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永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卻忽視了自身非智力因素發展,而許多用人單位卻很注重應聘者的意志力、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本文從研究非智力因素對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角度,分析非智力因素在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中的具體表現,指出了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大學生就業;就業能力
一、非智力因素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具體表現
用人單位和應聘者對非智力因素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了在實際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尷尬場面,用人單位除了要求求職者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也很重視求職者在意志頑強度、情緒情感狀態、性格完善度等非智力因素,而大學畢業生卻很少重視培養自身這些非智力因素,所以造成了許多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不能很好的就業。但同時也給那些平時注重培養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學生有了很好的展示他們才能的機會。非智力因素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誠信
當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誠信缺失的問題日益突出。畢業生在他們求職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取悅用人單位,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和更高的薪水,編造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工作經驗,甚至有些畢業生還偽造個人獲獎情況,涂改個人成績,偽造學歷檔案,還有的人通過購買非法的偽造的資格證書來欺騙用人單位。并且在履行協議上不遵守約定,隨意的跳槽,嚴重影響了用人單位的用人計劃同時也影響了大學畢業生的形象。
(二)新環境、新角色轉變能力不強
習慣了象牙塔生活的大學生進入社會這個大熔爐后,很容易迷失自我,從一個學生轉化成上班族是一個很讓人糾結的過程,首先,在學校他們接觸的人基本都是自己同年齡階段的人,他們之間交流基本沒有多大障礙,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也都基本相同,他們之間的相處會很容易。但是當他們到了工作崗位,他們所接觸到的是一群年齡、身份和社會地位不同的人,再以學生時代的心態和態度去阿面對這一切是很難適應的。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興趣愛好都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他們相處起來也必然會有很多的障礙。其次,在學校的人際關系沒有那么復雜,學生們之間的思想還相對的純潔,沒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那么多的爾虞我詐。師生間的關系也是相對的純正,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學生尊師重道。而當他們走出這個相對純潔的大學校園的時候面臨的就是職場上的明爭暗斗,同事間的相互攀比爭斗。適應這種角色的轉變必定需要一段時間,于是誰能更早的更好的完成這種角色的轉變,勢必會增強其在就業、工作中的競爭力。這就需要大學生們有意識的提高自己意志的頑強度,對環境的適應力等非智力因素,這必然能使他們在今后就業過程中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增強自身的就業質量和競爭力。
(三)應聘知識匱乏,準備不充分
在應聘過程中,一些大學生表現出動機強度低,情緒不高,甚至不知道自己來應聘的工作的性質是什么,只是抱著陪朋友來玩玩的心態,這種對工作抱著無所謂態度的人,必將會被淘汰;即使他們找到了一份工作也會很快就會對其失去興趣,工作不了多久也就會跳槽,周而復始。還有一些大學生,對工作抱有一種極度重視的態度,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志力,對考官的問題過分的推敲,害怕一有不慎就滿盤皆輸,這種學生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波動也很大,這樣的學生的就業質量也不是很好。作者認為非智力因素還是調節到適中為好,否則壓力過大,影響到應聘時的能力發揮。
二、對策與建議
學生自己應該積極主動的改變以前那種只重視學習成績,忽視提升自己意志頑強度、情緒情感狀態以及性格的完善度等非智力因素。積極主動的去提升自己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軟實力,以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提升就業質量。因此大學畢業生要想畢業后能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就必須在大學四年的時間里有意識的去培養和提高自身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軟實力,積極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鍛煉自己意志,完善自己的性格,培養一個良好的情感。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參考文獻:
[1]黃炳超.非智力因素影響大學生成功就業的衡量和評估 [J].師道:教研,2011(4).
[2]李海鷹.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