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香
民生,主要是指民眾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以及民眾的基本發展機會、基本發展能力和基本權益保護的狀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在過去五年我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穩定增長的背景下,中國民生問題大幅改善。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民生領域還有不少難題,有些是發展至今尚未充分解決的,如看病難、看病貴甚至因病返貧情況依然存在。
要解決這些難題,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民生建設乃至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
第二、多渠道多元化助推重點人群增收。居民收入水平最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成效,也是民生問題不可回避的重要方面。加快富民增收步伐是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主攻影響制約居民增收的關鍵點,多渠道多元化助推重點人群增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加快形成“橄欖型”社會收入分布格局。要聚焦改革關鍵領域,激發增收活力。比如,加大技能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力度,鼓勵企業采取協議薪酬、持股分紅等方式,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鼓勵創業促就業,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扶持更多青年大學生創業,分類制定大學畢業生、企業骨干、科研人員、海歸、返鄉創業者五類重點創業群體創業政策,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第三,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保障一直是人民群眾非常關心的問題,關系每一個人最現實、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可以通過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等方式來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兜底線,就是通過社會政策、社會救助使全體人民生活有保障。織密網,就是解決人民群眾面臨的各種生活問題。建機制,就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種種機制。
第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也就是說,到2020年全體人民要在現行貧困標準不變的情況下都進入小康社會。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大扶貧政策、社會救助政策力度,促使貧困人口規模、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7.7億人減少至2016年的4335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到4.5%。但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難點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我們要重點抓好這些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
第五、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全方位,就是從公共衛生到醫療。公共衛生講的是預防,醫療講的是治病,最好的公共衛生和醫療制度就是預防疾病,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周期,就是從出生到養老的各個時期所提供的健康服務。那么,怎么來提供這種服務?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努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最基本、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人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務,這里面涉及的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好好研究。比如,如何通過醫療信息化使掛號、繳費更為便捷,怎樣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等。另外,在發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還要通過數字技術創新基本公共服務方式。其中要注意數字鴻溝的問題。年輕人可以輕而易舉地用手機掛號、辦理銀行業務,但老年人就不那么容易了,他們要到醫院、銀行去排隊。那么,如何解決?這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也就是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共同解決社會矛盾、社會問題、社會事務。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社會化,就是政府調動社會組織和企業,共同解決社會問題、處理社會事務、化解社會矛盾,同時讓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引導他們通過自身努力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法治化,就是依法處理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正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智能化,就是充分利用新科技、新技術進行社會治理。現在,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以春節發紅包為例,過去是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紅包,而現在是用手機發紅包,也不拘于輩分或身份地位。專業化,就是充分利用社會發展規律、社會發展特點解決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具體來說,社會工作者用其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從人的特點出發,解決一些社會矛盾和問題。
第七、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家安全政策,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統籌推進各項安全工作。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加強國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風險能力。嚴密防范和堅決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國家利益至上,維護國家安全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我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和問題,國內外的局勢又極其復雜,所以有效維護國家安全作為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現新特點,我們要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統籌做好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各領域民生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