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勤奮的一生、斗爭的一生,也是充滿情懷的一生。今天,我們要學習他堅持學習、艱苦奮斗、敢于斗爭、為人類的幸福而奉獻一生的高尚精神。
【關鍵詞】馬克思 精神 奉獻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省重點支持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黔學位合字ZDXK【2016】17)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021-02
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是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馬克思不但為我們留下了令人震撼的寶貴思想遺產,他個人奮斗的一生也值得我們全面深入了解,其一生中所體現的許多令人感動的不朽精神更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善于學習的精神。馬克思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早在特里爾中學時,他就表現出了獨立思考和富有創造性的特質。但他仍然非常努力地學習,作文總是具有豐富的思想,數學也相當好,初中畢業時已能相當流利地翻譯法語。后來他在耶拿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參加工作后,他并沒有放棄學習。相反,“無論是為他的構思宏大的經濟學著作做準備,還是為報刊寫時評,他都要研究有關的一切資料,這種研究又總是從一個問題擴展到另一個問題,從一個領域擴大到另一個領域,永不知足。”恩格斯曾說,馬克思不把世界上的書讀完,他是不會動筆的。在他定居倫敦的后半生里,大英圖書館成了他最喜愛去的地方之一,他甚至在該圖書館有專門的位置。馬克思從年輕時起就喜愛讀文學作品,戲劇、史詩、民間文學等他都喜歡;他51歲時開始學習俄文,僅用了大半年時間就掌握了它;遇到痛苦或不幸時,他把演算數學當作安慰和解脫,他甚至還遺留下了上千頁的數學手稿;到了晚年的時候,他還寫下了豐厚的人類學筆記和歷史學筆記。
勤于實踐的精神。馬克思認為,勞動創造世界。正如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特征一樣,馬克思的一生也是實踐的一生。馬克思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不但辛勤創作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神圣家族》《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資本論》等經典著作,還親自創立德意志工人協會、改組共產主義者同盟、參加第一國際、為巴黎公社提建議(未被采用),等等。他還重視調查研究,尤其重視文獻調查法的應用。他所完成的一系列著作,都是在搜集、分析各種社會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完成的。馬克思除了和工人保持密切聯系外,還把研究的目光投向英國、俄國、西班牙、巴爾干,也投向東方和美洲。他收集論著、回憶錄以及史詩和游記,并對古羅馬、日耳曼、法國歷史、近代國際關系、外交史等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他還讀了卷帙浩繁的官方報告,其中包括大量的工廠視察報告——藍皮書。他親自調查德國摩塞爾地區釀造葡萄酒農民的貧困狀況,創作了《普通的勞動統計大綱》,還在1880年特意制作了《工人調查表》,該調查表共四個部分近100個問題;在寫《資本論》過程中,他在大英圖書館查了近1500種資料,寫了數十本筆記。
艱苦奮斗的精神。馬克思不是一個追求低級趣味的人。馬克思沒有固定工作,僅靠極不穩定且十分微薄的稿酬作為生活經濟來源,因此經濟窘迫是馬克思日常生活的主題。衣服、戒指、床……但凡值點錢的東西,都曾被他拿去典當換取生活費;他的小女兒弗蘭契斯卡一歲時夭折,但他連給她買小棺材的錢都沒有,在向多人求助后,終于找到一個法國流亡者,他給了馬克思家兩英鎊,棺材錢才得以付清。恩格斯是救濟馬克思一家最主要的功臣,如果不是他慷慨、持續的救濟,馬克思可能早就活不下去了。不過,馬克思并沒有被貧困擊倒。他抽著劣質煙、喝著劣質酒,在極其糟糕的生活環境中創造出了價值不可估量的歷史遺產。“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今天看來,馬克思終生遵循了自己少年時許下的諾言。
敢于斗爭的精神。恩格斯曾說,“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紛紛爭先恐后地誹謗他、詛咒他。”馬克思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政敵(或可稱為論敵),進行過多少政治斗爭,這大概沒有足夠多的原始資料可供我們研究。不過,馬克思一生確實與眾多非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過無數的斗爭,拋棄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否定費爾巴哈人本學唯物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劃清界線,抨擊資本主義,批判形而上學觀點,與韋斯頓“提高工資無益”論作斗爭,反對巴枯寧無政府主義、英國工聯主義、普魯東主義、拉薩爾主 義……馬克思的一生幾乎沒有幾天和平的日子。但是,正是在無數次的思想交鋒中,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傳播、發展和檢驗。
滿腔情懷。馬克思的一生充滿情懷,他選擇為人類的幸福而奮斗,救世情懷使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在斗爭前線。他曾經說過,“哲學家們總是在解釋世界,而重要的是改造這個世界。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的人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 他通過嚴密的思維邏輯論證和對歷史現實的全面觀察,構建起了美好的共產主義世界,并號召通過有策略的斗爭達到這一遠大目標,“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讓統治階級在無產階級革命面前發抖,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將獲得的是整個世界。”他指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條件、手段和途徑,號召人們為了實現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而奮斗。他珍惜友誼,“真誠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的無價之寶。”“友誼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駛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有時會碰到烏云和風暴,在這種情況下,友誼應該受到這種或那種考驗,在這些烏云和風暴后,那么友誼就會更加鞏固,真正的友誼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放射出新的光芒。”他熱愛勞動,“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他通過自己艱苦的勞動為我們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作者簡介:
汪愛平,貴州省銅仁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思政系主任,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