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守星 孫言彬
(1.山東省陽谷縣閻樓鎮聯校 252300;2.山東省陽谷縣閆樓鎮姜廟小學 252300)
西方國家的一位著名的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先生曾經說過,“當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時,那他學習的動力也便有了。學習的興趣之于學生本身而言,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意識。這種特殊的思維意識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的最直接因素之一,他能夠引起學生自動自發學習的欲望。”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便更是如此了。當學生們擁有一顆想要學習數學的心,小學數學的教學便成功了一半。
小學課程改革開始后,要求老師們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1]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還有教學任務在身上,且應試教育的理念還存于大部分老師心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方法依然單調,數學科目就更是如此了。數學科目相較于其他科目來說,本身就單調、枯燥、乏味得多,再加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一直地灌輸知識,就是一直地問一些沒有意義的判斷題,根本無法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的產生濃厚的興趣,根本無法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然,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就并不好。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若沒有結合適當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學生們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無法達到最優的學習效果。[2]或者數學老師們在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時,聯系的生活實際缺乏真實性,會給學生們的認知留下錯誤的印象,失去了原本的教學意義。
老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改變自身的角色性質,由單一的教學者變成共同學習者,由領導者變成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向牌。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看到老師和自己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而不是單純地聽老師講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便會出現,主動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此外,老師由領導者變成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向牌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斷設置有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們在不經意間就會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去。
學生們有求知的欲望,自然就會有認真學習的沖動。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要不斷引起學生們求知的欲望。[3]
(1)設置疑問
設置疑問是一個很好的引起學生們求知欲望的方式。例如,某小學數學老師曹老師在教授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章節《中國的熱極——認識正負數》這一堂課時,老師在課件上不斷出示問題,來導入課堂,并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如下圖所示:

老師通過不斷地設置疑問,引發學生們求知的欲望,從而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的學習效果達到最好。
(2)設置情境
上文中提到過,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設置生活情境,讓學生們在具體的形象中明白抽象的知識,從而就不會因不懂、太難而喪失學習的興趣。[4]
教學方法是數學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老師的教學方法多樣,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的教學方法,如使用多媒體、學科型教學游戲以及針對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評價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數學,數學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例如,在教授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章節《完美的圖形——圓》時,老師可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充分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先播放由各種各樣圖形構成的小短片,讓學生們在觀看完畢后,想一想由圓組成的物體有哪些,有什么樣的特點,小組間進行PK。這樣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自行探索數學的奧秘,學生們就有了學習的熱情。在學生們回答完畢后,老師再根據學生們學習的成果進行點評,學習效果顯著的學生們,自己的思考成果得到老師的認可,品嘗到學習的快樂,自然就會更加認真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效果稍差一籌的學生們,在老師的鼓勵下,在周圍同學的激勵下,自然也不會喪失學習的興趣,而是再接再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引起學習數學的興趣自然不能脫離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學效果是否良好的重要衡量因素之一。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引發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小學生們自動自發地想要學習數學,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只有當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們便有足夠的動力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形成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總而言之,老師們要采取各式各樣的手段方法,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對于數學的學習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