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財務環境、財務主體兩個方面來研究影響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選擇的成因,分析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財務管理體制;財務環境;財務主體
一、引言
一種新型的企業集團組織在全球迅速傳播。公司規模及其擁有的大量財務資源,內部組織結構和管理水平的復雜性,使得很難在企業集團內部制定財務管理體系,并且難度是任一單個企業都無法比擬的。因此,企業集團的許多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存在著諸多問題,且財政權利的分配無法合理把握集中和分權的規模與尺度,總是過于傾向某一方,嚴重影響了集團運營的效益、效率,造成了內部管理的混亂。因此,本文通過對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進行系統的研究,分析了集團公司在選擇財務管理體制時需考慮的因素,討論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二、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選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選擇時的影響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既要考慮內外部環境、又要考慮主客觀因素以及借鑒歷史等多方面因素。總之,財務環境和財務主體是影響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一)分析財務環境因素對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選擇的影響
一切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特定的環境,財務環境是指即財務管理環境,是指企業內外對企業財務活動產生影響的各種環境因素的總和。財務環境的目標、方法和企業財務管理內容需要在特定的財務管理環境中實現。因此,財務管理環境對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經濟環境有宏觀經濟環境、微觀經濟環境,財務環境亦有宏觀、微觀之分。
從宏觀層面看企業集團,其財務環境主要涵蓋社會文化環境、政治法律環境和經濟環境,盡管宏觀財務環境對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的構建具有指導作用,但實際影響體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企業固有的微觀財務環境。
1、企業集團的經營方式。影響經營方式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出資者和經營者的委托代理人之間的契約關系。在“報價”和“承諾”的選擇過程中,雙方建立了合同關系,從而形成了財務管理的基礎。由于經營方式不同,各自“提供”和“承諾”的內容自然不同。在任意一種經營方式下,出資者(即國家)分離和轉讓產權的方式不同,即要約的形式不同,對經營者的業績表現和具體要求必然不同;換句話說,經營者可以接受的要約形式在產權“強度”的差異下,所擁有的執行權利及所承擔的責任在程度上必然不同。這些“差異”,對財務管理體制建設的影響不言而喻的。
2、企業集團的組織結構。任一單體公司的建立,都必然有其相應的組織架構。而企業集團作為多個單體公司的復雜結合,其組織結構的創建必然更加復雜,并且必須緊緊圍繞其戰略目標而設立。談到組織結構必然要討論集權與分權的問題,這是劃分組織結構最明顯的標志。財務管理作為企業集團運行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必然要受到企業集團整體組織結構的集權、分權程度的影響。
3、企業戰略。企業一切的管理模式與要求,都必須是依托于特定戰略規劃,以便于服務于最終的企業目標。所以,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模式必須是依托于特定的財務戰略來制定的,當然也要考慮集團公司的整體發展戰略。一般而言,企業集團對盈利能力強、核心業務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下屬公司實行相對集中的的管理與控制,即集權型的財務管理模式;而對于那些盈利性較弱、發展潛力欠佳的下屬公司的管理與控制則較為寬松,即分權化的財務管理模式。
(二)分析財務主體因素對財務管理體制的影響
“出資者、經營者、財務經理”,它是對財務主體分層理論提出的財務管理體制影響最大的三大主體。本文主要分析前兩個主體因素。
1、出資者財務主體因素。在整個集團的出資關系來看:集團總公司的出資者是所有股東,子公司的出資者是集團總公司,孫公司的出資者是子公司。但是出資者并不能干預企業的日常經常管理,只能激勵經營者進行財務管理活動,因此出資者對財務管理體制具有很大影響力。
2、經營者財務主體因素。經營者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在多層“委托-代理”關系下,企業具有雙重身份,即子公司的出資者和同一級別公司的經營者,因此經營者通過安排財務方面的組織結構、設計財務相關的制度流程等方面來影響財務管理體制的構建,其具備的企業家素質對于完善健全財務管理體制尤為重要。
三、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不足和相應建議
在正常情況下,有三種不同類型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模型即集權、分權和混合型,在中國特色的國情下,由政府推動的企業集團不僅產權不明晰,使下屬分公司的相關財務政策和公司資源難以有效結合發揮最大效用,而且企業集團大多數財務管理體制模式都是集權式管理,缺少適度的放權導致下屬公司的參與和積極性降低。除此以外,在我國缺乏創新精神,大多數情況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不受外界和內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從始至終不會進行優化和完善,這就造成各部門和各下屬公司因發展不同引起的財務問題得不到合理解決。針對上述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下改進建議:
(一)加大對企業內部資本市場的重視
所謂的企業內部資本市場簡單來說就是在企業內部所進行的資金流動和資本配置的過程。內部資本市場的形成是因為集團的各個部門有權在部門內動員或籌集資金。正是因為如此,為了能申請到資金各部門開始形成良性競爭,這就在激勵、監督以及資本的低成本配置等方面企業內部資本市場比外部資本市場更有優勢。
無論是內部資本市場還是外部資本市場,對于大型企業集團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因為如果企業內部資本市場能夠合理高效的運作,對于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也是一個有效措施,從而達到經營業績的提升,因此對于內部資本市場的促進和完善至關重要,應該提上企業發展日程。
(二)實施財務總監聘任和考核制度
在實施財務總監聘任制度方面,使集團財務總監和下屬公司總經理任期同步化,并且不斷完善管理監督機制,使會計核算規范化,財經紀律更加嚴明,從而使集團的綜合效益達到最大化。在實施財務總監考核制度方面,動員各部門和全體員工,加強考核力度、完善考核事項,確保考核的真實性,并嚴格依據考核情況對財務總監進行獎罰。
(三)建立內部財務信息報告制度
集團總部應建立完整的內部財務信息報告系統,涵蓋事前和事后報告,這樣便于集團對所有下屬公司財務的管理和監督,即使簡政放權的情況下也使下屬公司在做超越集團授予權限以外的決策時能夠按制度向集團領導報告,不會出現“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況發生。在建立內部財務信息報告制度時,應考慮集團自身情況和發展規劃,建立報告標準,規范報告的內容結構,對報告中會計報表、重大事項情況等標明要求,并嚴格要求下屬公司按照標準上交財務報告。
(四)設立信息化的財務預警系統
企業集團的財務預警系統依靠信息化,反映了實時、動態、全面的特點,可以實時監控整個集團的運營管理過程。通過使用財務信息,如業務計劃和財務報表,使用財務、會計和業務管理理論,然后使用數學模型和其他分析方法,深入了解業務活動中固有的風險并立即向經營者報告。財務預警系統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相關財務指標包括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二是企業經營指標包括產品合格率、市場占有率等,以達到對整個財務管理過程的動態監控,對于任何異動和不正常現象便于第一時間發現,從而采取相應措施將風險扼殺于搖籃。
總而言之,針對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存在的諸多不足進行深刻分析,根據各集團實際發展情況走出一條集團特色的財務管理體制的健全道路才是重中之重,雖然國內外也有很多優秀成功案例,但是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考慮自身內外部市場環境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利于集團的長期發展。
(山東威海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威海 264200)
參考文獻:
[1]黃萬年.我國集團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金融經濟,2014.
[2]徐潔.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風險識別與控制模式研究[J].財會月刊,2014.5.
[3]陳冬雪.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J].中國市場,2013.23.
[4]陳靜文.試論集團企業的財務集中管理對策[J].財會通訊,2017.5.
作者簡介:張萍(1970.11);女,山東省齊河人;漢族;本科,畢業于山東財政學院;現有職稱: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