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新區,甘肅省新崛起的一座“創新創業之城”。市區環境優美,擁有著高顏值的生態花園布局,它以青春的活力,被當地市民譽為“幸福之城”。
蘭州新區,是第五個國家級新區,同時也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要推動城市經濟融合發展,教育就必須是開路先鋒!
蘭州新區優先發展教育,不斷完善教育服務功能,培育和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提升區域開發價值,為教育公平的實施撐起了保障之傘;全力辦大辦強教育,構建現代教育體系,為國家級新區發展樹起了希望之塔。
自籌建之日起,蘭州新區就大力推動教育改革,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幼兒園達87%;率先在全市實施普通高中免費教育,惠及千家萬戶;實行教師聘用合同制,打破編制,實現同工同酬,解決了教師編制不足的問題,為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實行聘用制進行了有益探索……短短幾年,蘭州新區實現了從鄉鎮教育、村小教育到當地居民爭相推崇的城區優質均衡教育的華麗銳變。如今,在蘭州新區,農村孩子可以和城區孩子一樣享受到相對優質均衡的教育,孩子們可以在寬敞的跑道上運動,在標準的音樂教室里上課,在多彩的美術課堂上放飛想象……這里的教育不斷向改革深處前行,這里的教育和這座城市的發展同頻共振。
構建現代教育體系,讓學校成為師生幸福生活的樂園
走入蘭州新區的校園,合唱、乒乓球、書法、繪畫、舞蹈、足球等特色教育比比皆是,一校一品甚至一校多品讓學校亮點紛呈。
“2012年,蘭州新區在托管的皋蘭、永登兩縣三個鄉鎮的基礎上建區,學校也在農村教育的基礎上起步,在百業待興之際,教育必須做開路先鋒。新區教育人排除萬難,以超前規劃,先進理念,高標準做頂層設計。走進校園,可以看到我們校園規劃和教學樓設計在全省也稱得上一流,哪怕在全國20年也不會落后。”蘭州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黨委書記、副局長曾俊萍說,“硬件建設是基礎,質量提升是關鍵,如何促進新區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并讓這些由農民轉變成市民的家長認可我們的教育,讓外地務工人員子女享受優質的教育,從而使學生快樂學習、幸福成長,教師幸福生活、快樂工作,這是對我們的考驗。”
走進學校,這一切都得到了印證,每所學校都是學生幸福生活、快樂學習的樂園。從中學到小學,再到幼兒園,校園普遍占地面積大,教學樓建筑古色古香,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分布合理,設計理念先進,教學設施功能齊全,設施優良,運動場鋪著漂亮的塑膠跑道和綠綠的草地。走進蘭州新區第一初級中學、蘭州新區實驗小學、蘭州新區幼兒園,到處都能看到學生們燦爛的笑容,綠茵場上縱情奔跑的身影,學生和教師都精氣神十足。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是蘭州新區第一初級中學的核心校園文化理念。學校提倡學生做好少年,讓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感到幸福;教師做好老師,讓學生、兒女、社會因自己的存在而充滿幸福,從而使社會和諧,人民都生活得幸福安樂。
蘭州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副局長張天福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從農村鄉鎮上發展起來的新城區,蘭州新區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為積極構建與國家級新區相匹配的現代教育體系而做出最大的努力。”
這從一組數據就可以看出來:截至2018年1月份,蘭州新區經過學校整合及新建各級各類學校,現擁有44所中小學校,現有教師1544名,在校學生1.7692萬名;共有公民辦幼兒園及學前托幼機構56所,在園幼兒7224名。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5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7.6%,教育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之象,教育質量也穩中有升。
蘭州新區實驗小學副校長華玉芳說,“辦學條件好了,許多在外地借讀的學生重新回到新區讀書,很多外地來新區的創業者子女也迅速增多起來。以我校為例,建成投入使用才短短一年,目前在校學生已達1600多名了,今年秋季招的新生比去年也有大幅增加。”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家住蘭州新區的王先生,務農為生,是個拆遷戶,如今他用拆遷補償款買了一套高級住宅小區的公寓,自己又籌資開辦了一家五金店,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日子好了,他更關心要上一年級的兒子的教育問題了,考察了幾所家附近的小學,他發現每所學校都是高標準的建設,校園環境沒得挑,不少小學還有校車接送孩子,解除了不能接送孩子的后顧之憂。“家門口就有這么好的學校,把孩子送進這樣的學校,我們家長放一百個心。”他樂呵呵地說。
“能得到家長的認可,離不開各級政府對蘭州新區的關懷和支持。從2012年至2017年的五年間,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蘭州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累計投入150多億元,發展新區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學前教育等,五年來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建設的教育項目均提前或如期建成,教育優先發展、特色發展、跨越發展不再是一句空話,已成為活生生的現實。”蘭州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局長王波說。
重硬件、強軟件、增實力,打造優質教育高地
蘭州新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各級各類學校,盤活已有教育資源,夯實教育基石的做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為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蘭州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將2018年定為“教育質量提升年”,就是要通過提高教學質量,擴大各級各類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優化辦學結構、提高辦學效率,辦好群眾滿意的教育。
王波說:“蘭州新區堅持把教育事業提質增效作為助推新區‘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以‘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為中心,以‘超前謀劃、協調推進為主線,努力增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能力,實現品牌學校城鄉全覆蓋,量與質同步提升。先后引進了教育集群項目(蘭州實驗幼兒園新區分園、蘭煉一小新區分校、蘭州市十一中新區分校、蘭州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蘭州六十一中新區分校、蘭州一中綠地實驗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憑借重點學校科學的管理方法、優質的師資力量、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新區教育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據介紹,2012年5月18日,蘭州新區管委會與蘭州市教育局簽訂合作建設合同,計劃分五年完成蘭州新區教育集群建設。2013年,蘭州新區教育集群項目開建,所屬項目蘭州實驗幼兒園新區分園、蘭煉一小新區分校、蘭州十一中新區分校、蘭州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于2014年至2016年相繼投入使用。蘭州新區“名校辦分校”項目還將持續推進,已成為城市產城融合及各項事業發展的“引擎”。
自2013年至今,蘭州新區下大力氣建設高標準新學校的同時,還投入3億余元,先后實施了“百所二期”、擴容改造、危房改造、食堂建設、標準化廁所建設、學前教育建設、標準化學校建設及“全面改薄”等工程。為新區托管的3個鄉鎮新建了5所幼兒園,解決了入園難問題。同時39所學校完成標準化學校建設,改變了滄桑容顏,擴大了辦學規模,改變了辦學條件,增添了安全設施,新增的學校和學位,滿足了廣大學生上好學的呼聲。
打破壁壘,創新用人機制,穩步推進師資隊伍建設
強教先強師。為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師德高尚、視野開闊、學養深厚、善于施教、精于鉆研的師資隊伍,蘭州新區多措并舉,創新用人機制,打破編制壁壘,率先在區內實行教師聘用合同制,實現同工同酬,為教師提供公寓或協調經濟適用房,解決了教師編制不足的問題。通過招聘教師,培養業務精良、師德高尚的師資隊伍,破解了蘭州新區學科結構不平衡、小學科及學前教育師資不足等瓶頸問題。
蘭州新區實驗幼兒園園長蘆秀紅就是人才引進并立志建設新區的一位優秀人才,她的例子比較典型。她原是張掖市一所省級示范園的園長,自來到蘭州新區后,她便以此為家,和教師們一起打造幼兒園。園里每一面墻的設計都匠心獨具,每一個廢舊物品制作成的精美工藝品都融入了蘆秀紅和教師們的心血。幼兒活動區的游戲也都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如小小快遞員的體驗式游戲,考慮到新區的孩子家長有不少人從事快遞員的工作,通過快遞員游戲,教育孩子們不但要體會父母謀生養家的不易,更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快遞可送往全國各地甚至走出國門,從而開闊視野,埋下遠大理想的種子;醫院醫護體驗區,教育孩子們要愛惜生命,珍愛他人,種下“掌握本領,治病救人”的善良種子。值得一提的是,園里走廊展示區、教室墻壁上很多作品都出自孩子們之手,這些稚嫩的畫作、手工作品經過教師的巧手設計后,既包含孩子美妙的想象力、質樸的創意,又具有美學觀賞性。蘆秀紅告訴記者,這是美育潛移默化的滲透,希望能給孩子美學的啟蒙。
在教育理念上,蘆秀紅因地制宜,引導孩子們逐漸學會懂禮儀、講文明、有愛心、會審美,慢慢變成謙謙君子、文雅淑女。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引導家長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一位孩子上大班的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在幼兒園上學后,變得尊敬長輩,也懂得體貼父母的不易了。“很欣慰,孩子正變得越來越懂事了”。
蘆秀紅不僅自己愛園如家,也常常勸導家不在本地的教師靜下心來工作,“既來之,就安之、愛之、樂之”,把這兒當成故鄉。正是有了這些敬業、質樸的教師,蘭州新區急缺教師的現狀才得以改善,這兒的孩子才有了未來雄鷹展翅藍天的可能。
據了解,近五年來,蘭州新區共招錄了500多名教師,2017年招錄包括18名省市級名師在內的教師共計424名,其中引進名校長5名,招錄教育部直屬六所師范院校免費師范生36名,選聘應往屆畢業生244名,選調優秀教師139名。2018年還將通過選調、選聘方式招錄150名優秀教師。蘭州新區以名師名校長為引領,積極搭建教師成長平臺,構筑師資培養梯隊,2017年,與蘭州市教育局合作,由蘭州市17名校長、教師領銜的“金城名校長、名班主任、名師”蘭州新區工作室掛牌成立,工作室吸納了新區的一批教學新秀,為蘭州新區帶來了先進的學校管理與教學教研理念。在教師培訓上,依托北京師范大學和浙江大學等優質教育資源,組織教師參加高端研修,選派優秀校長、教導主任、骨干教師、保教人員分批赴北京、杭州等教育發達地區進行高端研修。截至目前,蘭州新區累計培訓教師1萬人次,投入500多萬元用于教師專業化培訓,以推進新區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
校園足球跨越式發展,蘭州新區獲評甘肅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
建區短短幾年,蘭州新區已建成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5所,省級特色校4所,獲評甘肅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這么驕人的成績是如何取得的呢?
張天福告訴記者,蘭州新區發展校園足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場地優勢。新區學校面積普遍較大,有標準的運動場地,特別適合足球運動的開展和各項賽事的舉辦。二是學生優勢。新區青少年身體素質比較好,對體育活動有很高的熱情,有利于校園足球的開展,也有利于足球專業運動員的培養。三是政策優勢。蘭州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將校園足球作為特色項目全面推廣,并給予經費、師資、硬件建設方面的大力支持。四是資源優勢。伴隨蘭州新區的開發建設,二號湖體育公園、蘭州體育學院、青少年實踐基地等越來越多的體育場館、體育學校在新區建成,環青海湖自行車賽、馬拉松賽等越來越多的體育賽事將在新區舉辦。這些資源優勢營造了新區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以創建特色項目學校為例,新區所有中小學校均按照國家規定開齊體育課,各學校還保證每周至少一節體育課開展足球課程,確保生生踢足球。部分學校開發了適合本學段學生的足球校本課程。除了全體學生參加的足球課,有條件的學校還開設了足球社團,組建校隊,制訂訓練計劃并定期訓練,在普及足球運動的基礎上提升競賽水平。
不僅如此,足球教師培訓也被列入重點工作。新區現有專兼職體育教師100名,其中足球專業教師6名,足球專業教師較為缺乏,針對這一現狀,蘭州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于2017年公開選調了2名優秀足球教師充實新區校園足球隊伍,同時加強非足球專業體育教師的培訓。2017年6月組織了一期足球裁判員培訓班,來自新區各中小學校的50余名足球教師參加培訓;2018年10月將組織各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長和足球教師赴榆中縣中連川小學學習觀摩。
正是在制度保障、經費投入、師資培訓、特色校創建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下,蘭州新區的校園足球運動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足球是一項競技運動。為達到以賽促進、提升足球競技水平的目的,蘭州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多次組織學生參加甘肅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新區參賽隊數逐年增多,成績突出。2016年獲小學男子組第五名,2017年初中女子組獲一等獎,初中男子組獲三等獎,2018年小學男子組和初中女子組獲三等獎。
不但組織參加省級聯賽,讓足球小將在全省范圍內頻頻練兵,蘭州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平時也不忘修煉內功組織區內各學校的競賽活動。2016年12月,舉辦了2016年度蘭州新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星級”錦標賽;2017年10月下旬組織開展了2017年度蘭州新區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暨“星級”錦標賽,邀請甘肅省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專家擔任聯賽監督,確保賽事專業水平。
2018年5月蘭州新區承辦了甘肅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7月承辦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第四營區小學和初中組的活動。蘭州新區的足球運動正在逐步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正是在蘭州新區教育人的不懈努力下,2017年,蘭州新區西岔中學獲批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西岔中學、秦川鎮保家窯中學、秦川鎮周杰希望小學、中川鎮中心小學被評為甘肅省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蘭州新區被評為甘肅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這為帶動新區校園足球的整體發展,確保特色學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奠定了基礎。
如今,在蘭州新區這片充滿青春和活力的熱土上,志懷高遠的新區教育人正用自己的智慧譜寫重教興學的新詩篇,相信在蘭州新區教育的新征程上,一定會碩果累累。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