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
【摘要】理想的課堂,教學設計是第一步:教學目標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如何選擇,教學思路如何設計?教學目標設計的問題與分析有兩點:全面性問題和選擇性問題;教學內容選擇的問題與分析有三點:自覺地批判性使用教材,積極主動地選用教學內容,樹立更加開放的課程資源觀;教學思路設計的問題與分析有五點:加強與生活聯系,不要過于勤快,教學設計要瞻前顧后,以板塊活動方式設計,在多種教學方法中選擇。
【關鍵詞】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內容選擇 教學思路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04-02
理想的課堂,教學設計是第一步:教學目標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如何選擇,教學思路如何設計?近期我拜讀了陳大偉副教授的《建設理想課堂》一書,有點茅塞頓開。
既然我是個教師,那么我該怎么做,該如何規劃、安排和決策?我的思考如下:
一、目標設計的選擇性問題
(一)根據學生實際選擇。奧蘇貝爾曾經說過:“如果我不得不將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边x擇性首先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在“最近發展區”內施教。
(二)根據學科特點選擇。陳大偉副教授在書中分別用全面透視、上下打量、瞻前顧后、左顧右盼來具體闡述了這一內容,這在我們英語學科中是普遍用到的。
(三)有側重的選擇。心中要有三維目標,但全面發展并不是一個課時就能實現的。教師必須在一個課時中有所側重,勿貪大求全,結果是什么也顧不到。因此,在教學目標的選擇上,就必須有側重、有選擇、有取舍。
二、教學內容選擇的問題與分析
分為以下三點:
(一)自覺地批判性使用教材。
新課程的理念,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新課程突出了教師在課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從教學內容適合學生不同學校需求,提高教學效率的要求看,教師就需要審視、批判地使用教材,選擇更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
(二)積極主動地選用教學內容。
看了陳大偉副教授的“《看云識天氣》你上不上?”,我自認沒有他那樣的魄力和勇氣,敢拿教材上的內容隨意刪減。但我一定敢做、而且樂意做的,就是在課本原有的基礎上,給學生選擇一些相關的、或是有趣或是有意的內容進行教學。如低年級的學生,給他們補充一些有趣的歌謠, 如中高年級的學生,給他們補充一些有意義的小語篇,可以是朗讀材料,也可以作為閱讀材料,這樣既可以拓寬知識面,也對閱讀理解能力有了提高。
(三)樹立更加開放的課程資源觀。
上英語課有時需要實物,教師一個人帶到學校的話,很傷神;上英語課有時需要圖片,教師一個人又畫又剪,很傷神;上英語課有時需要補充英美知識,教師一個人在網上找呀查呀,真的很傷神;…… 那我們為什么要做這么一個“很傷神”的教師呢?不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給自己也減減負吧!
三、教學思路設計的問題與分析
分為以下三點:
(一)加強與生活聯系。
“用生活來教育”不僅僅是內容選擇的一條原則,也是展開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思路。這條思路我們可以把它概括成“生活——教育——生活”。它意味著要盡可能從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入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過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和困惑,激發學生為了更好地生活而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到學習對改進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熱愛學習。
英語是一門語言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學以致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一個個的情境,在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學習和交流,這就是用生活來教育學生。
(二)不要過于勤快。
看了陳大偉副教授對于這一點的闡述,我有點如夢初醒?;貞涀约涸谡n堂中對于習題的講解,的確犯了“太勤快”的錯。
課內不能太勤快,在課內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承擔他們應該承擔的人物,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動手。舉例:She has some apples. 要求改為一般疑問句。教師請學生先思考,不必急著動筆,說一說解題思路。學生答道:這個句子中沒有be動詞,因此根據she我們要借助動詞does;用了助動詞,行為動詞has要恢復成原形;最后要注意在一般疑問句中,some要變成any;末尾用問號。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公布正確答案嗎?不,讓學生在自備本上自己寫一寫,老師這時候的任務就是督促和檢查,是鼓勵和幫助學生,是給還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
(三)教學設計要瞻前顧后。
“站得高,看得遠”,追求有意義的課堂教學。如果教學設計只看到這一課時或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那就如井底之蛙,永遠欣賞不到井外的別樣風光。
想到Ms Han在教授動詞過去式時的別樣設計。按照課本的設計,先是be動詞的過去式,即was和were;再是行為動詞的過去式。但這樣教下來的弊端是,學生在使用行為動詞過去式時,往往用作“be動詞過去式 + 行為動詞過去式”,且一旦錯誤,很難改正。于是Ms Han將二者順序調換,先教行為動詞過去式,再教be動詞過去式,這樣的話,學生就不會出現上述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