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世居 張瑞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稀世奇珍、畫之瑰寶。它用現實主義手法,全景式構圖,生動細致地描繪了北宋王都開封汴京的繁華景象和豐富的社會生活。最近,陜西大荔縣馮村鎮楊家莊村的農村婦女李自樣居然用小剪刀穿越了歷史,用一年的時間剪出了一幅長6.5米、寬0.6米的《清明上河圖》,讓人稱絕。

今年67歲的農村婦女李自樣,從小跟隨奶奶學習剪紙,如今已有近50個年頭。她多年來堅持在家刻苦學習繪畫,并參加多次藝術培訓。她傳承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荔“朝邑剪紙”民間藝術的風格,用一雙巧手剪出大千世界,在當地頗有名氣。她的作品源于生活,通過自己平時的觀察和速寫積累,創作的作品小到農村的小雞、小貓、小狗、“老鼠嫁女”,大到古代各種人物和歷史典故,比如《五典坡》《清明上河圖》《昭君出塞》《三娘教子》等,其中《朝邑戲曲》《同州風景》等作品先后在省市縣舉辦的剪紙比賽中獲得多次獎項,在央視7套播出的紀錄片《大荔說》中也選取了她的剪紙藝術等內容。李自樣老人用一把小小的剪刀裁剪出了一個個精美的剪紙藝術品,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點綴了美麗的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