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東,師寶君,趙 軒,成衛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植物保護學院,陜西楊凌 712100)
美洲斑潛蠅(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是一種嚴重危害蔬菜和觀賞植物的世界性害蟲,也是一種重要的外來有害生物[1-2]。該蟲主要以幼蟲潛食植物葉片危害,降低光合作用,導致葉片枯萎脫落,嚴重時枯死[3-4]。由于美洲斑潛蠅生活史短、寄主廣泛、繁殖力強,1993年入侵中國后,很快在全國范圍暴發成災,也是陜西蔬菜生產上的重要害蟲[5]。
目前,國內外主要依靠化學農藥防治美洲斑潛蠅。由于其潛藏于葉內危害,有效的藥劑種類不多,且長期、頻繁地使用某些藥劑,致使在許多地區已產生抗藥性[6-8],嚴重威脅到蔬菜的可持續生產和安全等問題。為了解美洲斑潛蠅在陜西省的發生危害特點,篩選適合當地高效、低毒的藥劑種類,本研究對陜西楊凌地區美洲斑潛蠅主要栽培寄主番茄和黃瓜的受害情況進行調查,并對目前生產上常見的防治該蟲的7種藥劑進行毒力測定和防治研究,以期為該蟲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據。
1.8%阿維菌素EC(河北威遠生化農藥有限公司,登記證號PD20083129),50%滅蠅胺WP(廣西貝嘉爾生物化學制品有限公司,登記證號PD20130772),4.5%高效氯氰菊酯EC(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登記證號PD20040240),480 g/L 毒死蜱EC(美國陶氏益農,登記證號PD47-87),90%殺蟲單SP(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登記證號PD20050070),31%阿維菌素·滅蠅胺SC(山東青島奧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登記證號PD20131255),2.8%阿維·高氯EC(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登記證號PD20083798),均從市場購買。
調查地點設在蔬菜栽培面積較大的陜西楊陵區大寨街辦寨西村,寄主植物為番茄和黃瓜。2016年2月下旬,選擇當地有代表性的冬春茬黃瓜和番茄棚各3個,每個大棚內5點取樣,每點隨機調查10株,每株調查中上部葉片3張,每月調查1~2次,其中黃瓜于5月和8月,番茄于5月和9月前茬拉秧后,在其周邊選取危害相對較重的新茬口繼續調查,12月底結束,根據調查結果計算蟲情指數[9]。葉片被害程度參照原國輝等[9]的方法分為6級。0級:無蟲道;1級:葉片被害面積小于葉片面積10%;2級:葉片被害面積大于葉片面積10%小于20%;3級:葉片被害面積大于葉片面積20%小于30%;4級:葉片被害面積大于葉片面積的30%小于40%;5級:葉片被害面積大于40%。蟲情指數=[∑(各級葉片數×相應級別值)/調查葉片總數×5]×100
試驗昆蟲:室內用小花盆種植一批黃瓜,待其長到4~5片真葉后移入自制紗網箱(1.00 m×0.75 m×0.75 m),接入從田間采集、用蠶豆苗飼養1代的美洲斑潛蠅成蟲,讓其產卵24 h后取出黃瓜苗,放入另一無蟲籠罩箱,待葉片中幼蟲發育到2齡,即蟲道1~2 cm時用于毒力測定。
毒力測定方法:采用浸葉法[6,10]。將供試藥劑用水稀釋成5個質量濃度梯度,其中阿維菌素和阿維菌素·滅蠅胺分別稀釋到0.25、0.50、1.0、2.0和4.0 mg/L,滅蠅胺、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維·高氯分別稀釋到1.25、2.50、5.0、10.0和20.0 mg/L,毒死蜱稀釋到5.0、10.0、20.0、40.0和80.0 mg/L,殺蟲單稀釋到12.5、25.0、50.0、100.0和200.0 mg/L。在2齡幼蟲蟲道的前端用紅色油性筆標記,然后將葉片在各質量濃度藥液中浸5 s后取出,濾紙吸干,用濕棉球包裹黃瓜葉柄保持濕潤,置于培養皿中保濕飼養觀察。每處理重復4次,每重復約15頭幼蟲,以清水為對照,48 h后檢查各處理幼蟲死亡、存活數和化蛹數。
幼蟲死亡標準:活蟲蟲體新鮮、飽滿;死蟲蟲體干癟、變色、蟲道不延長或延長較少。計算各處理的校正死亡率,并用幾率值分析法求毒力回歸方程和LC50值。
在陜西省楊陵區五泉鎮王上村黃瓜棚內進行試驗,大棚面積800 m2,土壤為土婁土,水肥條件良好,管理中等。試驗設1.8%阿維菌素EC 30 mL/667m2,50%滅蠅胺WP 15 g/667m2,4.5%高效氯氰菊EC 45 mL/667m2,480 g/L毒死蜱EC 50 mL/667m2,90%殺蟲單SP 50 g/667m2,31%阿維·滅蠅胺SC 19 g/667 m2,2.8%阿維·高氯EC 30 mL/667m2及空白對照8個處理,每處理重復4次,隨機排列,小區面積20 m2。于2017-04-17噴藥1次,施藥器械為山東衛土WS-16型背負式噴霧器,每667 m2施藥液50 kg。
每小區定點調查10株,每株固定中上部葉片3張,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并在每個蟲道前端用紅色記號標注,施藥后第3、7和10 天分別調查各處理存活蟲數,蟲體存活判別標準同“1.3”。調查結束后按下式計算防效,并對反正弦平方根轉換后的數據應用SPSS 20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新復極差多重比較。
防效=[1-(處理區防后蟲量×對照區防前蟲量)/(處理區防前蟲量×對照區防后蟲量)]×100%。
調查結果表明,黃瓜和番茄上全年都有美洲斑潛蠅發生,但一年的不同時期發生危害程度明顯不同。兩種寄主均是11月至3月受害輕(蟲情指數低于2.2),4月以后逐漸加重,7-9月達到高峰,其中番茄植株8月下旬受害最重,蟲情指數為13.3,黃瓜植株9月上旬最重,蟲情指數為21.1;10月后隨著氣溫的降低,兩種寄主上的危害逐漸減輕(圖1)。全年黃瓜上的蟲情指數大于番茄,即相對于番茄,美洲斑潛蠅更喜食黃瓜,對其危害更嚴重。
由表1可以看出,供試藥劑對美洲斑潛蠅幼蟲的毒力依次為:阿維菌素EC>阿維·滅蠅胺SC>阿維·高氯EC>高效氯氰菊酯EC>滅蠅胺WP>毒死蜱EC>殺蟲單SP。即阿維菌素EC的毒力最高(LC50為1.10 mg/L);其次為阿維菌素·滅蠅胺SC(LC50為1.42 mg/L),而殺蟲單SP的毒力最低(LC50高達52.85 mg/L)。以毒力最低的殺蟲單SP為對照,計算其他藥劑的相對毒力指數,阿維菌素EC和阿維·滅蠅胺SC的毒力指數分別為48.05和37.21,阿維·高氯EC、高效氯氰菊酯EC、滅蠅胺WP和毒死蜱EC的毒力指數分別為18.41、10.44、9.77和2.80。
由表2可知,供試藥劑對美洲斑潛蠅防效差異顯著,其中昆蟲生長調節劑類農藥50%滅蠅胺WP 15 g/667m2防治效果最好,藥后3 d防效超過76%,7 d超過90%,10 d超過85%;其次為復配劑31%阿維·滅蠅胺SC 19 g/667m2和2.8%阿維·高氯EC 30 mL/667m2,藥后7~10 d防效均超過81%;其他4個處理即480 g/L毒死蜱EC 50 g/667m2、4.5%高效氯氰菊酯EC 45 mL/667m2、90%殺蟲單SP 50 g/667m2和1.8%阿維菌素EC 30 mL/667m2的效果相對較差,藥后7 d防效雖高于80%,但10 d后的防效均在70%左右。

圖中數據為3個重復的“平均值±標準誤” The data in the figure mean three repetitions “mean±SE”

藥劑名稱Insecticide毒力回歸方程Toxicity regression equation相關系數Relative coefficientLC50 /(mg/L)(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limits)相對毒力倍數Relative toxicity multiples阿維菌素 Avermectinsy=4.918+1.961x0.9971.10(0.82-1.48)48.05阿維·滅蠅胺 Avermectins·cyromaziney=4.697+1.978x0.9211.42(1.05-1.93)37.21阿維·高氯 Avermectins·cypermethriny=4.173+1.810x0.9922.87(1.59-4.32)18.41高效氯氰菊酯 Cypermethriny=2.980+2.870x0.9875.06(3.96-6.46)10.44滅蠅胺 Cyromaziney=3.703+1.770x0.9435.41(3.82-7.66)9.77毒死蜱 Chlorpyrifosy=3.071+1.511x0.99318.89(5.66-31.04)2.80殺蟲單 Monosultapy=3.518+1.440x0.96952.85(25.08-87.00)1.00
注:回歸方程中y為死亡率對應的幾率值,x為質量濃度常用對數值。
Note:In regression equation,yis the probability value for death rate,xis comoon logrithm of mass concentration.

表2 不同藥劑對美洲斑潛蠅幼蟲防治效果Table 2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Liriomyza sativae larvae %
注:同列后不同字母表示鄧肯氏多重比較差異顯著(P<0.05)。
Note: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s indicat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according to 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
溫度不僅影響斑潛蠅的生長發育、存活和繁殖等生物學特性,也影響其種群的消長[11-12]。本研究發現,陜西省楊凌地區4月前美洲斑潛蠅發生很輕,此后隨著溫度的上升,發生逐漸加重,故應充分做好4月前后的預防,在發生的初期盡可能采用黃板誘殺等物理措施控制[13];高峰期蟲量較大,黃板誘殺難以控制時,結合應用高效低毒藥劑。
本研究選用的殺蟲劑均是國內防治蔬菜害蟲的常用藥劑,然而由于地區間用藥水平的不同,導致不同地區美洲斑潛蠅種群對各類藥劑的敏感性存在較大差異。秦卓等[14]研究表明,山西省太原市美洲斑潛蠅種群對1.8%阿維菌素EC較為敏感,防治效果超過94%,高于480 g/L毒死蜱EC(89%);5%阿維菌素EC、75%滅蠅胺WP和480 g/L毒死蜱EC對吉林昌邑種群的防治效果相當(86%~89%),均優于90%殺蟲單SP[15]。然而在福州郊區,50%滅蠅胺WP的防效(70%)顯著低于90%殺蟲單SP(82%)[16];海南省三亞市種群對75%滅蠅胺WP和480 g/L毒死蜱EC產生較強的抗性,防效均低于66%[17]。本研究發現,在供試的7種藥劑中,50%滅蠅胺WP、31%阿維·滅蠅胺SC和2.8%阿維·高氯EC對陜西省楊凌地區種群不僅毒力較高,且持效期長(藥后7~10 d防效超過81%),可作為該區域防治美洲斑潛蠅的首選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而1.8%阿維菌素EC推薦劑量的防治效果卻較差,說明長期使用美洲斑潛蠅已對該藥劑產生抗性,生產中若繼續使用,應酌情加大用藥量。總之,防治美洲斑潛蠅時,應根據當地種群對農藥的敏感性,科學、合理選擇藥劑種類,才能達到長期有效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