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幾日前,71歲的楊老太太突然腹部劇烈疼痛,加上嘔吐不止。對此,家人立即將楊老太太送至醫院,經腹部X光及CT檢查后。醫生診斷老太太的腹痛是因其腸子里的腸糞石(食物殘渣或不易消化的異物結成的硬塊)壓迫腸道,從而引發腸阻塞導致的。那么,日常生活中造成腸阻塞的原因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發生腸阻塞時有跡可循
腸阻塞是指腸道內的物質部分或完全無法順利到達肛門。慢性腸阻塞在初期會被誤認為是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癥狀出現時間可持續1~2個月。而急性腸阻塞則是幾天內就發作腹絞痛,并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程度。腸阻塞通常有以下癥狀:
腹痛 典型癥狀是一陣一陣的腹絞痛。
腹脹 腹脹的程度會因阻塞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越下位的阻塞,尤其是大腸的阻塞,腹脹越明顯。
便秘 典型的腸阻塞患者會有無排便的情況出現,但部分阻塞的患者則可能有一點排便或排氣。
嘔吐 當腸子被完全阻塞時,患者會出現嘔吐癥狀。通常在小腸阻塞時,嘔吐最嚴重。阻塞越久,嘔吐物越混濁。
導致腸阻塞的原因多
造成腸阻塞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疝氣 老年人發生疝氣時,腸子很容易跑進腹股溝,從而造成腸阻塞。
腫瘤 腫瘤、腸糞石壓迫腸道造成腸阻塞。不過,大腸癌、直腸癌患者很少有腸阻塞癥狀,如果出現腸阻塞癥狀,通常都已屬晚期。
腸粘連 曾經動過腹部手術的患者,例如腸胃等腹部大手術者,有可能因手術造成的腸粘連而引發腸阻塞。有的患者是在腹部手術后住院期間,剛恢復進食就發生腸粘連。
腸扭轉 這類疾病通常是先天性的。因為部分腸道發生扭轉,導致腸道無法蠕動而造成腸阻塞。
腸套疊 指某段近端腸管陷入于遠端的腸管中而套在一起,小孩易發生腸套疊。
疾病 一些嚴重的神經方面疾病(如中風、帕金森癥等)、體內感染、骨折等因素造成長期臥床、行動不便者,都可能出現腸阻塞。
易診斷
大部分腸阻塞都可以經由治療而得以緩解甚至治愈,但延誤或錯失就診時機,則極有可能會導致腸道因阻塞而壞死。屆時,便需要將壞死的組織切除。因此,腸阻塞患者能否及時接受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是相當重要的。
要診斷是否為腸阻塞并不困難,除了癥狀判別外,利用腹部X光也可以確診。同時,通過CT檢查可以確認腸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治療方法有兩種
對于腸阻塞的治療最重要的是了解腸阻塞的病因,治療方式包括內科療法和外科療法兩種:
內科療法 內科療法是先禁食并給予鼻胃管引流,把腸子里阻塞的物質抽出來,接著靜脈注射營養液,補充體液和電解質,同時為預防感染,必要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對于老年人因病臥床造成的腸阻塞,可采取此療法。
外科療法 因為疝氣、腫瘤、腸套疊、腸扭轉等造成的腸阻塞不可能自行消失,所以必須采取外科手術的方法,切除阻塞壞死的腸道,并針對病因加以治療,如疝氣須加以修補,解開腸套疊和腸扭轉等。
健康飲食重防范
若有健康的飲食、正常的排便,一般人不易發生腸阻塞。而對于腸阻塞的高危險人群來說,采用低刺激性、低渣飲食,避免食用油炸類、奶制品、全谷類制品、堅果類、過于油膩食物及辛辣、刺激性的調味品,可減少腸阻塞發生。需要提醒的是,這類人不宜吃下大量高纖維食物,如竹筍、柿子等食物,其易形成糞石而造成排便困難,增加腸阻塞發生率。
此外,做一些腹部運動或多走路、散步等也有助于腸道的蠕動。而對于長期臥床的老年病患,進行適當的腹部按摩,對腸道蠕動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