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 于繡云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經典誦讀;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3—0100—01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誦讀經典,有助于啟迪學生的心智,以領會古人遺留的文化思想來認識生活、感悟人生。在本階段若能有效地進行經典詩文的賞析和誦讀訓練,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漢語言水平、思維能力、識記能力和文化素養,以及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都大有裨益。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引導學生從小誦讀中華經典詩文,豐富語言積累,培育文化底蘊。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這不僅是今后語文教研的方向,有益于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效果,同時也為現代教學研究提出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經典誦讀對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有補充作用
在小學階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這是現代教育趨勢的要求,完全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知識內容的不斷擴張,相應也為讀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相應的理解能力來輔助完成。誦讀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了解經典美文,來理解古人對事物的認知方式,讓學生在誦讀中得到警示和啟發,學以致用,自覺地把理念轉化為學習動力,明確今后學習的方向,達到先做人后做事的認知。從這個意義上說,誦讀的終極目標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做一個知識淵博、能力高超的人,更要通過學習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有豐富內涵和深沉底蘊的人。
二、經典誦讀是實現語文優質教學的重要環節
1.保證充足的誦讀時間。切實保證誦讀的時間,是能否讓誦讀活動落到實處的重要保障。為實現這一目標,筆者將每堂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作為古詩文及經典誦讀的固定時間,鼓勵學生堅持做到課前三分鐘認真誦讀。相應地,如果自己有時間,也和學生一起誦讀,保證誦讀活動的有效進行。其次,利用上課鈴響后,學校安排的具體時間來進行。當然,還可以充分利用隨機時間來練習,比如周會和其他空課時間也可組織學生進行誦讀。如此,本班大概每天有十五到二十分鐘的時間來進行誦讀訓練。
2.精心安排誦讀的內容。力爭做到每課有一讀,有讀必有得。筆者細致安排了各階段的誦讀內容:早讀期間誦讀古詩文,語文課前讀名人名言,周會課讀三字經。這些都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了相應的安排。對于誦讀中出現的細節性的問題,筆者力求做到能有所預料,進行了相應的規劃。另外,高年級的誦讀應遵循先易后難的步驟,有層次地遞進學習。所以從低年級的《三字經》到中年級的《弟子規》,以及每冊教材中增加的古詩都做到了不但在量上有了很大的變化,而且對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緊扣新課標中要求的小學階段必背古詩七十首,作為誦讀的重點。
3. 靈活選取誦讀的方式。采取分組誦讀的方法來促進活動。在個人誦讀和全班共讀的基礎上,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并鼓勵學生在組內進行誦讀評比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誦讀活動的有效開展。從簡單背誦中強化訓練,讓學生在誦讀中得到藝術熏陶,在天長日久的的練習中養成誦讀經典的習慣。“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只有讓學生反復地誦讀,逐漸領會字句中蘊含的淺顯意義和深邃的內涵,才能成就學生的發展。通過有效的誦讀活動,對所學內容進行重復記背的方式,來完成對古代文化的“美與達”的體驗。對所學的經典美文能夠充分理解,對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4.教師積極參與誦讀活動。教師適時參與誦讀活動,有助于學生解決誦讀中遇到的問題。筆者在古詩詞誦讀活動中,制作出生動形象的課件,把文字放在具體的畫面中,配以與詩境、詩情相通的背景音樂,讓古詩詞的誦讀成為視覺、聽覺在學生大腦中的立體化抽象。這樣一來,學生反復誦讀就會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輕松地讀出詩的味道、詩的情感和詩的美感。這樣的課堂誦讀,就如同讓學生欣賞一幅畫、聆聽一首歌,在快樂而有趣的氛圍中讓學生陶醉,培養了學生的美感。
對于經典美文誦讀的方法,前人有著許多成熟且有效的做法,易于操作,很有必要進行實踐。中高年級的誦讀活動,讓學生樹立“文以載道”的理念,身體力行,并通過誦讀的訓練,達到開卷有益的效果。所以,通過自己在本班對經典誦讀的訓練,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更進一步。筆者堅信,隨著經典誦讀的日漸開展和積累,班上的學生會因為朗誦美文而得到有益的滋養,他們會終身受益無窮。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