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 目的 總結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 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在該院行手術治療的122例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常規組(61例)和干預組(61例),并比較不同組患者血糖達標率、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情況。 結果 干預組患者血糖達標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護理后干預組患者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和護理前(P<0.05)。 結論 對行手術治療的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強圍術期心理、飲食和并發癥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血糖達標率、減少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
[關鍵詞] 婦科疾病;糖尿病;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140-02
隨著大眾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變化,疾病隱患也不斷出現。據臨床調查研究發現,糖尿病疾病的增長率明顯高于其他內科疾病,已經對人們正常生活帶來極大干擾[1]。然而糖尿病疾病病情發展較慢,一旦血糖控制不理想,將引發一系列并發癥。目前臨床上對于糖尿病的患病機制尚未完全統一,根據相關報道和臨床經驗可知糖尿病疾病的發生與自身免疫能力失衡和飲食習慣改變,甚至與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2]。由于婦科疾病和糖尿病疾病合并相加,給臨床治療帶來極大難度,特別是對于手術治療,因手術創傷和代謝紊亂,使得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增多,糖代謝異常,加重原有病情,輕者不利于術后恢復,嚴重者導致患者死亡[3]。該研究對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進行探討,旨在提高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手術效果提供參考意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行手術治療的122例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常規組(61例)和干預組(61例)。干預組年齡范圍為35~67歲,平均年齡為(48.3±4.5)歲,糖尿病病程時長為1~4年,平均病程時長為(2.5±0.4)年,婦科疾病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癥10例、子宮腺肌病18例、子宮脫垂7例、卵巢囊腫14例和子宮肌瘤12例;常規組年齡范圍為35~67歲,平均年齡為(48.3±4.5)歲,糖尿病病程時長為1~5年,平均病程時長為(2.3±0.6)年,婦科疾病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癥12例、子宮腺肌病15例、子宮脫垂9例、卵巢囊腫12例、子宮肌瘤13例。不同組患者一般資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采取常規圍術期護理:①術前準備:充分的皮膚、腸道和陰道準備能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手術前晚和手術當天早晨清潔灌腸,術前72 h使用碘伏(0.05%)沖洗陰道,2次/d,手術前1 d予以備皮,備皮范圍為劍突至大腿上1/3處,旁至腋中線。②術后護理:手術后由專人進行護理,密切關注患者脈搏、體溫、血壓、呼吸和末梢循環等生命體征,觀察患者下肢和臀部皮膚是否破損,引流管、導尿管和輸液管通暢情況,以及引流液量和性質。③血糖監測: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每天總熱量的攝入增加10%~20%,同時檢測三餐前后血糖,參照血糖情況對胰島素用量進行調整,保持空腹血糖為5.5~11.1 mmol/L。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加強術前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和術后并發癥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疏導:由于多數女性患者接受手術治療過程中較易產生焦慮和緊張情緒,加上血糖異常會使等待手術時間延長,這進一步加重了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同時部分患者手術前第1次發生血糖異常,往往不愿接受現實或害怕用藥產生依賴,對藥物治療不認可;此時護理人員應細致和耐心地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提高其治療和護理依從性。②飲食指導:護理人員告知患者術前應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低糖和低脂等食物,多使用雜食和面食,嚴格控制患者每天攝入量,做到分餐定量食用;手術前3 d確保每天碳水化合物250 g以上,保持肝內糖原儲備。③并發癥護理:護理人員術后應保持患者皮膚整潔干燥,勤換衛生墊和內衣,勤洗澡,防治長期受壓;指導并鼓勵患者有效咳嗽,每隔2 h拍背翻身1次;定期更換尿袋,避免尿液逆流引發感染,保持外陰部清潔干燥;密切關注經陰道手術者切口敷料和陰道流血情況,經腹部手術者予以腹部束腹帶,切口換藥時做到遵循無菌操作規程,必要情況下采取紅外線照射治療。④用藥護理: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藥物作用機制、用藥目的和用藥注意事項,如磺脲類降糖藥物需在餐前0.5 h服用,二甲雙胍類降糖藥物在餐中或者餐后服用,告知患者各類胰島素作用時間,胰島素保持和使用方法。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比較不同組患者圍術期后血糖達標率,血糖達標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相關標準進行評估,即血糖達標指HbA1c低于7.0%。②觀察并比較不同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和下肢深靜脈血栓。③采用抑郁自評評分(SDS)和焦慮(SAS)自評對患者術后抑郁和焦慮情況進行評估,粗分為20個項目的得分之和,標準分為粗分×1.25分的整數部分,SDS和SAS標準總分為58和54分,評分越高表示抑郁或焦慮越嚴重。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組患者血糖達標率比較
干預組患者血糖達標率為91.8%(56/61),常規組血糖達標率為78.7%(48/61),干預組患者血糖達標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
2.2 不同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9%,常規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4%,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3 不同組患者護理前后SDS和S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干預組和常規組患者SDS和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患者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和護理前(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一種多見的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發病原因多與胰島素缺乏引起脂肪、蛋白質和糖代謝異常,最終引起多種并發癥[4]。婦科疾病并發糖尿病是一種復雜性的疾病,兩者會使得臨床治療風險和難度加大,所以臨床對患者采取治療的同時加強護理干預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傳統護理服務在控制血糖方面難以達到滿意效果,一般需要過多使用胰島素,導致血糖控制良好需要的時間延長。全面綜合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血糖控制、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和健康宣教等,從而更好的幫助醫生對患者進行積極治療。該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血糖達標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護理后干預組患者SDS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和護理前(P<0.05)。該研究結果與黃小珍[5]研究結果相類似。
綜上所述,對行手術治療的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強圍術期心理、飲食和并發癥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血糖達標率、減少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
[參考文獻]
[1] 陳馮. 35例婦科手術患者合并糖尿病圍術期處理探討[J]. 糖尿病新世界,2014(21):51.
[2] 程瑾璇. 新式護理在老年婦科腫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中的護理效果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8): 147-149.
[3] 代莉,鄧恢偉,陳安基,等.氫化潑尼松對2型糖尿病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血糖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5(2):307-309.
[4] 范曉華. 婦科手術患者合并糖尿病37例圍術期處理[J]. 中國社區醫師,2015(26):54,56.
[5] 黃小珍.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措施及效果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 28(16):3097-3098.
(收稿日期: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