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黃志金
摘要:分析了孝感市糯稻產業發展的現狀,指出其存在的問題,為孝感市糯稻產業化加速發展提出了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糯稻;麻糖;米酒;產業化
中圖分類號:S51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17-012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7.03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Xiaogan glutinous rice industry was analyzed,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and som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Xiaogan glutinous rice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 glutinous rice; Matang; rice wine; industrialization
孝感市是糯稻優勢產區,種植糯稻歷史悠久,種植規模大,深加工產業鏈條長,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全市糯稻面積達4萬hm2,占全國秈糯稻的20%,占全國秈、粳糯稻總面積的10%,其規模在全國地市州中占第一位。孝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糯稻產業發展,在2017年《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打造“香、糯、粳”三個優質稻米產業園,糯稻標準化訂單生產面積達百萬畝以上。糯稻產業是孝感市農業穩定的重要支柱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為了保護糯稻生產優勢,滿足市場需求,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社會效益,孝感市積極將本市建成“糯米之鄉”,這對加快孝感市糯稻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孝感市糯稻產業發展的現狀
1.1 經濟效益好,農民種植積極性較高
近幾年,由于糯稻市場價格持續走高,孝感市農民種植糯稻積極性持續走高,種植面積不擴大。2016年糯稻平均收購價3元/kg,珍珠糯谷達到3.3元/kg,分別比普通雜交稻市場收購價高0.24和0.84元/kg。每噸比秈稻收購價格高出320元以上。從經濟效益看,每公頃糯稻收入高出中秈稻3 000~4 500元。從種植規模看,孝感孝感市種植面積已由2000年2.33萬hm2發展到2016年5.07萬hm2,且種植規模仍有擴大的趨勢。良好的市場行情、較高的經濟效益拉動了農民種植糯稻的積極性。
1.2 品種資源豐富,推廣潛力大
近幾年來,隨著孝感市糯稻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孝感市通過引進、試驗示范,篩選出20多個早、中、晚相配套的糯稻品種適合孝感市栽培種植。如孝早糯08、華早糯103、珍珠糯、鄂糯7號、鄂糯9號、特糯2072、紅糯1號、鄂糯10號等。
1.3 加工能力強,產業格局大
全市糯米加工企業有100余家。其中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加工企業有應城市豪豐米業有限公司,孝南區春暉、朱湖富饒米業有限公司,云夢縣三崗米業有限公司等。全市糯米深加工企業有60多家,較知名的企業有孝感麻糖米酒股份有限公司、孝感正團麻糖米酒有限公司,應城市現有湖北豪豐米業有限公司、湖北豐江米業有限公司、湖北瑞琪糧食有限公司等,已初步形成糯稻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化格局,成為全國最大的糯米集散地。
1.3 糯米銷路暢,市場前景廣闊
糯稻商品率高,產業鏈長,營養豐富,以糯米為原料加工的食品、飲品種類多,還具有食療作用,銷路暢、市場前景好。據統計,孝感糯稻種植面積5.07萬hm2,總產40萬t左右,孝感麻糖、米酒常年轉化19.5萬t,外銷“五糧液”、“茅臺酒”、“古越龍山”黃酒、鎮江香醋、嘉興棕子等生產廠家在30萬t左右,常年缺口在10萬t以上。多年來,孝感市很多加工企業在周邊的武漢市黃陂區、新洲區、隨州市設點收購糯稻,以滿足外銷需求。
2 孝感市糯稻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產業規模偏小
一是糯稻生產結構單一。孝感市糯稻以中秈糯為主,早秈糯和粳糯很少,市場供應出現“短板”;二是沒有主推品種,農民種植品種多、亂、雜,不利于收購、儲存和加工;三是產業鏈條不長,目前加工只停留在出米、做米酒等初級加工層面,產業附加值不高;四是缺少品牌,無大型企業帶動,企業帶動產業發展不夠,市場認可度、消費者知曉率偏低,品牌影響力小。
2.2 缺乏技術創新
①主創力不夠。孝感市本地選育的適應本地的糯稻品種少。②主導品種不多。目前孝感市栽培的糯稻品種多達30余個,基本全部是引進的品種,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的問題十分突出,不能形成規模效應。③栽培技術落后。在糯稻生產良種良法配套不夠,農機農藝融合不深。④企業加工工藝落后。企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主要企業生產自動化程度不高,企業缺乏活力和發展后勁。
2.3 企業產能不足
孝感糯稻種植面積5.07萬hm2,總產40萬t左右,而孝感市最大的產能30萬t左右,產能嚴重不足。主要原因:一是農業企業投資大,鏈條長,效益低,收益慢;二是企業基礎差、底子薄,好多都是白手起家;三是企業融資難,貸款手續復雜,辦理時間較長;四是經營風險大,企業壓力大。
3 進一步推動糯稻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孝感市糯稻產業化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結構調整為主題,以提高糯稻生產的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為尺度,以高產、優質、安全為目標,以產業化經營為紐帶,培育品牌,創建名牌,做大做強做優孝感市糯稻產業助推農業供給側改革,助力精準扶貧。
3.1 抓好規劃布局,構建區域特色
分析孝感市各地的氣候條件、經濟條件、地理條件、生態環境及病蟲發生情況,制定糯稻生態區劃,明確各地區對糯稻品種的特殊要求。通過區劃引導調整,形成各具特色、又有一定規模的區域布局結構,由這些區域規模、特色構成全市的糯稻板塊優勢。根據地域和氣候條件,孝感糯稻應規劃三個區。一是應城糯稻產業化生產規劃區,包括楊河、田店、三合、楊嶺、陳河、義和、黃灘等鄉(鎮)。該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雨熱高峰同季出現,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常年種植糯稻2萬hm2,生產的糯谷主要是豐產型的,為釀酒企業供應。二是南部平原糯稻產業化生產規劃區,包括孝南的朱湖、三汊鎮、臥龍鄉、東山頭原種場、祝站鎮、毛陳,云夢的下辛店等鄉(鎮),常年種植面積1.67萬hm2左右。該區域屬亞熱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土壤成土母質以第四紀松散沉積物、河湖沖沉積物為主。該區生產的糯谷主要是優質型的,為孝感麻糖、米酒專用糯米供應。三是安陸糯稻產業化生產規劃區,在雷公、棠棣、辛榨、木梓、南城、伏水、煙店、接官、李店、陳店等鄉(鎮)。該區域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征為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是孝感市東部重要的糯稻生產基地,種植的糯谷品種是豐產型的,一般都是釀酒業訂單生產。
3.2 調整優化品種結構,科學確定主推品種
當前在孝感市推廣應用的糯稻品種有幾十個,這么多的品種讓農民無所適從。因此,從品種管理和技術的角度分析,應對這些品種進行一次系統篩選,再在各個縣(市、區)進行適應性和豐產性鑒定,為區域布局提供科學的依據。當前,孝感市糯稻產所應用的糯稻品種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常規秈型糯稻,如珍糯、鄂糯7號、9號、鄂糯10號、揚輔糯四號等,它們存在優質不高產或者糯性不強、產量不高不穩、抗逆性差等弱點。另一類是常規粳糯型品種,如鄂糯8號等,只適合作雙季稻生產,且市場潛力有限。針對目前市場需求,應該篩選出糙率≥77.0%,整精米率≥54.0%,直鏈淀粉(干基)≤2.0%,食味品質≥7分,雜質≤1.0%的糯稻品種進行連片種植,科學謀劃,合理確定區域主推品種。
3.3 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
發展糯稻產業化要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推廣體系建設。要把糯稻優質、高效、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作為研究推廣的重點,農業科技推廣部門和科研單位要加強科技創新與引進吸收轉化,制定出各主推品種的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農業科技推廣部門通過實施陽光工程、職業新型農民培訓等,把糯稻優質、高效、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普及到人,落實到田,推廣到戶。應該在區域劃分和確定該區域主推品種的基礎上進行標準化生產技術組裝,包括塑料盤育秧、機插、輕減栽培技術、無公害化栽培技術和直播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等。
3.4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通過龍頭企業或中介組織的有效經營管理活動,把大市場與千家萬戶小農生產連接起來的一種有效方式。發展糯稻產業化,強化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能夠有效提高發展產業化所需的各種組織化程度。①加快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②支持龍頭企業投資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③大力發展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群眾發展生產、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④組織成立基層糯米生產協會,協助信息的收集和與外界的聯絡和協商,如孝感市糯米生產專業合作聯社,糯米協會等;⑤扎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穩定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規模經營。
3.5 增強品牌意識,培育精品名牌
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認知度是衡量一個地區一個產業一個企業科技含量及其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市場占有率高,社會認知度高,質量、信譽高就能出名牌。孝感市糯稻加工的企業很多,但名牌產品不多。要從生產入手,建立起無公害、綠色,有機糯谷生產基地,生產出各具特色、無公害、綠色、有機系列產品。加大品牌營銷力度,抓住機遇,做好宣傳,擴大影響,爭創名牌產品。目前孝感市有朱湖牌、豪豐牌糯米在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3.6 抓好示范樣板,樹立發展典型
糯稻產業化生產是糯稻生產方式的大變革,由過去的重個體生產技術轉為重眾體生產組織與生產技術并重。需要政、事、企共同參與,需要政府、龍頭企業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密切配合。總結經驗,用事實說話,用典型引路,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宣傳報導,大力營造發展糯稻產業化生產的輿論氛圍。
3.7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糯稻生產健康發展
要充分發揮好中央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生資綜合補貼的調節作用,促進和鼓勵糯稻生產向區域連片、板塊集中方向發展。要爭取產業化資金,增加收儲貸款,扶持相關龍頭企業,加大輻射帶動作用。要將糯稻納入到保底價收購的范疇,防止大起大落,促進孝感市糯稻持續健康發展。
3.8 結合精準扶貧政策,通過糯稻產業助力扶貧
優質糯稻價格比普遍稻米價格高出60%~70%,普及推廣應用綠色標準化糯稻生產技術將使種植區域群眾科技水平提高一個檔次,單位面積的產出效益將有較大幅度提高,有利于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在糯稻產區鼓勵貧困戶種植糯稻,在種子、技術上給予支持,讓他們通過勞動獲得收入,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參考文獻:
[1] 許明剛,曾振華,田 間.孝感糯稻品種管理及產業發展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9):194-195.
[2] 羅東榮.孝感農業志(1949-2009)[M].武漢:崇文書局,2011.
[3] 陳 躍,謝春甫,萬文田,等.孝感市糯稻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7):125-127.
[4] 李增高.我國歷史上的糯稻[J].農業考古,2008(1):41-53.
[5] 鄭 明,王偉剛,謝春甫,等.孝感糯稻生產的歷史回顧與產業化發展設想[J].中國稻米,2016,22(5):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