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斌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學;智慧教學環境;情景;時空;設疑解惑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119—01
“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理念助推了智慧教學環境的廣泛建設,人手一部平板電腦開展一對一的移動端學習方式深受師生喜歡。智慧教學環境拓展了學習平臺,改變了學習方式,轉換了學習時空,然而,智慧教學的應用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存在的問題不少。下面,筆者以初中思想品德課為例,談一談在智慧教學環境下如何開展課堂教學。
一、智慧教學環境下如何進行情景構建
在智慧教學環境下,思想品德課的情景構建資源更為廣泛,通過網絡信息資源的挖掘,其情景構建便有了源頭活水。如上“公用設施的自述”一課,可以先讓學生在網絡上找出一系列的公用設施,了解它們有什么用。然后,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比課本內容更豐富的知識。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智慧教學環境下如何進行時空構建
所謂時空是指時間和空間的組合延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時空觀是指如何恰當規劃利用好一堂課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取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完善思品課時空構建方面往往是將學習時間、思維維度和材料容量搭配設計。對難度較大的問題,用多媒體呈現情景進行鋪墊,將難度分解成若干層,層層引導,層層遞進。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教師只起“導”與“撥”的作用,其“鋪墊”功能讓智慧教學環境去充分實現。如講“好奇心是一顆神奇的種子”一課,如果僅是教師一味講解,學生會覺得不耐煩,沒有新意,突破不了難點。筆者則縱向地設計了由近到遠的時間點,橫向地設計了由點到面的問題空間,問題難度逐漸拔高,引領學生思考,看看能從中發現什么,從而讓學生在討論與交流中,懂得好奇心的作用。對一般性的問題,直接在平板上出示材料和題干,給予學生閱讀和練習的時間。對重難點、知識點,筆者則加以整理和概括,并留置一部分內容讓學生填充完善,將講義發布于學生平板,讓其填充之后反饋,經檢驗,效果很好。
三、智慧教學環境下如何化解知識抽象性和問題具體性的矛盾
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現實問題是具體多樣的,但思想品德知識大多是純理論的知識,往往深奧、抽象,從而形成了思想品德知識的抽象性與實際問題具體性的矛盾。例如,在過去學習有關“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的內容時,教師常常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從理論到理論,盡管提供了許多材料和數據,論證也很有力,但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真實的感受,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創造性。在智慧教學環境下,網絡信息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甚至顯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筆者收集了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各方面發展變化的圖表數據,98年抗洪搶險、5·12大地震、反腐倡廉等一系列視頻材料,將大量的新聞報道及反映實際的圖片、數據、視頻片斷與思想品德課有機結合起來,學生的疑惑就大大減少了,用事實說話,實現了超時空的信息再現。在智慧教學環境下,讓學生身臨其境,接觸實際問題,通過分析、探究實際問題得出結論,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率。
四、智慧教學環境下如何進行設疑解惑
在智慧教學環境下,各類信息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但情景構建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情景構建讓學生感受情景,發現、提出、解決問題,激發學生思維,最終達成教育目標。其中,設疑解惑就非常重要,筆者是這么做的:設疑——利用智慧教學環境創設教學情景,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根據教學內容,利用聲、色、圖、文等創設情景,讓學生從上課伊始就進入一個引人入勝的境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析疑——利用智慧教學環境進行新知識的內化,誘發學生創新思維。設計好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直觀感知、動手操作,使新知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教師把握時機恰當提問、適時點撥,變“學會知識”為“會學知識”。這樣,及時地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質疑——利用智慧教學環境引申知識,啟發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出沒有弄明白的問題,或進行具有獨特見解的思維活動。學完新知識后,精心組織學生圍繞新知內容展開討論、大膽質疑,把所學知識引申內化,在質疑中悟出道理,變“被動學”為“主動學”。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