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蕓
俗話說:母慈子孝;那我要說:師愛徒乖。
只要老師先用心對學生付出愛與關懷,學生自然會“乖”!我是通過“道具”對學生表達“愛與關懷”的。
第一件道具:指剪刀
一個班級就如一個小社會,班級肯定也有那么三五個調皮搗蛋的學生,他們就像班級里的“惡性腫瘤”。如何使這些“惡性腫瘤”變為“良性腫瘤”?我的做法是,不動聲色地對他們說:“放學后等等我,好嗎?”放學后,我在辦公室里一邊幫他們剪指甲,一邊和他們拉家常:“你外公、外婆住哪?你爺爺、奶奶住哪?你爸爸、媽媽做什么工作?你喜歡老師嗎?你今年幾歲?你生日是什么時候……”
他們做錯了事,老師不但不批評還幫剪指甲,這對受慣了批評與處罰的學生來說會非常感動,他們即使不完全變好,也不會再“毒性擴散”。班級內一般就那么幾個不太乖的學生,我一般都一個一個分開處理,用“指剪刀”把他們的壞毛病剪掉,他們也就被轉化成好學生,班級就成為一個“健康”的班級,歪風邪氣也就抬不起頭了。
第二道具:衣服
剛參加工作那年,我在校園撿到一件學生的校服,很久都沒人認領,我就拿回家洗凈,用開水消毒,晾干,拿回,放于辦公桌的抽屜。這件衣服可幫我的大忙了:班內如有學生感冒發冷,我就用它“表關心、送溫暖”,弄得其他學生紛紛羨慕感冒的同學。小蘭上學被雨淋濕了衣服,小樂被早餐弄臟了衣服……很多學生都穿過那件衣服,這件衣服也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第三道具:百寶箱
我的百寶箱有風油精、萬花油、針線盒、手紙,甚至有衛生巾。那些獨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被家人寵愛慣了,在學校發燒、被蚊蟲叮咬或跌破皮什么的,往往淚流成河,我用“油”一擦,他們立刻“好”了。不要責怪學生嬌氣,人在生病時心理特別脆弱,非常容易感動,而學生被老師感動了,教育也就成功了。我曾教過一個女生,小小年紀便喜歡做“大姐大”,經常和其他中學的男學生湊在一起,家長非常失望,狠狠打罵都無濟于事。有一次,我發現她一整天在座位上坐得非常規矩,很反常,再結合她那一天的表現,我立刻明白了,從百寶箱找出一片衛生巾,包好拿到教室給她,幫她看看褲子有沒有臟,護著她到衛生間,并告訴她一些衛生常識。事后,她給我寫了一張字條:“老師,謝謝你的衛生巾。我那么調皮你都這么關心我,我以后都改好。”后來,她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學。
如此等等,吾師愛,徒自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