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平
【關鍵詞】 政治教學;知識結構圖;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120—01
結構主義理論代表布魯納認為,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個基本結構,即具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它反映了事物間的聯系,包含了“普遍而強有力的適應性”。不論什么學科,都必須要讓學生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現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人教版),在每一單元前增設了知識結構圖這一課型,應該說這是新課改的創新之處,也是新教材的點睛之筆,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也是對整個單元知識的高度概括。做好單元總結和知識框架的構建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意義非凡,結合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知識結構圖教學的意義
1. 重視知識結構圖教學,便于重新整合學科知識,找出知識間的內在邏輯聯系點,從某一方面將學科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加強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突出知識的整體性。如對于《文化生活》第四課第二框《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第二目“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師生普遍感覺沒法將它和其他知識點聯系起來,有種無處安置的感覺,老師們在此處教學中爭議很大,學生也很迷惑。但是如果充分利用知識結構圖教學的話,就能有效化解該難題。下圖是筆者在《文化生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教學中所構建的知識結構圖。
2. 清晰的結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記憶力是我們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古希臘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說過“記憶乃智慧之母”。美國文學大師海明威也說過:“記憶力對于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許多杰出的成就都是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上。”在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也不能輕視其記憶能力的培養。事實上,所有的創新都是建立在對前人創造的知識與成果的記憶之上。記憶的知識越多,觀察就越敏銳,判斷就越準確,思維推理就越縝密,就越富有創造力。而知識結構圖的構建給學生提供了清晰直觀的導圖,在記憶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方便學生對知識的提取,可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并有效提高單元復習效率。
二、知識結構圖教學的策略
1. 在構建知識結構圖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的引導。教師先提供范例,然后引導學生大膽創新,發揮學習小組的功效,集思廣益,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真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雙驅動,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和獲得感。如在《生活與哲學》第九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的復習課中,可用如下結構圖進行復習,這樣既整合了知識,又給學生一種全新的思路,讓學生耳目一新。
2. 對教材中已給出的結構圖要精加工,多提煉,形成符合學生思維水平和思維習慣的知識體系。如《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的結構圖“文化概念的內涵和文化的作用”,教材中的體系是“從社會發展看文化”“從人的發展看文化”,而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構建這樣的知識體系:“文化對社會的作用”“文化對人的作用”,經過這樣的加工提煉,知識體系更加符合學生思維水平和思維習慣,使學生理解更到位,應用也更得心應手。
3. 注重構建知識體系與課堂模擬訓練相結合。模擬訓練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掌握教學情況、反饋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所以知識結構圖教學不能單純傳授知識,而是要配合適當的課堂模擬訓練。通過訓練,可激活學生思維,對已構建的知識體系活學活用,學生也會在模擬訓練中通過思維碰撞,形成新的知識。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7】 GHB0225,課題名稱“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實踐研究”)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