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秀
我年輕時喜歡跑步,但不太懂科學運動的方法,得了“慢跑膝”。后來,不得已改跑步為走路運動,膝蓋雖然偶爾還會“抱怨”,但是并不嚴重。可最近這幾年,也許是年齡大了,我在院子里干活時,膝蓋常常會劇烈疼痛,令人難以忍受。
記得去年秋天,我決定給菜園里的韭菜搬家,騰出一片空地來種植意大利瓜。我一會兒蹲下,一會兒起身,在后院連續工作了兩天。膝蓋處隱隱作痛,不由得讓我好生叫疼。我堅持勞動完,認為休息幾天就沒事了。可是膝蓋仍然沒完沒了、持續疼痛,走路疼,上下臺階更疼,似乎所有彎腿的動作都會讓膝蓋疼。
于是,我向醫生尋求幫助。醫生說我這種情況屬于膝關節的退行性關節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自然老化,尤其是關節處軟骨老化,其彈性和潤滑作用也跟著下降,對關節間壓力的調節能力變弱,所以很多中老年人會覺得膝蓋疼痛、腿腳不靈活。
醫生還說,女性患退行性關節炎的概率遠高于男性,這和女性的肌肉力度以及骨盆結構有關。此外,女性在做家務時,常會蹲下,膝蓋彎曲的角度小于90°,屬于危險角度。數十年累積下來,這種危險角度的彎曲,對膝關節造成的磨損,遠遠超過男性。
那么,應該怎么做才能緩解膝蓋疼痛呢?醫生建議我將動作放慢、放輕。因為膝關節最害怕突然的壓力。突然的壓力會對膝關節造成加倍的損傷。我聯想起,這次給韭菜搬家,干活非常麻利,經常連續蹲下又站起來,沒有間隔和休息。聽了醫生的解說,才知道是因為我的無知而讓膝蓋受罪了。
除了突然的壓力,膝蓋還害怕持續的壓力。醫生說其原理就好像褥瘡的形成來自長期的壓力。所以每一位醫生都強調膝蓋不好的“重量級”患者應當減輕體重。
但是有一種壓力卻是膝關節喜歡的,那就是間歇性的壓力。間歇性的壓力可以將膝關節的潤滑液壓入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給軟組織營養補充。醫生反復強調,患者不要因為膝關節疼痛就坐著不敢動,應該做一些正確的運動,除了強化肌肉力量,加強膝關節的支撐,還可以避免膝關節缺少潤滑關節液而惡化得更快。另外,和所有的骨骼疾病一樣,膝關節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根據醫生的囑咐,我把日常生活中有害膝關節的活動稍作歸類:
1.危險角度的動作:上下樓梯、蹲姿、跪姿、爬坡。
2.突然壓力的動作:快速地蹲、坐或起立,跳躍、跑步、踢球。
3.持續壓力的動作:久站、提重物行走。
強化股四頭肌可以給膝關節更多的支撐,降低膝關節的負擔。喜歡運動的患者要如何選擇不傷害膝關節的運動呢?
1.游泳。蛙泳時要避免踢腿過猛,減少膝關節受到突然的壓力。
2. 散步。但要避免走坡路。
3.騎自行車。座墊應足夠高,避免踏板向后回踩時,膝關節彎曲呈危險角度。
4.太極拳。曲腿姿勢必須正確,避免膝關節彎曲呈危險角度。
我遵囑展開對膝蓋的養護,加強鍛煉股四頭肌,注意膝蓋彎曲的角度,以及放慢蹲、坐和站起的速度,膝蓋果然越來越“聽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