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平, 楊勝林, 陸 曼, 柳誠剛, 譚 斌, 楊汝才, 周美迪,羅英杰, 何志強
(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高原山地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貴州貴陽 550025
三穗鴨是我國貴州本土的蛋用鴨種之一,擁有很強的環境適應性和放牧能力。三穗鴨體表上的羽毛緊密,頭小、嘴短,眼生很高;脖頸細長,背寬體長,胸部寬闊且突出,胸骨很長,腹部大且松軟,絨羽很發達,尾部微翹,軀體整個看起來像船形;脛細長,爪子為黑色,有綠色的鏡羽。三穗鴨也是我國四大名鴨之一,其肉質風味獨特,以產蛋多、成熟早、蛋品質佳、肉質鮮美、回味無窮而聞名,屬蛋用型鴨種。三穗鴨原產于貴州省東部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帶,以三穗縣為中心,分布于周邊的鎮遠、岑鞏、天柱、臺江、劍河等縣。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三穗鴨的產蛋行為,通過The Observer XT觀察錄像系統,對三穗鴨產蛋行為進行觀察,掌握三穗鴨產蛋的行為規律,通過該技術對試驗所得的行為數據進行記錄、整理,應用生物信息學軟件進行分析,為制定三穗鴨產蛋期間的飼養管理方案提供行為學參數。通過觀察比較得出三穗鴨的哪些行為與其產蛋息息相關,進而探討哪些產蛋行為可以影響其產蛋規律,并且為提高三穗鴨的產蛋率提供行為學參數。本研究首次應用行為學分析軟件對圈養模式下三穗鴨產蛋行為進行記錄分析,用The Observer XT軟件對三穗鴨行為進行編碼,制定三穗鴨的行為譜,記錄產蛋過程中各行為發生的頻次,探討三穗鴨的產蛋規律,產蛋行為中各個行為的關聯性,以及各行為之間的相關規律性,旨在為提高三穗鴨的產蛋率提供行為學參數,為進一步開發利用這一珍稀資源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的主要特點是用The Observer XT行為觀察技術對三穗鴨產蛋其間的行為進行觀察,該方法比傳統的肉眼觀察更為準確全面,并且在數據比較方面更直觀更可信,有利于提高行為學方面的科研進展,簡化了動物行為研究的難度和過程,更有操控性。
國內外在鴨的行為學方面開展過一些研究,趙序茅等通過用肉眼觀察的方法對野生白頭硬尾鴨進行跟蹤記錄,分析了該鴨種的各種行為在時間上的分配規律[1]。Caraeo等通過運用調控食物的試驗方法來對試驗動物的行為進行研究,發現食物控制是影響動物不同行為時間分配的主要因素之一[2-3];賀玉書等觀察三穗鴨的生態習性和行為,發現其行為具有生物節律性,并且三穗鴨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4];卞友慶等對黑羽番鴨行為進行觀察,該試驗為黑羽番鴨的科學管理以及科學飼養提供了有效保障[5];邵明勤等在冬季對中華秋沙鴨取食、休息、修整以及游泳行為日常活動中所占的比重進行了初步分析[6];易國棟等對中華秋沙鴨越冬行為時間分配以及日活動節律進行了相關分析[7];齊林等將動物行為學與動物福利聯系了起來,為下一步動物福利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8]。但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用肉眼觀察記錄的方法上獲得的資料,所以在相關行為的記錄方面難免有它的局限性。在我國,關于行為學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行為學對動物的各方面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隨著行為學的日益發展,到目前為止,已完全可以從動物本身所發生的行為來解釋動物在生產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也能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動物本身,從而更好地利用這一資源。禽類產蛋行為是行為學的一部分,對禽類行為學的研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禽類繁衍后代的根本方式是通過產蛋,產蛋能力是蛋鴨的重要數量性狀,所以產蛋行為學的相關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并且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在科技的支撐下,能更清楚、更有效地研究家禽類的產蛋行為。
動物行為學是一門涉及動物行為研究的科學,在國外已經作為動物學和獸醫學領域的一門專業學科,在國內這項研究才剛剛起步。行為學作為動物學研究的一個分支,起源于荷蘭和德國。家禽行為學,嚴格地說是家雞行為學,它起源于1873年。隨著動物行為學的發展,與之有關的研究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且在現在科技的支持下,行為學發展迅速,但大部分研究處于發展階段,真正用于生產實踐中的很少。隨著動物行為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還必須做很多相關方面的工作,從而推動行為學這一基礎學科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本試驗選取了200只三穗鴨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三穗鴨在產蛋期間所出現的各種行為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規律,為提高三穗鴨產蛋效率提供行為學方面的參考依據。
本試驗首先要求實驗人員具備扎實的養殖技術,把三穗鴨調節到相對良好的產蛋狀態,然后再進行后續試驗。其次,引進The Observer XT技術,該技術是分析三穗鴨產蛋行為的關鍵。它通過錄制視頻,記錄下三穗鴨產蛋期間所發生的相關行為,并在最后通過分析相關視頻來得到產蛋行為對比的數據。在進行產蛋行為觀察分析后,找出產蛋期間的行為規律,分析影響產蛋的相關因素,在現有的基礎上將三穗鴨的產蛋性能通過調控行為的方式進一步提高,為制定三穗鴨產蛋期間的飼養管理方案提供行為學參數,這也是本研究的重點和難點。目前本試驗已擁有進行行為觀察的試驗設備和行為觀察軟件,并按照試驗的步驟和試驗的相關條件來進行。該試驗前期準備已就緒,只需要熟悉行為學觀察軟件的使用,為觀察行為準備好生活環境,然后依照試驗步驟,用The Observer XT的記錄方法,對三穗鴨的產蛋行為進行觀察。
本試驗在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獸醫院內圈養條件下進行,選取處于產蛋期的三穗鴨200羽,所觀察的三穗鴨已飼養1年以上,已適應圈養環境。從3月開始飼養,范圍是在長 3 m 寬2 m的室內,室內的光照、濕度、溫度等環境條件達試驗要求。鴨子全天喂食,每天08:00、13:00、18:00 添食添水各1次,晚上添食添水完成后,打掃鴨舍,處理衛生,為鴨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其產蛋提供良好條件。在正式觀察之前先進行預觀察,其目的是能準確掌握和了解三穗鴨的行為和活動規律,防止正式觀察時出現錯誤。正式觀察時間為4月,連續跟蹤記錄45 d,利用Media Record跟蹤記錄的時間為20:00—08:00。每天記錄觀察期間的天氣、溫度、濕度的變化。利用The Observer XT軟件對三穗鴨的產蛋行為進行編碼,分為3個行為組,共觀察16種行為,避免每個行為組內的行為不同時發生。因為整個產蛋行為持續時間不長,為了更加全面地觀察三穗鴨的產蛋行為,本試驗對觀察時間控制在12 h左右,包括產前準備和產蛋,所以采用連續觀察法進行觀察,而其他2組三穗鴨采用瞬時觀察法進行觀察。瞬時觀察時將跟蹤記錄時間按60 s分成許多短暫的時間間隔,每 60 s 記錄1次三穗鴨正在發生的行為,每個周期記錄20次。這些行為可用The Observer XT技術進行比較系統全面的分析,得出每天產蛋鴨子的產蛋行為數據,再通過The Observer XT技術將這些數據整理歸納出容易觀察的視圖來得出結論。
根據前期行為學軟件預觀察情況并參照前人對鴨行為的研究[9-10],結合每種行為的功能、動作或姿勢進行分類、歸納和描述[1],制定三穗鴨的行為譜,并把16種行為進行編碼分組,分為運動行為、產蛋行為和其他行為3個行為組,運動行為包括行走、站立、臥立,產蛋行為包括攻擊、警戒、擺尾、產蛋、伸頭、腳抓,其他行為包括振翅、理羽、飲水、攝食、點頭、擺頭、探究。為了更好地用The Observer XT軟件進行分析,每個行為組又添了無運動行為、無產蛋行為、無其他行為(這3個行為表示分析時鴨子沒有處在相應組里的任一行為)。行為定義見表1。
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對所得數據進行可靠性分析,方法如下:對同一數據進行重復分析觀察(2次及以上)或者不同的2個人及以上分別進行分析觀察,試驗數據的可靠性達到75%以上方可進行后續工作。本試驗采用重復分析方法對所得行為數據進行可靠性分析,其結果為85.33%、83.85%、84.82%,可以用于后續數據分析。

表1 圈養三穗鴨行為譜
在觀察跟蹤記錄的時間段,每天記錄的天氣、溫度、濕度等外界條件沒有明顯的變化,共記錄30 d,用The Observer XT11.5軟件和SPSS 18.0進行統計分析和相關分析,并繪制圖表。
從表2可知,三穗鴨在產蛋過程中主要發生的行為有擺頭(16.24%)、站立(14.02%)、點頭(12.18%)、行走(12.18%)、腳抓(11.44%)和擺尾(11.07%),而其中腳抓行為是在尋巢過程中臥立狀態下發生的,不產蛋時很少發生,產蛋過程中三穗鴨的泄殖腔變化不明顯。從表2中還可以看出,三穗鴨在產蛋過程中較少行為從高到低依次分為臥立(6.83%)、探究(6.83%)、理羽(2.95%)、飲水(1.29%),而其他行為所占的比例較少,探究行為比不產蛋時多。擺頭行為所占比例最大,因為產蛋過程中,母鴨一直處于謹慎狀態,時刻觀察周圍的環境。行走所占比重也很大,因為鴨子在產蛋前會有尋巢行為,不斷行走直到找到適合產蛋的地點才會停下來進行產蛋。而腳抓行為也較大,是因為當鴨子在尋找產蛋地點時會不時用腳抓來使在產蛋的時候更舒適。

表2 三穗鴨主要產蛋行為所占比例
根據表3運動與休息行為編碼方案組,分析各行為之間相互轉換的次數,可以看出臥立轉換成站立14次,站立轉換成臥立發生11次,說明站立與臥立之間邏輯緊密度高;行走轉換成站立13次,站立轉換成行走8次,說明站立與行走之間邏輯緊密度高;腳抓轉換成擺尾10次,擺尾轉換成腳抓3次,說明擺尾行為與腳抓行為聯系緊密;臥立轉換成行走4次,行走轉換成臥立2次,說明行走與臥立之間聯系不緊密。

表3 三穗鴨各行為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
參照耿愛蓮等對產蛋行為與就巢行為特性的研究[11],以及杜文興對產蛋行為的劃分方法[12],將產蛋行為發生時間劃分為3個階段,即尋巢時間、產蛋發生時間和產后休息時間。尋巢行為是母禽的主要特性之一,母禽在產蛋前會在周圍來回搜尋,不時在幾個地點停留,每當在一處停留時會臥立并有腳抓行為,站立臥立相互變換,直到找到相對舒適并適合產蛋的地點。因此定義尋巢時間為鴨子產前第1次臥立并有腳抓行為到產前最后1次在產蛋地點靜待產蛋之間,產蛋發生時間為產前最后1次到產蛋地點靜待到產下蛋之間,產后休息時間為產下蛋到產蛋后第1次離開產蛋地點之間。鴨子受驚嚇時會產生應激反應,產蛋行為發生時也是如此,因此產蛋行為發生的時間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當有外界刺激時,鴨子會馬上做出應急反應,迅速離開原地。
從表4中可以看出,尋巢時間平均13 min 41 s,產蛋時間平均2 min 28 s,產后休息時間平均20 min 51 s,平均整個過程大概要0.5 h左右,產后休息時間較長,產蛋時間較短。由于有個體差異,比如組別1和組別4整個產蛋行為不到 10 min,而組別4產后休息時間為0,很明顯外界影響刺激導致它產完蛋后直接就離開原地,并未原地休息,但是大部分鴨子產蛋后仍然會進行產后休息。鴨子產蛋時間都比較短,只有幾分鐘,整個產蛋行為時間主要為尋巢行為與產后休息行為。對比組別4和組別5的產蛋發生時間,發現數值相差極大,有幾十倍之多,很明顯是組別4受到外界影響導致時間減少,而對比組別2和組別5的產蛋發生時間可知,這應該是個體差異導致的差別,因為時間都不是很短。組別2和組別3之間的產后休息時間相差不大,其原因也是同理。而觀察產蛋持續時間可知,組別1和組別4的時間都很短,可推測是當時產蛋外界環境不安靜導致的。只有在周圍環境較安靜時產蛋持續時間才會比較長,從0.5 h到1.0 h不等。看平均值可知,整個產蛋過程主要為尋巢時間與產后休息時間,而產蛋發生時間很短,只需幾分鐘。

表4 三穗鴨產蛋行為時間分布
前人雖然在動物行為學研究中常把行為分大類進行研究[13-15],但歸根到底大類帶有較大主觀性,會人為造成一些差異[16],本試驗采用連續、瞬時的觀察法對圈養三穗鴨的16種行為進行記錄和定義,并由The Observer XT軟件進行行為編碼分組,分為3個行為組,為后人行為研究以及為其他動物制定行為的方法提供借鑒和參數。
產蛋行為是動物對環境變化最直接的表達形式[17],動物可以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生理狀況來調整行為,能更好地適應環境而進行生存[18]。鳥類在各行為時間上的分配是對環境條件的一種適應[19],更是影響自身活動全部因素的綜合表現[20]。產蛋行為持續時間受環境影響較大,環境是主要因素,個體因素其次。在產蛋行為持續時間中,尋巢行為與產后休息時間較長,占據很大比重,而產蛋發生時間很短,只有幾分鐘,這與杜文興在關于產蛋行為的文章中所述觀點[12]一致。
本研究是在圈養的條件下進行的,并首次利用跟蹤記錄儀器和行為學分析軟件對三穗鴨的產蛋行為進行跟蹤記錄分析,與肉眼觀察記錄相比更具有科學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人為干擾所產生的影響,對三穗鴨產蛋行為持續時間、各行為所占比重以及各行為之間相關性進行了探討,是開展三穗鴨行為生態學研究的開端,也為以后三穗鴨的動物福利的保障提供了一定的科學參數。
通過對三穗鴨產蛋行為的生態習性了解可知,三穗鴨產蛋行為受環境影響很大,并且產蛋行為持續時間中,尋巢行為與產后休息時間較長,占據很大比重,而產蛋發生時間很短,只有幾分鐘。因此在動物生產上,可以嘗試用人為控制的方法來進行調控,規避三穗鴨在產蛋過程中的有害行為,使之向對動物生產有利的方面發展,同時也使其更好地適合產蛋的環境,從而更好地為提高三穗鴨產蛋率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通過人為調控三穗鴨的產蛋行為,既提高了三穗鴨的產蛋量,也保證了三穗鴨的動物福利。這也是我國畜牧業未來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非常具有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