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元英
[摘要] 目的 對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 方法 將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該院進行治療的68例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并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規范化管理,對比兩組自我管理情況及各項血糖指標。 結果 觀察組的血糖指標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的自我管理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 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采取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進行干預,不僅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指標,還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護理小組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121-02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征為血糖持續性居高不下,如若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血糖,則容易對患者體內的臟器造成損害。規范化管理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管理方式,其具有規范化、標準化以及制度化等特征,是一種高效率、高質量的管理方式,對患者病情的歸轉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1]。為確定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護理中的作用與效果,該文對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現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間于該院進行治療的68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68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該次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9∶15,平均年齡(48.96±1.36)歲,平均病程(10.45±1.50)年;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8∶16,平均年齡(47.51±1.33)歲,平均病程(9.10±1.82)年。兩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分析,可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存在比較價值。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如健康宣教、飲食護理等,給予觀察組患者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進行干預,具體如下。
①小組建設:醫院內部成立糖尿病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組長(1名)、副組長(2名)、組員(10名),其中,組長由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主管護師擔任,副組長則由具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士長擔任,小組成員則為該院優秀的護理人員。隨后,院方組織培訓,培訓內容均與糖尿病相關,主要包括護理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該采取何種解決方式、應注意哪些問題等。如若組員經過2次以上培訓仍未合格,則必須要替換人選,以保證小組成員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
②門診服務:糖尿病護理小組在門診部設立咨詢處,方便患者隨時進行咨詢,從而提高糖尿病患者對該疾病的了解與認知。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詳細指導其測量血壓、服用藥物、控制飲食。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保持足夠的耐心與友善,以改善護患之間的關系,如若患者本身理解能力較差,護理人員可采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解釋,以降低其理解的難度,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③病房服務:小組成員在對患者的疾病進行評估時,應當咨詢相關醫護人員的意見與建議,并在組長、副組長的帶領或參與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同時,護理人員應及時將護理方案告知患者與家屬,并建議其主動配合院方進行治療。患者住院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積極根據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并通過評估量表來了解患者疾病知曉情況、運動情況、用藥情況等,并將評估結果及時上報給組長與副組長,隨后再根據評估情況對護理方案進行完善,促使患者血糖指標盡快恢復正常。患者出院后,護理小組應不定期進行隨訪,了解其出院后的治療情況,并就存在的問題給出針對性的建議,以促進患者病情盡快實現歸轉。
④定期考核與總結:不定期對糖尿病小組成員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均與日常的護理內容有關,以此保證所有成員在工作中實行的護理操作都能達到規定的要求,對于考核不合格的成員,組長應幫助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于近期內再組織一次補考,保證所有成員在工作中均能做到嚴謹、認真、負責。除此之外,組長與副組長應定期召開總結會,對近段時間的護理情況進行總結,并就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尋找合理的解決辦法,從而不斷提高糖尿病護理服務的質量。
⑤技能培訓: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治愈的可能性相對較低,患者需要通過加強自我管理來控制血糖指標,為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效果。護理人員可不定期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技能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糖尿病的發病原因、用藥的意義、具體治療方法以及用藥飲食等,以此加深患者對自身情況的了解與認識。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現場指導患者進行血糖監測,從而讓其能盡快掌握自我監測血糖的方法。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可以建議家屬參與到技能培訓當中來,讓其能對患者的用藥與飲食進行正確的指導與監督,并掌握應對緊急情況的正確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護理的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血糖指標情況以及自我管理情況。其中,自我管理情況包括疾病知曉情況、運動情況、用藥情況以及自我管理情況4項,每項總分均為10分,分數越高,則表明患者自我管理情況越好。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兩組患者年齡、病程、自我管理評分等計量資料應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各項血糖指標對比分析
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對兩組患者進行干預后,觀察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兩組自我管理評分對比分析
采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后,觀察組的疾病知曉情況、運動情況、用藥情況以及自我管理情況均比對照組優(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且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患者的臟器也開始逐漸受到損害,甚至出現器官衰竭的情況。當前,臨床上主要通過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此種治療方式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相對較高,而大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并不能做到謹遵醫囑,從而導致治療效果低下[2]。由此可見,想通過優質的護理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則應當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管理辦法。
在該次研究中,臨床對觀察組患者采用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進行干預,并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考慮到護理人員的能力與水平會影響到護理的最終質量,因此,該院對加入糖尿病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進行了嚴格的篩選[3]。①院方還組織了專門的培訓,以進一步提高小組成員的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讓其在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能做到嚴謹、認真、友善、負責,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并在治療過程中做到主動用藥、控制飲食、按時作息[4]。②糖尿病小組還提供優質的門診服務與病房服務,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如有患者血糖指標受飲食的影響相對較大,則護理人員重點對其飲食進行控制,以此提高護理的針對性與有效性。③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定期進行總結與考核,詳細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就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從而不斷提高護理的質量與效果。④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技能培訓,通過手把手的指導來幫助其盡快掌握自我監測血糖的方法,讓其意識到控制飲食、按時用藥的作用與意義,從而不斷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與治療依從性,并有效改善治療的效果[5]。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的疾病知曉情況、運動情況、用藥情況以及自我管理情況比對照組優(P<0.05)。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采取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進行干預,不僅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指標,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終促進其病情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永平.利用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糖尿病專科護理質量[J].健康前沿,2017,26(6):40.
[2] 劉要紅,吳秋蓮.糖尿病護理小組在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17,38(7):1378-1379.
[3] 陳穎.醫院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7):51-52.
[4] 鄭麗,張艷茹,趙振.糖尿病患者組內護理的醫院規范化管理對護理質量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8(16):181-182.
[5] 魏艷華,張海玲.總結醫院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 4(11):2109.
(收稿日期: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