打出了“不能選他”的標語。CNN稱,上周末成千上萬巴西人走上街頭反對博爾索納羅,一些人打出的海報和口號將博爾索納羅比作希特勒。圣保羅一名企業高管說:“我感到害怕,法西斯主義逼近,太嚇人了。”
“我們能感到巴西的分裂和脆弱。”英國廣播公司稱,一些巴西選民表示,他們是在投票給“最不壞”的那一個。一些人說,他們絕不會讓工黨再次掌權。另一方面,也有人拼命阻止極右翼候選人統治這個年輕的民主國家。巴西上空彌漫著緊張不安。
改革?
據巴西地理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巴西15歲到29歲年齡段的青年共有4850萬人,其中既沒工作也沒在校學習或參加技術培訓、被稱為“雙不”的群體高達1120萬,約占該年齡段青年總數的23%。新總統能否重振巴西的經濟?《紐約時報》稱,博爾索納羅的崛起得益于撕裂巴西的政治分歧。不過,他基本上沒拿出具體的政策路線圖,特別是解決經濟困難的辦法。
半島電視臺稱,許多巴西人對國家經濟狀況深感擔憂,不清楚新政府能否扭轉局面。前總統盧拉2011年1月離任時,巴西被廣泛視為拉美經濟奇跡。而今天,巴西在經濟衰退和高失業率中掙扎,民眾普遍對生活質量下降感到不滿。上個月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許多人認為這場大火是國家不幸的反映。社會不平等也是一大問題。巴西6大富豪的財富相當于全國50%最貧困人口的財富總和。巴西需要改革以削減債務,遏制暴力犯罪,并改變不公平的公務員養老體系。巴西公務員往往50歲出頭就能退休,而且退休后能拿到近乎全薪。
英國《金融時報》稱,如果博爾索納羅最終勝出,將是巴西在上世紀80年代結束軍事獨裁后首次發生歷史性的“向右轉”。這或許會代表著21世紀以來左翼主導拉美政治的“粉色浪潮”的新低。大宗商品市場繁榮的終結、腐敗丑聞、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的危機以及美歐右翼政治復興等,都削弱了左派得到的支持。投資者希望新總統能有力推進經濟改革,特別是改革巴西過于慷慨的養老體制。▲
環球時報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