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 目的 試分析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的實際護理效果。方法 隨機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間于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療的老年患者中選擇76例為研究對象,并在雙盲法作用下分為各38例的參照組與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案對參照組實施護理,對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方案開展臨床護理,將兩組的臨床護理效果實施對比分析。 結果 觀察組的SDS、SAS評分以及臨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而觀察組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高于參照組,且兩組間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循證護理方案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所獲取的護理效果優于常規護理方案。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142-02
糖尿病是常見于臨床的慢性疾病,此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胰島功能異常,機體出現胰島素抵抗,進而導致胰島素分泌量不足,使機體正常代謝受到影響,多以高血糖癥狀為主要的臨床表現。而在糖尿病類型中,以2型糖尿病最為常見,且老年人為高發群體,隨著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了激增趨勢。隨著糖尿病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臨床護理作為輔助治療的重要手段,也得到了廣泛關注。為選擇更佳的護理方案,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該研究2015年5月—2017年5月間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效果作如下分析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該次的76例研究對象均隨機選自于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療的老年患者,均簽署了書面知情同意書,并在雙盲法作用下分為各38例的參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60~71歲,平均年齡(65.5±1.57)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5±0.8)年;參照組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60~70歲,平均年齡(65.0±1.0)歲,病程3~6年,平均病程(4.5±0.5)年,兩組一般資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告知患者日常飲食應多使用富含維生素、高纖維的食物,遵醫囑服用降糖藥物,及時檢測血糖變化,若出現低血糖及時給予口服糖水;告知患者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口腔清潔、皮膚干燥,講解日常生活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血糖儀。
觀察組:成立循證護理組,并對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病情情況以及心理狀況實施有效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制定護理措施的依據。從心理狀態評估結果中發現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并容易產生并發癥,因此將心理護理、環境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以及并發癥預防作為護理重點。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就需要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入院評估結果,加強與患者的有效溝通,了解患者的護理需求,適時給予鼓勵和安慰,并耐心聽取患者主訴,針對患者對疾病、治療以及護理措施存在的疑問,及時做好疾病的講解工作。②環境護理:保證室內始終處于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并依據天氣變化情況進行及時調整,利用綠色植物、風景畫等布置病房,保持病房的溫馨舒適。③飲食護理:需要依據患者入院評估,以患者實際的血糖水平及身體狀況,計算每日所需熱量,對脂肪、鹽量以及總能量的攝入進行嚴格控制。并叮囑家屬嚴格監督患者定時定量的進食。④運動護理: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可組織患者每天練習健康操,患者也可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打太極、廣場舞以及慢走等有氧運動。⑤嚴密檢測患者病情變化,若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呼吸深快、嗜睡以及呼氣伴有爛蘋果氣味時,需要及時告知醫生患者的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治療期間需要預備巧克力、糖等食物,避免發生低血糖。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利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焦慮癥狀評分標準:高于70分為重度焦慮,中度焦慮的評分為60~69分,輕度焦慮的評分為50~59分;抑郁癥狀評分標準:重度抑郁評分不低于70分,中度抑郁為63~72分,輕度抑郁為53~62分[1];對比兩組并發癥類型以及患者例數;對比兩組的護理服務評價,利用該院自制調查表進行調查,調查表為百分制,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3個,對應評分為80分以上,60~80分,60分以下,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統計方法
利用SPSS 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內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中的所有計數資料均選擇[n(%)]表示,計量資料選擇(x±s)表示,所獲取的結果分別用χ2以及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結果比較情況
觀察組護理后的SAS、SDS評分改善情況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遠低于參照組,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的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4.37%,參照組的滿意度為84.21%,兩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類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老年人群由于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機能出現退化,成為了糖尿病的多發人群。老年糖尿病患者會表現出明顯的高血糖癥狀,且多飲、多食以及消瘦等為臨床癥狀,若高血糖癥狀得不到有效控制,極易引發多器官損害,嚴重威脅了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有效的臨床護理方案,可輔助治療獲取更佳的療效[2]。所以探討出一種更加適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方案,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而該次研究所選用的循證護理,是在循證醫學思想基礎上衍生的一種護理模式,同樣具有循證醫學的特征,護理方案的制定需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結果基礎上,通過與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經驗以及護理技能相結合,以患者病情為護理導向,充分考慮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而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3]。由于目前尚沒有提出糖尿病的根治方法,患者多需要用于控制血糖水平處于正常范圍,長期用藥治療,不僅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還會導致患者生存質量嚴重下降,所以導致患者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通過合理的心理護理,更加重視老年患者的內心感受,適時給予安慰、鼓勵,可對患者積極接受治療,控制血糖具有積極意義[4]。同時依據患者實際身體狀況制定適宜的飲食、運動干預計劃,更利于幫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良好的控制病情。為患者提高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更利于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并加強病情監測,更利于降低并發癥癥的產生[5]。而從該研究結果中發現,觀察組護理后的SDS、SAS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參照組,而護理滿意度遠高于參照組。表明采用循證護理方案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所獲取的護理效果優于常規護理,更具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丹蕾, 季梅麗, 唐文娟. 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24(6):670-672.
[2] 張小冬. 循證護理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運用[J]. 中國急救醫學, 2016, 36(z2):184-185.
[3] 王凰. 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對比研究[J].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3):191-193.
[4] 趙靜. 對比分析常規護理與循證護理模式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1):284-285.
[5] 馬勁芬, 廖煒, 羅婧. 對比循證護理、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效果[J]. 飲食保健,2017, 4(28):323.
(收稿日期: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