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吳寬宏
陜西省咸陽市乾縣薛錄鎮薛宅南村90歲的老軍人楊子儉與86歲的老伴趙愛芳已恩恩愛愛地度過了56年的婚姻生活。楊子儉老人曾有過十年之久的軍旅生涯,并當過軍隊的文化教員和炮兵部隊的排長,還立過功受過獎。退伍返鄉后,當了多年的中小學教師,他的美術字寫得特別好,當地許多單位需要書寫宣傳標語時,第一個就會想到他,村里四鄰八舍誰家有事需要寫個帖子時,他也是有求必應。有一次,楊子儉老人搭著梯子在墻上書寫標語時,梯子一滑,將他從半空重重地摔了下來,摔破了頭部,鮮血染紅了衣衫,他當場昏迷了過去,但傷好后還照樣去書寫標語。他總是對兒女們說,自己也就有這么一點特長,能為鄉親們做點事情,自己心里也高興。
趙愛芳常夸丈夫是個好脾性的人,從來都沒有對她發過火。楊子儉則說老伴趙愛芳天性溫文爾雅,不論是對家人,還是對鄰居,都是以誠相待,從未與人拌過嘴,而且家里的縫補漿洗、上鍋做飯,樣樣都能干,是個通情達理、勤快賢惠、善持家務的好女人。他們的日子雖然平淡但有意義,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憑借堅強的毅力熬過了一個又一個艱難時代,還因為他們能以身作則教子有方,從而培育成了一個令人尊敬而和睦的大家庭。如今,兩位耄耋老人依然耳聰目明,楊子儉每天讀書看報都不用戴眼鏡,還能騎著自行車在鄉村道路上行走,趙愛芳則能得心應手地穿針引線縫縫補補。趙愛芳說她今生最為欣慰的就是老伴對她非常關心體貼,讓她真切地感受到了美滿婚姻的甜蜜和幸福。

①楊子儉當年任炮兵部隊少尉排長的老照片。

②楊子儉珍藏的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給他家郵寄的《革命軍人立功喜報》。

③90歲的楊子儉(右)與86歲的老伴趙愛芳(左)。

④墻上的字畫和展示的書法作品都出自老軍人楊子儉(左)之手。

⑤一人拉風箱燒火,一人炒菜下面,楊子儉與老伴趙愛芳普通平凡的生活中充滿著白頭偕老的甜蜜。

⑥雖是農村家常飯,老兩口卻照樣吃得可口舒心。

⑦每天給老伴讀報也是楊子儉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內容。

⑧趙愛芳的視力出奇的好,86歲高齡照樣還可以穿針引線縫縫補補。

⑨子孫滿堂、兒女孝順、全家和諧是楊子儉與老伴趙愛芳高壽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