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一暼
文/聶燕
領略蒼茫的大漠風光,觀賞“長河落日圓”的壯美景色,感受“西夏王國”那濃郁淳樸的風土人情,是我多年的愿望。去年,在秋高氣爽的季節里,我有幸圓了西行之夢。
列車疾駛在荒涼的原野上,快速掠過一個個孤寂的小站。車到六盤山,雖然窗外漆黑一片,我還是手扒車窗極目向外張望,試圖追尋當年紅軍長征留下的足跡。途經青銅峽,我極力想象著雄偉壯觀的青銅峽水電站,但眼前掠過的卻依舊是地廣人稀的蒼涼戈壁,氣勢磅礴的青銅峽水電站只能定格在少時的地理教材上,不由得心生遺憾......
經過一天的顛簸,列車徐徐停靠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車站。走下火車,撲面而來的是和煦的微風。抬頭仰望,如棉絮一般潔白的云,自由自在地在藍天上飄蕩。印象中黃土漫天、大漠流沙、荒涼凄楚的景象絲毫不見蹤跡。
“寧夏川,兩頭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金川,銀川,米糧川……”古樸的歌謠,生動形象地道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區位優勢和物華天寶。縱臥南北的賀蘭山巍巍挺立,成為她的天然屏障,遮擋了騰格里沙漠風沙對寧夏的侵襲;波濤滾滾、逶迤九曲的黃河穿境而過,使寧夏成為塞上江南、西部糧倉、魚米之鄉。滔滔的黃河岸邊坐落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的銀川。相傳古時銀川城曾有“七十二連湖”的美景,舊時曾有“鳳凰城”的美譽。
改革開放以來,銀川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使地處西部高原昔日嚴重干旱缺水的城區,如今綠樹掩映、郁郁蔥蔥,儼然成了沙漠綠洲。既有江南水鄉的俊秀嫵媚,又有邊塞風光的粗獷雄渾;既有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積淀,又有現代都市的繁華和魅力。
如今,充滿無限生機活力的西部熱土--寧夏和塞上明珠銀川,正以嶄新的面貌和無窮的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
伏牛秋色
文/聶燕
秋到伏牛好風景,
萬壑千山盡染紅。
霜葉如炬映天際,
不戀春花醉秋彤。
作者簡介
聶燕,女,出生于2001年3月23日,現為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學生。從小酷愛詩歌、散文、舞蹈,擅長各種樂器,有較高的文藝天賦,多次參加國家級別的比賽并獲得較好的名次。在校主持校刊編輯工作,并擔任學生會委員職務;在國家、省市級期刊、雜志上發表過20余篇詩歌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