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邵源春
【摘 要】新時期產業發展現代化趨向越來越明顯,咖啡產業也不例外。云南作為我國咖啡的主產地,其近幾年借助現代技術發展迅速。但是在新時期,在內外部環境的綜合作用下,云南咖啡產業發展也存在部分問題。因此本文主要就現階段云南咖啡面臨的困境及解決策略進行探討,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發展云南咖啡產業的建議與對策,引導云南咖啡走產業發展和品牌發展之路。
【關鍵詞】云南咖啡;困境;策略分析
云南省具備咖啡種植與發展的自然環境和優勢人文條件,其咖啡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自身的咖啡特色,也實現了當地咖啡產業化的發展。新時期,市場需求的擴大,云南咖啡生產也積極嘗試現代化產業化的發展,也形成了一定特色的產業發展集群。但是就其產業化發展水平來看,并不理想,因而經濟產值較低,不利于云南咖啡的品牌化發展,云南咖啡生產面臨現實性的挑戰。因此加強現階段云南咖啡既存困境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應對舉措具有現實必要性。
一、云南咖啡的種植歷史及發展現狀
云南是我國咖啡主要生產區,其最初是由傳教士引入的。據《賓川縣志》記載,早在1904年,受咖啡傳統文化的影響,法國傳教士田德能將法國的咖啡苗帶到了大理的賓川縣。云南自此成為我國大陸咖啡種植的起源地。這也奠定了云南咖啡種植的悠久歷史地位,也為云南咖啡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間。云南咖啡種植生產走產業化之路具有歷史和現實基礎。當地政府也十分關注咖啡產業的發展。在2017年4月5日頒布的《關于咖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及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當地咖啡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實現當地咖啡產業精品的打造,提升種植面積,改造咖啡加工工藝,實現品牌的塑造與推廣,實現云南咖啡生產名號的宣揚。而這也需要我們創新思考,大膽嘗試,不斷開拓市場,深化挖掘自身特色,基于國際市場的視野,做好產業發展困境的梳理,提出云南咖啡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思路和策略,實現云南咖啡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成為當地產業發展的有力經濟支持。
二、云南咖啡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咖啡種植基地投入不足,建設滯后
咖啡產業化發展需要大型種植基地為支撐,但是云南當地咖啡產業發展種植基地投入不足,建設較為滯后。一方面因為資金的緊缺,基礎設施建設配套不足,咖啡產業作為云南特色產業,其發展歷史十分悠久,也擁有巨大發展空間,當地政府支持有限,而農戶咖啡種植管理意識較弱,部分新發展基地不能很好地實現咖啡生產基地建設優勢的發揮。另一方面咖啡種植規模受到限制。當地適合咖啡種植的土地沒有被充分地挖掘與利用,也難以得到完全的咖啡原材料。當地咖啡種植走的是小農之路,農戶分散獨立,不利于產業集群效應的發揮。
(二)咖啡產業加工技術落后,限制品質
咖啡種植生產后必須進行有效的加工,加工工藝對咖啡產出品質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咖啡產業作為云南特色產業之一,其發展歷史悠久,但前面提到以小農經營為主,生產獨立,農戶分散,咖啡產業資金和技術也十分有限,無法進行集中性的深加工。整體加工工藝較為滯后。組織化程度較低。咖啡產業沒有形成生產到銷售的完整鏈條,當地的咖啡產業發展面臨標準不一,銷售阻力重重的問題,限制了其規模效應的發揮。加工投入少,加工技術落后,深加工不足,限制了當地咖啡的品質提升。
(三)咖啡市場抗風險能力弱,阻力重重
咖啡產業發展需要穩定的市場環境。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意味著市場風險加大,這對于云南的咖啡產業發展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咖啡產業對自然環境要求高,一般來說培育條件決定咖啡品質,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云南自然環境惡化,市場風險加大。此外市場價格調控能力弱,導致農戶利益受損嚴重,也挫傷了當地農戶咖啡種植及生產的積極性。加工工藝落后,著眼于未來,其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抗風險能力弱,無法實現當地咖啡產業的長遠發展與進步。
(四)云南咖啡缺乏品牌意識,發展較慢
隨著產業的現代化發展,一種產品要想獲得更多的市場利潤,就必須有自己的競爭籌碼,而對于云南咖啡來說,最有效的競爭籌碼就是品牌,而縱觀當前云南咖啡種植與生產,其恰恰缺少了品牌效應。云南咖啡發展歷史悠久,在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其也有部分品種享有國際知名度。但是當地政府卻忽略了品牌發展的引導,知名度不屬于企業也不屬于產品,只是咖啡品類。相當于模糊的背景。因此走品牌發展之路是必然。當前云南咖啡市場上沒有獨立的咖啡品牌,也沒有大型知名的咖啡生產企業,沒有明確的市場劃分和消費者定位,原本有經營優勢的小粒咖啡也沒有給云南咖啡產業發展帶來紅利,在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市場品牌影響力的發揮,也限制了其盈利能力。
三、云南咖啡產業發展的優化對策
(一)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帶動咖啡規模種植
要想走產業發展之路,必須帶動云南的咖啡規模種植,而規模種植得益于充足的資金支持。政府必須起到帶動與支持作用。其自身認識到云南咖啡產業發展的窘境,加大對這方面的產業扶持,加大投入,引進高水平的科研人員進行咖啡產業的發展指導。加強宣傳教育,讓更多的農戶形成咖啡產業發展的共識,帶動咖啡的規模化種植與生產。此外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的思想,對當地的咖啡產業發展進行統一規劃部署。其中滇東南,滇西南等最適合咖啡豆生產,而部分地區適合小粒咖啡種植,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實現種植分散獨立到規模化及區域化的方向發展。改變原有小農戶傳統種植方式,建立大型的種植基地,規模化種植,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二)必須加大技術投入,提升深加工的水平
咖啡要想實現產業化發展,離不開深加工。深加工是提高咖啡產品增值的有效舉措,其可以達到增值的效果。云南省咖啡產業深加工有著自身的潛力與優勢,我們必須從傳統的加工工藝中擺脫出來,實現咖啡產品差異化的打造,凸顯當地咖啡的多元化價值。不斷創新工藝,提升我國咖啡深加工水平,研制出新的咖啡品種,推向市場,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改變傳統粗放式的管理辦法,集約化經營與發展,在各項利益機制的引導下實現當地咖啡產業鏈的打造,實現當地咖啡的集體化深加工,提升咖啡品質,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三)走多元化發展之路,應對市場各種風險
市場環境是不斷變化的,這也是當地咖啡生產面臨的一大挑戰。環境的變化和市場的穩定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切實保護云南當地咖啡種植戶的利益。在市場風險應對方面,我們必須變消極等待為主動出擊,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擴大品種,走多元化發展之路,分散市場經營風險。例如對咖啡豆進行多方面的推廣,在咖啡種植時,就實現咖啡豆品種的多元化支持,選擇兩到三種適合當地種植的咖啡豆品種,實現本土品種的強化發展。基于云南省地區獨特的環境資源,選擇優秀的咖啡品種,走當地咖啡產業特色發展之路,有效應對單一種植帶來的市場風險問題。
(四)打造市場知名品牌,凸顯當地品牌特色
要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和優點,必須有自己的品牌和企業。云南咖啡面對的不是當地市場,也不是國內市場,更是世界市場,要想在世界市場中彰顯自身特色,就必須有自己的品牌和知名企業。因此云南咖啡產業化發展還需要關注自身品牌的打造。建設優秀的咖啡品牌也是其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基礎。可以重點發展當地的咖啡龍頭企業,起到企業發展示范與帶動的作用。關注產品質量的提升,打開當地咖啡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知道云南咖啡和自身品牌。在品牌發展上應避免盲目,根據地區的自然環境特色,開展具有特色產品的資格認證,確定產品的地理優勢,實現各區資源的整合,打破區域間的交流隔閡,營造良性競爭的氛圍,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提升咖啡產業的升值空間。
四、結束語
云南咖啡要想走產業化現代化發展之路,要想走向國際市場,就必須意識到當前產業發展中的既存問題,從這些問題局限中擺脫出來,堅持規模化種植,奠定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加大技術投入與宣講,實現深加工工藝的優化提升。必須走多元化發展之路,實現當地咖啡產業的市場風險應對。關注品牌的塑造,提升當地咖啡產業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將云南咖啡推向世界。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參考文獻:
[1]萬媛媛,普雁翔,趙梅,張毅.云南咖啡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熱帶農業,2015(02).
[2]李文偉.云南咖啡產業發展現狀及產業提升對策[J].熱帶農業科技,2009,(04).
[3]李維銳.云南咖啡產業發展現狀及今后發展對策[J].熱帶農業科技,2009,(01).
[4]郭容琦,羅心平,李國鵬,楊世貴,李貴平,李樹維,黃健.云南小粒咖啡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09(03).
基金項目:云南省現代農業咖啡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編號:2017K J T X 009一4。
作者簡介:張毅,女,(1973——)漢,云南省昭通市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發展。通訊作者:邵源春,女,(1966——)漢,云南省昆明市,碩士,學院綜合辦副主任,實驗師。研究方向:區域發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