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新東
(新疆阿拉爾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843300)
襯砌(lining)指的是為防止圍巖變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邊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護結構。襯砌技術通常是應用于隧道工程、水利渠道中,多為內襯。在農田灌溉工程中,防滲渠道襯砌施工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質量和工程長期價值,保證農田灌溉用水需求,同時利用混凝土結構的防滲作用,進一步提升工程建設價值。針對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施工技術進行分析十分必要。
防滲渠道襯砌施工的第一步,是進行有效的數據收集,在前期準備階段,需進行測量、放中線等工作。測量一般取定線方式,要求根據當地農田灌溉的實際要求確定測量方案,并評估水流的走向。走向評估需結合當地地勢特點,盡量裁彎取直,減少工程量。確定渠道的基本流向和范圍后,要求進行范圍標注和定向標注,一般以30~50m為間隔(直線距離),進行一次標注,對水渠轉彎位置進行標注(無視距離差)。對存在高低落差的位置,應評估落差大小,如果落差大于10cm,需進行標注并評估水渠走向。放中線一般以前期測量為基準,根據所有標注的情況,以10~20m為間隔,進行打樁,兩根樁之間的距離沒有明確長度要求,以縱坡的角度為基準。在渠道轉彎處和存在落差的區域,要求予以加樁。
土模施工是防滲渠道襯砌施工的核心環節,包括土工膜和混凝土構件施工等。在進行施工時,首先要求清理施工場地,之后按照施工方案開挖土方,對填筑土料進行測定,要求其含水量在10~30%之間,并清除土料中腐殖土和較大的雜質。應用環刀取樣測試,測試指標和標準要求,如表 1 所示[1]。

表1 土料測試指標和要求
完成土料測試,且確定其質量符合使用要求,可進行渠槽開挖,要求在開挖工程中保證斷面處理效果,邊坡和渠道底部的預留層在20cm以上。第一次開挖為機械開挖,第二次開挖應強調處理的精細化程度,以小型設備或人工開挖為主要方式,對渠道的邊坡進行平整化處理,并對斷面進行壓實。土模成型需要通過隱蔽工程進行,同樣要求壓實系數達到0.95左右,土樣干容重不低于1.5t/m3。之后進行土工膜施工,要求對渠道的坡面進行全面檢測,保證其光滑平整,不存在雜物和明顯的凹凸面。
過渡施工也即過渡層的鋪筑,一般選用三合土、麥桔泥作為材料,確保墊層中的砂土等較大的雜物得到清理,同時不能破壞土工膜。可直接從下向上攤鋪,保證攤鋪的均勻性,做好壓實工作。鋪筑時要先渠底后邊坡,為避免過渡層外露時間過長,要將施工進度與砌板、鋪膜施工配合密切。混凝土預板砌筑要求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對混凝土預制板進行質量檢測,保證其性能滿足施工要求,包括是否存在裂縫、空洞等等。使用前,要求去除表面污染物和積水,先在渠道底部進行鋪筑,之后進行渠道坡面鋪筑,要求整體工程自下而上持續進行,所有預制板平整、連接縫隙緊密,防滲技術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防滲技術原理
最后進行伸縮縫的填筑,在填筑伸縮縫時,先要清理縫間的雜物及灰塵,清理干凈后在縫內偏下部位置填充50#水泥砂漿,一般填充厚度為4cm。砂漿凝固后,按照設計比例,對瀝青進行加熱,灌入伸縮縫內,將其搗實,之后收面壓光,完成施工。
在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施工中,技術的要點之一是合理確定施工參數。如在我國新疆地區,土質條件不理想,水渠的防滲性能必須進行優化,以免水滲入砂土之中。在施工過程中,包括過渡層、土模施工環節在內,各個環節都要明確工作參數。要求在施工作業前,以準備階段的測量結果為基礎,出具至少2套施工方案,涵蓋施工全過程并給出詳細參數,之后結合實際灌溉需要和建設需要進行方案的評估,確定參數標準。如土工膜的施工,在完成初步下料后,要進行檢查,對破損、孔洞等進行修補,所有修補用材料質量應達到初次用料的基本標準,補疤要超出破損部分10~20cm,如果存在搭接需要,要求上游末端壓下游起始邊緣,搭接長度應為20cm,避免褶皺懸空。其他環節的工作也以規范化的參數為基準,確保施工效果。
施工質量控制涵蓋建設的全周期,要求在建設工作開始前,根據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要求明確質量控制計劃和權責,以混凝土預制板的質量控制為例。在預制板的制備過程中,要求保證水灰比滿足設計需要,進行檢測拌和過程和均勻性。在攪拌完成后進行取樣測試,了解混合物的含水量,要求含水量參數與標準參數差異在2.5%以內。砂漿密度方面,以設計值為基礎,差異不得大于30kg/m3,骨料的測定一般采用篩分法,應用設備進行抗壓強度分析,要求試件干凝時間在14d以上,每200m3混凝土為一個批次,選取至少4件試件進行測試[2]。
完成上述測試后,對混凝土預制板進行檢查,了解其是否存在缺角、邊緣不平整等問題,如果預制板問題較大、較多,應予以棄置,如果預制板僅存在小型問題,應進行修補,首先對其表面作平整處理,清除雜物,之后選取強度標準不低于混凝土預制板標準的材料進行修補,將水泥漿、砂漿等均勻涂抹于預制板表面,或者灌入縫隙、小空洞中,將其放置于陰涼干燥處,使其自然干凝,與預制板形成一個整體。在預制板干凝的過程中,要求進行灑水養護,干凝后進行厚度、長度測試,要求其厚度與設計標準之間差值不超過0.5cm,長度差不超過0.8cm。其他測試內容還包括抗壓強度、平整度等等,均以設計標準為基礎進行分析。
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施工中,存在多項專業技術要求和施工環節,要求合理進行技術選取,以保證施工質量。在渠道施工時,首先進行場地清理,并擴大清理范圍到坡外0.5m。土方開挖技術分為兩個環節,即機械開挖環節和人工開挖環節,由于水渠的寬度、坡度存在一定要求,單純進行機械開挖可能難以控制挖掘參數,因此機械挖掘只在工程早期階段進行,完成大范圍基礎挖掘后,通過人工進行水渠內坡的處理,并控制土層厚度。碾壓機械進行分段碾壓施工時,分段部分的兩端的搭接長度兩端搭接長度應不小于1.5m,而對于碾壓機械工作不到的邊角位置,可以實施人工夯補[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某地進行防滲渠道襯砌施工,工程牽涉到約4500畝農田灌溉,屬于當地農田灌溉工程的分支工程,建設總投資259.5萬元,擬定工期為6個月。為求保證建設效果,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進行了方案探討,確定了機械挖掘、人工補挖等等一系列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序,并于2017年4月開始工程建設。在建設過程中,監督方以及施工方、建設方共同成立管理小組,對各相關工作環節進行管理。在預制板的制備過程中,管理小組發現預制板養護工作不到位,人員灑水養護間隔過長,導致預制板出現小裂縫,該批材料沒有投入使用,再二次制備的過程中,管理小組明確要求以2h為間隔進行灑水養護,應對當地較為干燥的氣候條件,有效保證了混凝土預制板的質量。在防滲渠道襯砌施工全過程中,未發現其他重大問題。最終工程歷時5個月零17d完成,耗資258.2萬元,未出現超支問題。分段監測和總體監測效果良好,無滲水情況,在存在落差的位置,水流也能夠按設計方向流淌,滿足設計要求。
綜上,現代農業生產對渠道要求越來越高,應在傳統技術基礎上嘗試突破和加強。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施工技術是現代化農業灌溉的核心技術之一,流程上看,強調前期準備的有效性,之后進行土模施工、過渡施工與混凝土預板砌筑。技術要點包括施工參數確定、施工質量檢測和重點技術選取等。實例分析證明了上述理論的價值,可以作為參考,推廣于后續各地的渠道建設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