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民
[摘要] 目的 探索功能鍛煉輔助針灸推拿治療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該院收治的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合并糖尿病100例患者(實施信封隨機分組模式),對照組的50例患者進行針灸推拿治療,觀察組的50例患者進行功能鍛煉輔助針灸推拿治療。結果 觀察組疼痛維持時間(38.45±5.86)t/h、Cobb角(13.16±1.52)°、骨密度(0.33±0.12)g/cm2、VAS評分(1.53±1.22)分、總有效率(98.00%)、不良反應發生率(4.00%)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功能鍛煉輔助針灸推拿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 功能鍛煉;針灸;推拿;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b)-0028-02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糖尿病、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發生率呈上升趨勢,當患者出現腰椎退行性病變時,不僅可影響下肢運動功能,還可導致腰椎部出現運動障礙和疼痛感,干預不及時,可影響生活質量,引起下肢癱瘓,為了改善預后,還需加強康復訓練、中西醫治療[1]。早期常實施針灸、推拿等中醫技術治療,其不僅可發揮價格低廉、安全性高、作用性強等優勢,還能夠發揮益腎填精、活血化瘀、腎氣、健脾等功效,但療程較長,對此部分學者提議配合康復訓練,其能夠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改善預后[2]。而該文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索不同治療方式在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價值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對象為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信封隨機化分組模式,即兩組(各有50例)。入選標準:①患者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且配合葡萄糖實驗,可發現其合并糖尿病;②患者均了解此次研究目的,且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③患者均無嚴重臟器受損現象;④患者均存在良好溝通能力;⑤患者均無精神家族史。排除標準:①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患者;②排除存在藥物禁忌證或治療禁忌證患者;③排除存在抵觸情緒患者。
觀察組患者中29例為男性,21例為女性,平均年齡(69.85±2.33)歲,平均病程(9.56±2.33)個月;病變位置:17例為L5~S1椎間盤,18例為L4~L5,15例為L3~L4。對照組患者中30例為男性,20例為女性,平均年齡(69.96±2.26)歲,平均病程(9.37±2.52)個月;病變位置:15例為L5~S1椎間盤,19例為L4~L5,16例為L3~L4。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針灸推拿治療,針灸操作方法:①取穴:L3~5夾脊穴、環跳、氣海俞、腎俞、阿是穴、脾俞;②隨癥取穴:患者諸穴得氣后,采用瀉法;太陽經癥狀明顯者,加用承山、殷門、委中;少陽經癥狀明顯者,加用陽交、環跳、陽陵泉。1次/d,留針30 min/次,15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推拿操作方法:①緩解疼痛感:首先可協助患者采取俯臥位,對疼痛部位進行彈拔,每個胃穴1 min,以局部酸脹為宜,主要穴位為太溪、昆侖、承山、委中、環跳;②按揉松筋:對下肢、膀胱經、阿是穴進行按和揉等放松療法;③糾正錯位:為了緩解疼痛感,還需牽拉腰部、坐骨神經,并按壓腰骶,從而糾正錯位,緩解疼痛感,最后實施結束手法(運用揉、按等放松療法),1次/d[3]。
觀察組采用功能鍛煉輔助針灸推拿治療,針灸推拿治療方式如對照組,功能鍛煉方式:在患者急性發作期,還需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不可進行功能鍛煉;在患者進入緩解期后,還需進行以下康復訓練:①腰背肌鍛煉:彎曲雙膝,保持平臥位,并將臀部抬高,距離床面10 cm,10次/d,5 s/次;②抱膝觸胸:雙手抱膝,屈曲雙膝,采取仰臥位,盡可能靠近胸部后下方,連續進行30次;③交叉扭腰:患者需伸直兩臂,腳尖向內,兩腳與肩同寬,右手舉過頭頂,左手在體側,并向左右兩側擺動,交替進行,每次完成100次;④腰肌鍛煉:囑咐患者可加強仰臥起坐訓練,3次/d,進行10個/次;⑤腰椎曲度鍛煉:將患者骨盆抬起,屈曲雙膝,以背部和足部作為支點,采取仰臥位,連續進行20次[4]。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疼痛維持時間、Cobb角、骨密度、VAS評分[5]、總有效率[6]、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疼痛維持時間、Cobb角、骨密度優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骨質疏松主要常見特征為骨組織微結構減弱、骨量降低,若干預不及時,還可引起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脆性上升,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隨著病情深入,可發現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好發于老年人群,由于老年患者臟器功能呈衰退趨勢,可存在多種基礎病,其中最為常見的糖尿病,一旦患者合并慢性疾病,便可導致髓核含量下降,彈性、張力減退,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為了減輕機體創傷,目前常實施保守治療。
早期的推拿治療,能夠發揮舒筋活絡、強筋壯骨、通利關節、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整固復位、平衡陰陽等療效,且通過配合針灸治療,能夠減輕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腰膝酸痛和不適感,調理人體腎臟功能。分析該次實驗,觀察組總有效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疼痛維持時間、Cobb角、骨密度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在推拿針灸基礎上,加強康復訓練,能夠糾正錯位,調節肝臟功能,改善腰椎內部環境和局部血液循環,發揮消腫、消炎等功效,將其用于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能夠改善肌肉力量,促進局部炎癥消除,增強局部組織代謝,減輕神經根水腫,緩解肌肉痙攣狀態,降低神經敏感性,從而有效緩解不適感和疼痛感,發揮明顯協同作用。
綜上所述,功能鍛煉輔助針灸推拿具有療效高、操作簡單、安全性高、作用性強等特點,用于骨質疏松性腰椎退變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李成香,唐毓金,黃芳艷,等.漸進性腰背肌功能鍛煉對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腰背痛癥狀的改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5):3623-3624.
[2] 區彩瓊,趙雪顏,謝惠霞,等.老年性骨質疏松患者經低頻脈沖電刺激聯合漸進性腰背肌功能鍛煉的效果評價[J].黑龍江醫學,2017,41(8):737-739.
[3] 區彩瓊,趙雪顏,謝惠霞,等.低頻脈沖刺激聯合腰背肌功能鍛煉治療骨質疏松性腰部疼痛[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7, 38(3):88-90.
[4] 鄭燦,胡德志,李筆鋒,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23):44-45.
[5] 魏東華,王金亮,陳日高,等.中醫分期辨治促進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術后愈合的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2015,35(5):1020-1022.
[6] 陶靜,曲崇正.針灸對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VAS評分、骨密度及療效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1):100-101.
(收稿日期:201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