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慧
[摘要] 目的 通過觀察對比糖尿病患者病情好轉情況,以期望進一步探討出應該如何更好的對ICU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方法 選取該院數據庫中2016年12月—2017年12月ICU糖尿病患者,采取電腦隨機抽取的方法,抽取病歷80份,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份,分別采取常規護理方案和綜合護理兩種模式。結果 實驗組的血糖含量、心功能、糖尿病足癥狀緩解等降低情況均優于對照組。經過優質護理的患者其血糖含量下降幅度更高,其對于用餐后血糖的調節效果好于空腹時調節血糖的效果,并且綜合護理在處理并發癥發生情況層面具備更好的預防作用。結論 ICU 糖尿病患者經過綜合護理后恢復情況良好,綜合護理能夠起到預防作用并且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可極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恢復的速度和質量,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關鍵詞] ICU;糖尿??;護理;高危因素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136-02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為患者有糖尿,當血漿葡萄糖濃度超過200 mg/dL時,便會出現這種情況。糖尿病主要分為I型和2型糖尿病,主要癥狀為三多一少,常飲用水,經常進食,尿液中糖分高,但是身體體重卻在減輕[1]。ICU 是重癥監護室,該文通過觀察對比糖尿病患者病情好轉情況,以期望進一步探討出應該如何更好的對ICU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間該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數據庫中ICU糖尿病患者,采取電腦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患者80例,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分別采取常規護理方案和優質護理兩種模式。其中男性有48例,女性有32例,年齡在36~80 歲之間,平均年齡(58.94±14.20)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 (7.17±3.20)年。實驗組患者的男性 25 例,女 15例,患者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為(60.09±15.82)歲。15例患者存在并發癥,包括8例高血壓和4例冠心病、2例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例糖尿病足。對照組40例患者,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為(61.90±14.93)歲。15例患者存在并發癥,包括 9 例高血壓和 4 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非酮癥性高滲綜合征。
1.2 方法
實驗組采取常規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加強監測,同時關注血氧飽和度等生理指標的變化情況[2]。血糖監測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血糖控制方案,給予全部病例血糖快速測定,借助75%酒精消毒手指末端皮膚,干燥后再采血。一旦患者身體持續出現高血糖癥狀就需要注射胰島素。主要以清淡的事物為主,除了糖分,高熱量和高脂肪含量的事物也盡量少攝入,油炸事物盡量少吃,多吃蔬菜。ICU 患者需長期臥床,易發生膿包瘡、褥瘡,應定時清潔患者皮膚,溫水擦浴,定時翻身,勤換衣物、床單,觀察皮膚顏色、溫度,睡前用熱水泡腳。護理人員需要平復患者情緒,與其之間構建暢通的交流渠道,進行適當的健康宣教。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入住 ICU 時和出 ICU 時的血糖濃度,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 2 h血糖,觀察變化情況。統計患者在 ICU 治療期間的并發癥發生情況,計算實驗組、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將血糖濃度用(x±s)表示,行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用[n(%)]表示,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糖的變化情況
從表1 中可以看出,在降低血糖層面來說,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糖尿病患者在入住ICU時所測的空腹血糖含量和經過用餐后2 h之后血糖含量為(13.15±1.21)、(13.64±1.32)、(18.63±2.64)、(18.14±2.15)mmol/L,可見2組患者的基本數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而經過不同的護理方式進行輔助患者恢復后,糖尿病患者空腹出ICU病房時的血糖含量,實驗組為(6.51±1.25)mmol/L,而對照組為(10.25±1.10)mmol/L,由此可見,經過優質護理的患者其血糖含量下降幅度更高,比對照組足足高出2 mmol/L,效果顯著。糖尿病患者餐后2 h出ICU病房時的血糖含量,實驗組為(10.25±1.10)mmol/L,而對照組為(14.53±1.17)mmol/L,由此可見,經過優質護理的患者其血糖含量下降幅度更高,比對照組足足高出4 mmol/L,可見其對于用餐后血糖的調節效果好于空腹時調節血糖的效果。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由表2中可知,實驗組40例患者中,有1例出現了出現便秘的情況,還有1例出現低血糖癥狀,出現并發癥的患者共計2例,占4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5%。而實驗組40例患者中,有3例出現了出現便秘的情況,還有4例出現低血糖癥狀,除了出現便秘和低血糖癥狀外,還有2例出現注射部例感染和2例患者出現壓瘡情況,1例出現糖尿病足癥狀,出現并發癥的患者共計12例,占4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30.00%,遠遠高于實驗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可見優質護理在處理并發癥發生情況層面具備更好的預防作用,優質的護理不僅能夠極大程度上能夠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恢復的速度和質量,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3 討論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為患者有糖尿,當血漿葡萄糖濃度超過200 mg/dL時,便會出現這種情況。糖尿病主要分為I型和2型糖尿病,主要癥狀為三多一少,常飲用水,經常進食,尿液中糖分高,但是身體體重卻在減輕。該文選取該院數據庫中2016年12月—2017年12月ICU糖尿病患者,病歷為抽樣對象,采取電腦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病歷80份,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份,分別采取常規護理方案和綜合護理兩種模式。結果發現總而言之實驗組的血糖含量情況優于對照組。經過綜合護理的患者其血糖含量下降幅度更高,其對于用餐后血糖的調節效果好于空腹時調節血糖的效果[3-5]。綜合護理在處理并發癥發生情況層面具備更好的預防作用。
綜合護理除了基本護理之外,還包括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對于患者而言,他們出于本性和擔心就相較于一般患者而言更加的憂慮,畢竟是待在重癥監護室的人,會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不利于其身體恢復[6]。心理護理方面護理人員需要平復患者情緒,與其之間構建暢通的交流渠道,進行適當的健康宣教。如果家屬能夠陪同照料的話是最好的,畢竟患者在情感上會對親近的人產生依賴,利于平復情緒。飲食護理方面主要以清淡的事物為主,除了糖分,高熱量和高脂肪含量的事物也盡量少攝入,油炸事物盡量少吃,多吃蔬菜。因為大多數患者及其家屬是不知道什么樣的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病痛的,這就需要專業性的護理人員不僅在實際護理過程中體現專業性,更加需要教授其家屬如何進行正確護理,畢竟全程的恢復還有會一段時間是在家里進行的。由此可見優質的護理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恢復極其重要。在護理的那段時間里,專業性護理有助于患者恢復健康,而且沒有再入院情況,從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一旦糖尿病患者不注意飲食和定期藥物服用便會造成體內血糖含量過高,使得相關臟器受到損害出現問題。綜合護理能夠起到預防作用并且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實施健康宣教、營造良好病房環境等方式方法能夠極大程度上能夠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恢復的速度和質量,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 李德霞,趙淑坤,呂英華,等.糖尿病護理團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6,47(11):974-976.
[2] 黃冬荷,鐘書凌,練桂英.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7,18(14):40-42.
[3] 唐艷,韋春華,鄒東華,等.協同護理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4):158-161.
[4] 國歌,王劍鋒.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4):74-76.
[5] 何桂娟,馬綱,章國英,等.糖尿病??谱o士護理服務模式研究[J].護理學報,2016(7):27-30.
[6] 葉蕊,苗秀欣,陳漢文,胡新林,郭惠麗,滿孝云,林慧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問題評估體系的構建[J].護理學報,2017,24(4):6-10.
(收稿日期:201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