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紅
摘要 山杏是一種重要的生態經濟型樹種,具有優良的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功能,對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農民收入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2個方面論述了山杏的價值,并總結了遼寧省山杏生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針對相應的問題,從生產方面提出了遼寧省山杏豐產栽培技術,以期為提高山杏種植的產量和品質提供參考。
關鍵詞 山杏;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生產現狀;豐產;栽培技術;遼寧省
中圖分類號 S66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073-01
廣義上的山杏是指野生的苦仁杏,屬薔薇科李亞科李屬灌木。我國分布較廣的有西伯利亞杏、東北杏和野杏。山杏是一種重要的生態經濟型樹種,具有優良的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功能,對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農民收入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山杏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
1.1 生態價值
山杏在保持水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根幅發達,固土和抗沖刷能力較強,同時還具有耐旱、耐寒、耐貧瘠等特點。山杏根系極其發達,對土壤要求低,可生長于巖石的縫隙中、丘陵和土層瘠薄的沙地上。山杏繁茂的枝葉可降低風速,林冠可截留降雨,減弱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遼寧省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山杏天然林主要分布在高山、遠山、陽坡、陸坡、土質瘠薄的石質山區。遼西地區為我國山杏仁的三大主產區之一。山杏抗逆性、適應性強,是遼西地區防風固沙和造林綠化的主要樹種。
1.2 經濟價值
山杏杏仁經濟價值高,其口感酸甜適中,深受消費者的歡迎。杏仁中富含蛋白質、脂肪以及一些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類等,營養價值極高,在食品、醫藥等領域被廣泛應用[1]。
2 遼寧省山杏生產現狀
我國山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和河北北部。其中,主要的種植區域在遼寧,以遼西地區面積最大,朝陽、錦州、阜新和葫蘆島地區栽培面積比較集中。目前,遼寧省山杏栽培面積已達26.7萬hm2,盛果期杏樹面積占總面積的60%。朝陽地區山杏栽培面積已達到15萬hm2,平均年產杏仁6 000 t。山杏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經濟林樹種,是遼西山區農民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2]。
目前,山杏生產中存在產量低且不穩定的問題,這是制約遼寧省山杏產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杏仁平均株產量較低,各地區大小年現象較普遍,坐果率低的現象十分常見。經研究分析發現,出現此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山杏品種低劣,長期處于自然繁殖狀態,群體性狀衰退;人工造林也存在遺傳品質低劣、部分不結實現象。二是山杏受外界環境條件影響嚴重。早春時節易遭受晚霜危害,霜凍現象頻繁發生,致使山杏減產。三是管理粗放,甚至基本不管理。此外,生產出來的山杏又存在銷售渠道少、檔次低等問題。以上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遼寧省山杏產業的發展。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需進行品種改良,選擇良種壯苗,實施集約化栽培管理,加強山杏撫育技術,從而實現山杏優質豐產、林農增收。
3 遼寧省山杏豐產栽培技術
3.1 培育良種壯苗
選擇生長良好、處于盛產期、健康無病蟲害的樹體作為母樹采集種子。選擇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的地塊育苗,最好結合農田基本建設進行全面整地。秋季翻耕,深度以20~25 cm為宜,秋播或春播均可。春季播種前要使用低溫層積、赤霉素等方法進行種子休眠處理。將種子浸泡消毒后,將種子與濕沙按照1∶3的比例混拌均勻后下坑,坑深度80~100 cm。播種量為750 kg/hm2,播種時間為4月中旬。秋季播種種子浸泡消毒后即可播種。種播方法為穴種,播穴寬50 cm、深 40 cm。每穴放種子5~6粒,覆土3~4 cm,成活率可維持在80%以上[3]。
3.2 因地制宜,適時栽植
選擇土層厚、土質好的陽坡或平地進行造林,選擇根系發達、芽飽滿、無病蟲害的苗木,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可進行喬、灌等混交造林。山杏林株行距一般以3 m×3 m或2 m×3 m為宜,但進入盛果期后應進行疏伐。春、秋季均可栽植,雨季也可栽植。山杏栽植方法比較簡單,栽植時依據埋嚴、踩實、不宜過深的原則即可。
3.3 加強撫育管理,及時松土除草
樹體生長和產量提升要依靠多手段結合,特別是要及時松土和清除林下雜草。幼樹松土可采用穴狀或行間耕種方式。對于盛產期山杏,特別是在坡度較大的立地條件下,可在樹體1 m范圍內深翻,深度在30 cm左右,對坡度更大的地形可在樹體外緣加固土埂。
3.4 加強水肥管理
每年秋季結合翻土施用農家肥。農家肥每年追施1~2 次,按照氮、磷、鉀比例搭配施用或施復合肥,施肥方法以放射狀溝施用最好,能降低樹根的損傷程度,擴大根系與養分的接觸面積,提高養分利用效率,有條件的施肥后及時灌水[4-5]。
3.5 后期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山杏后期管理主要是樹體修剪,即去除山杏樹體上的干朽部分。對于產量低下的多年老樹,砍掉老樹上的老枝和枯枝,促進養分向萌發新枝轉移;同時注意保留老樹周邊萌生的幼樹,以便及時更新樹體。結果前1個月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葉面肥,以提高坐果率,增加樹體產量。山杏蟲害有天幕毛蟲和刺蛾,主要為害葉片、杏花和成熟后的果實,可采用人工誘捕和化學藥劑防治,其中化學藥劑主要有甲胺磷和40%氧化樂果。此外,山杏開花早,花果期要注意預防山杏遭受晚霜低溫傷害[6]。
4 參考文獻
[1] 劉艷紅.山杏的利用價值及栽培管理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3(11):228-229.
[2] 蔡靜.遼寧省山杏資源與產業發展[J].防護林科技,2015(4):76-77.
[3] 侯亞東,張岱松,許成國.北方地區山杏的生態習性及育苗技術[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6,39(6):56.
[4] 楊采軍,楊國軍.風沙干旱地區山杏經濟林豐產栽培技術[J].防護林科技,2011(3):122-123.
[5] 張永忠,賀洪坤,王愛菊,等.山杏發展前景及人工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西部科技,2009,8(34):43-44.
[6] 張麗茹,張國強,張寶祥.退耕還林地區山杏造林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3(1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