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兒童糖尿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特點。方法 以隨機抽樣的方法從該院在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兒童糖尿病患兒中抽取82例作為研究對象,并能夠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對患兒進行臨床觀察,觀察組患兒給予循證護理聯合臨床護理的方式進行護理,對照組患兒單純采用臨床護理,分析護理效果及護理特點。結果 通過有效的臨床觀察和臨床護理,82例患兒均在短時間內病情得到控制,且無不良事件發生。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為80.49%,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兒童糖尿病治療過程中,采用有效的臨床觀察,明確患兒的各種臨床表現及要點,并結合全面的護理能夠充分達到護理效果,穩定患兒的病情,并使患兒及家屬明確相關健康知識及注意事項,促進患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護理質量得到提高。
[關鍵詞] 兒童;糖尿病;護理特點;方法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107-02
糖尿病主要致病原因是患者體內胰島素不足而引起血糖水平出現異常,同時,患者體內會出現蛋白質、水、脂肪及電解質代謝紊亂等現象,導致患者出現不適[1]。糖尿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在兒童群體中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糖尿病在兒童中的病情相比于成人更加嚴重,且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小兒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內分泌代謝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餐和消瘦[2-4]。為避免患兒的病情加重,應及時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檢查,掌握糖尿病臨床癥狀,采用有效治療措施的同時,進行循證護理結合臨床護理,對患兒的生活起居進行護理,以使患兒的病情得到穩定,該研究選擇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患兒82例分析了兒童糖尿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特點,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抽樣的方法從該院收治的兒童糖尿病患兒中抽取82例作為研究對象,并能夠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觀察組患兒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分布在0.4~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9±1.73)歲。對照組患兒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分布在0.5~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7±1.21)歲。82例患兒均為急性發病,10例患兒伴有酮癥酸中毒并發癥,且存在昏迷現象。入選患兒均符合糖尿病臨床診斷保證,經過實驗室檢查,患兒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7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11.1 mmol/L,且患兒體內胰島素及空胰C-肽水平較低。
1.2 研究方法
對患兒進行臨床觀察,觀察組患兒給予循證護理聯合臨床護理的方式進行護理,對照組患兒單純采用臨床護理,分析護理效果及護理特點。
1.3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有效的臨床觀察和臨床護理,82例患兒均在短時間內病情得到控制,且無不良事件發生。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為80.49%,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觀察中,兒童糖尿病發病較急,需要及時結合相關癥狀和檢查進行臨床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控制患兒的病情。患兒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消瘦、多尿、疲乏、煩渴及軟弱等,部分患兒會存在多食、遺尿的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由于患兒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很多情況下患兒第一次入院檢查就已經出現并發癥,多數糖尿病患兒會出現酮癥酸中毒。酮癥酸中毒的主要致病原因是診斷延誤、過食或者存在急性感染,患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嚴重脫水、腹痛、嘔吐及肝大等,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患兒出現昏迷,甚至導致患兒死亡。在進行臨床診斷時,必須進行充分觀察,明確患兒的病癥,做好臨床檢查工作,避免出現誤診的現象。此外,比分糖尿病患兒的病情發展緩慢,往往很難在早期發現,從而導致患兒病程長,出現體重下降、精神呆滯等癥狀,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對患兒的成長產生阻礙作用。兒童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改善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從而使患兒的血糖水平得到改善。在治療過程中,應時刻檢查患兒血糖水平,避免患兒出現低血糖癥狀,同時檢查患兒的血鉀水平,避免患兒血鉀水平過低。在出現低血糖、低血鉀狀況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通過補充葡萄糖等手段,使患兒病情得到好轉。
患兒在飲食方面應注重營養搭配,保證營養供給,以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患兒飲食應避免一次食用過多, 結合患兒的運動情況,適當加餐,保證蛋白質、脂肪等的攝入量。在食物的選擇上,應以纖維素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為主,避免食用糖、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通過適當的飲食控制,保證患兒的體重及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部分患兒存在多尿及煩渴癥狀,應給予適當的排尿異常護理,并記錄相關結果。對于存在遺尿癥狀的患兒,應在夜間定時喚醒進行排尿。并對患兒會陰部定時進行清洗,并及時更換尿布保持清潔。
在患兒接受胰島素治療過程中,應對患兒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注射胰島素時時刻關注患兒的情況,詢問患兒是否產生多汗、乏力及心悸等癥狀,若出現異常及時匯報醫生,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同時,定期對患兒血糖水平進行檢查,并根據患兒血糖水平變化值對胰島素的注射量進行調整,避免患兒出現低血糖的情況。同時,應觀察患兒是否存在過敏反應,若存在過敏紅腫現象,應持續進行觀察,若用藥一段時間過敏反應仍然存在,則應向醫生回報,詢問有效解決辦法。對于并發酮癥酸中毒的患兒,應給予一定的救護措施,由于病情較急,應及時進行相應的急救,挽救患兒的生命。患兒入院后,應立刻對患兒建立2條靜脈通道,一條用來進行快速輸液,以糾正脫水酸中毒現象,通過生理鹽水對患兒進行靜脈滴注,生理鹽水含量為20 mL/kg,輸入時間控制在1 h以內,但不低于30 min,隨后觀察患兒的脫水情況,若仍然存在脫水現象,應繼續進行輸液。第二條靜脈通路用來泵入胰島素,通過控制胰島素的泵入量,對患兒的血糖水平進行控制。護理時,應根據患兒的年齡對輸液速度進行調整,并對患兒出入水量進行記錄,避免引發其他并發癥,使患兒病情加重。在臨床護理中,還應對患兒的基本狀況進行檢查,包括心率、脈搏、體溫、血壓、瞳孔、尿量等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并根據醫生的囑咐,對患兒進行血氣分析、取血化驗,并對尿糖及尿酮進行檢測。對于存在低血糖的患兒進行護理時,應注意患兒的臨床表現,若患兒出現心慌、軟弱、饑餓及多汗等,應對患兒給予糖水或糖塊,嚴重的情況下可以注射葡萄糖,葡萄糖含量為50%,注入劑量為40 mL。
患兒出院后,應予以出院指導,保證患兒在生活中能夠正確運用胰島素。通過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及用藥護理,結合患兒實際情況為患兒制定治療方案,增加患兒及家長對健康知識的了解。護理人員應向患兒及家長講解飲食注意事項,鼓勵患兒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使患兒的血糖水平維持在正常水平[5]。患兒在胰島素治療過程中,應定期對血糖及尿糖進行檢測,并記錄相關結果,若相關結果出現異常應及時入院檢查。此外,護理人員應向患兒及家長介紹正確抽吸及注射胰島素的方法,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并控制好使用劑量[6]。對于新接受治療的患兒,胰島素使用量應控制在0.5~1.0 U/kg,2次/d,第一次選擇早餐前15 min~30 min之間,使用劑量為每日劑量的2/3,第2次注射選擇在晚餐前15~30 min,使用劑量為每日劑量的1/3。
綜上所述,在兒童糖尿病治療過程中,采用有效的臨床觀察,明確患兒的各種臨床表現及要點,并結合全面的護理能夠充分達到護理效果,穩定患兒的病情,并使患兒及家屬明確相關健康知識及注意事項,促進患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護理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麗娟.循證護理在兒童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7(3):35.
[2] 周貴萍,陳瑋.健康教育運用于兒童糖尿病護理中對其血糖控制、不良事件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3):191-192.
[3] 張紅,張麗,吳蘭華.家庭護理干預對兒童期糖尿病患兒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 , 20(6):114-116
[4] 柴明珍.心理護理在3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178-179.
[5] 武傳慧,楊思紅,丁玉琴.兒童糖尿病患者的辨證營養管理及護理干預研究[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2):13-16.
[6] 葉曉君,陳珍琦,蔡曉紅.路徑化護理干預對兒童糖尿病的干預效果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 17 (11) :1701-1703
(收稿日期: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