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對于懷著美好心愿孕育寶寶的準媽媽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聽醫生說肚子里的寶寶可能有什么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胎兒腎水腫。那么,發現胎兒有腎積水,準媽媽還能將他(她)生下來嗎?
胎兒腎積水也分類型
胎兒腎積水是由一系列原因導致的以胎兒集合系統不同程度擴張為表現的臨床綜合征。一般多在產前5~6個月行B超檢查時發現。一旦發現,家長不要驚慌失措,甚至急于終止妊娠,因為胎兒腎積水并不都是后果嚴重的“病”。胎兒腎積水總體上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一過性積水或生理性積水,大約占胎兒腎積水的60%左右。其產生原因大體上與妊娠期間母體黃體酮激素分泌量增加,胎兒本身尿量偏大,輸尿管順應性較高容易發生扭曲以及其他暫時性或功能性梗阻有關。這部分胎兒會隨著胎齡的增長,在出生前或出生后能自行好轉,對準媽媽來說只算是虛驚一場。
其余40%左右的胎兒腎積水則是由尿路梗阻造成的,稱為病理性腎積水。病理性腎積水患兒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最為常見的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以及輸尿管先天發育異常,如輸尿管囊腫、巨輸尿管等。這些疾病如在出生后得到及時治療,多數孩子的生活質量不會降低,所以一般不終止妊娠。另外一種是比較嚴重和復雜的病變,如雙腎發育不良、多囊腎及部分嚴重的下尿路梗阻,這就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和檢查來判斷是否要終止妊娠。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一旦臨床診斷胎兒腎積水,就要積極配合醫生,每4周B超復查1次,復查至孩子出生。
孩子出生后需定期隨診
對于出生后仍存在腎積水的寶寶,醫學界還對何時手術有所爭議。但毫無疑問的是,出生后的新生兒如果明確診斷為重度腎積水,如尿道梗阻導致的膀胱漲滿、短時間內出現嚴重泌尿系感染、嚴重腎積水引起呼吸抑制、進行性的腎功能衰竭等,都要第一時間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絕對不可以耽誤。
除了上述嚴重的情況要及時手術外,更多的患兒需要定期隨診。臨床對于輕度腎積水的患兒要求2~3個月復查一次B超,這種動態觀察對醫生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尤為關鍵。如果每次檢查積水量都是增加的,并且伴隨腎臟功能進行性下降,就應該及早手術。如果腎臟積水量一直穩定甚至是逐漸減少,則可以在孩子1~2歲左右的時候根據超聲、靜脈腎盂造影(IVP)、腎核素掃描(ECT)等檢查,綜合分析后做出是否手術的判斷。
大部分腎積水的患兒沒有任何不適的癥狀,極易造成家長忽視,從而錯過腎積水的最佳治療時機。所以,產前發現有腎積水胎兒,出生后一定要到專業的小兒泌尿外科檢查,并做到定期隨診,觀察積水變化,避免腎臟的進一步損傷。
總之,腎積水在小兒泌尿外科比較常見,其病因也多種多樣,大部分預后良好,所以家長應該重視其治療,積極配合醫生,為孩子爭取到最佳的治療方案,護佑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