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早在10年前就決定將阿里巴巴改制為合伙人制,而不是像大多數民營企業那樣家族化,這也顯示了他不同于常人的遠見。
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發出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向外界宣布,一年后在阿里巴巴創立20周年之際,即明年的9月10日,他將不再擔任集團的董事局主席職務,屆時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
馬云宣布這一決定,并不讓人感到突然。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前,馬云就是一位教師,最近幾年他也在多個場合表示,教師是他最喜歡的職業。馬云從董事局主席這一高職退下以后,當然不是簡單地到回到學校里去做一名教書匠,事實上他選擇的鄉村教師代言人角色,這在我國教師隊伍中是最底層也是最薄弱的環節,這也決定了他未來并不是在課堂上傳授怎樣經營市場,而是希望用自己的能量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來改變鄉村教育的落后狀況,從而成為一個面目一新的“馬老師”。
而就阿里巴巴來說,馬云的這一舉動,超越了一般的民營企業家在企業傳承上的傳統模式,為阿里巴巴這家企業能夠成為“百年老店”打下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阿里巴巴是伴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家企業,迄今不過19年的“生命史”,但它已經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如今的阿里,已經突破了電商這個傳統概念,成為包括電子商務、線下零售、智慧物流、網絡支付、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在內的數字經濟體。阿里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目前它在包括FANG(即Facebook、亞馬遜、Netflix與谷歌)在內的全球互聯網巨頭中的增速排名第一,在國內的BAT中,阿里的增速也處于領先地位。
這樣一家企業,已經和傳統的民營企業有本質的區別,雖然它的資本可以通過股權的形式掌握在創始人和其他股東手中,但它已經具有“國民企業”的性質,甚至由于阿里的股票在美國上市,它的市場也已經跨越國界而具備了全球性,它可以稱為一家“世界企業”。這樣一家企業,決定了它不再純粹是創始人和其他股東的私有財產,而是全民財富、全球財富,這也決定了企業家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就是要保證企業具有持久的創新力,在未來能夠繼續具有擔當力,而不會因為領導者的離去而黯然失色。
相比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涌現的第一批民營企業家,馬云還算年輕,目前也不過50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他早在10年前就選擇了將阿里巴巴改制為合伙人制,而不再是像大多數民營企業那樣的家族企業,這也顯示了他不同于常人的遠見。
一個再能干的人,都無法改變自然規律,如何保證自己一手做大的企業能夠在自己身后基業常青,已經成為很多民營企業的焦慮,地方政府為此也曾動過不少腦筋,希望“富二代”們能夠像他們的父輩一樣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是收效卻不是很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企業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企業傳承機制,只是在家族的小圈子里打轉。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建立起的合伙人制使企業形成了以價值觀驅動的獨特文化和接班人體系,馬云有足夠的自信心在一年后交棒,這也標志著阿里的這個體系已經成熟,完成了從依靠個人能力變身依靠優秀的組織機制和人才文化的企業制度,在此基礎上毫無代價地實現換代升級,這就是現代企業相比于傳統的家族企業所表現出的優越之處,馬云為民營企業的傳承樹立了一個成功的典范。
在阿里巴巴的成長史上,馬云的作用不可抹殺,可以相信,即使馬云退出了阿里巴巴,即使他退出以后真的成了一位隱沒在山村里的“馬老師”,但是作為曾經一手“帶大”阿里的創始人,作為阿里的0001號員工和合伙人,他仍然是阿里巴巴的靈魂,將對阿里未來的運營產生影響。
而這可能又是馬云在卸任董事局主席后面臨的新考驗。對于馬云來說,要把阿里打造成一家“百年老店”,就需要抹去自己的影響力而不是強化自己在企業中的影響力,要信賴制度的作用而不是能人的力量。馬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且身體力行邁出了值得稱道的第一步,但這僅僅是第一步。馬云能不能接受一個沒有了馬云的阿里巴巴,也許現在下結論還太早,但我們期待馬云能夠在未來的行走中邁出更穩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