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懷戚的《散步》在看似淺顯卻語意豐富的內容中,體現了濃濃的親情與和諧的家庭關系。這主要得益于文中對稱語言的大量使用,以及作者對修辭手法和景物描寫等方面的探究運用。下面,我們來一一進行分析。
回環往復的對稱句式
對稱句,指兩兩對舉出現,且字數和結構大致相同的兩個句子。有意識地使用對稱句,不僅可以提高我們錘煉語言的能力,而且因為對稱句極為簡潔,還可以鍛煉我們對事物的概括能力。文中,體現家人間和諧關系的對稱句比比皆是:“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前一句折射出了一種親切、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后一句則通過“我”的兒子稚嫩的語言,反映了其善于觀察且天真活潑的性格特征。這些語句的結構形式大致相同,讀來連貫流暢,富有形式美,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足見作者創作的靈感。
準確精當的詞語運用
《散步》這篇文章的字數雖然不多,情節也非常簡單,但作者卻借散步這件小事反映出了“中華孝道”這一嚴肅的主題,因而在字詞的斟酌上頗為講究。比如“今天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一句中的“遲”字就用得非常好,表達了“我”對春天遲遲不至而致使一些老人經不住嚴冬的折磨,在春天到來前離去的悵恨之情。
寫景語句的巧妙點綴
在《散步》這篇文章中,作者對景物方面的描寫雖然著墨甚少,只有兩處,加起來也不過七十余字,可就在這輕描淡寫中,卻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一家三代四口人營造了美好的散步環境。比如我們全家打算改走小路的時候,作者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她的眼睛順小路望過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風景都是從母親的眼里“望”出來的,因而顯得意味深長。
【活學活用】
課內鞏固
1.結合課文,品味下列語句中所蘊含的和諧美。
(1)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我的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我們的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請說說下面的句子中哪個字用的最好?為什么?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課外延伸
3.在橫線處補寫出恰當的對稱句,使句式顯得完整。
薔薇有刺,可它終究是一種美麗芬芳的花。置之庭院,庭院因之風雅; _________ ,_________ 。當你置身于一座優雅的花房中時,美麗的薔薇帶給你的那份心曠神怡是妙不可言的。可是,你能因為薔薇有刺而否認它的美嗎?你能因為薔薇有刺而否認它的價值嗎?
4.請運用豐富的修辭手法,寫一寫自己身邊的景物,300字左右,答題紙自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