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炳元
【摘要】美育,在當今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實現中學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科學的發展使原有的美育格局被突破,出現了科學美,如化學美、物理美等新的領域,為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也為化學教學與美育相結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化學教學中的美蘊藏著很多方面的美。人類需要科學、道德、審美;化學課堂更需要美學教育。
【關鍵詞】課堂教學 美學教育 欣賞美 發現美 創造美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69-02
美育,在當今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實現中學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科學的發展使原有的美育格局被突破,出現了科學美,如化學美、物理美等新的領域,為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也為化學教學與美育相結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化學教學中的美蘊藏著很多方面。以下本人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就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美學教育,談談自己膚淺的做法與看法。
一、在化學課堂中帶領學生欣賞美
心理學指出,學習需要一種強烈的情感作為推動力,而美育可以激發人們的求知欲望和熱情,這就是美的求真功能。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把現代都市的夜晚打扮得繁花似錦,高分子材料的發展加速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無不體現出實用美;金剛石是正四面體結構的空間網狀原子晶體。C60是60個碳原子組成如足球形狀的大分子晶體。已能使中學生從清晰的照片中領略到化學的結構美。試想一想,如果我們每一節化學課都能夠根據教材內容把各種的美展示給學生,讓這些美在課堂上充分地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那么我們的學生還有不喜歡上化學課的嗎?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充分體現出各種美,帶領學生領悟美,并且都能讓學生在“美”的課堂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化學、喜歡化學。
二、在化學課堂中引導學生發現美
其實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師的課堂教學美感性、美學性不夠強,以至于學生覺得很乏味,聽不進去,自然也學不到東西,成績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最終也就放棄學習化學。許多調查表明,由于不少化學變化具有艷麗多采、現象奇特的特點,所以能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而這種強烈的興趣和探求的欲望,一旦保持下來,就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足以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促進智能的培養。其實學生喜歡一個老師的課,就是喜歡課堂上“美”,喜歡在這種“美”中自己探究出來的知識,喜歡自己探究出來的“成果”,喜歡享受品嘗自己“成果”的那種“美”的感覺。
三、在化學課堂中讓學生創造美
陶行知先生說:“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愛美是學生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但是,在課堂上體現美、探究美,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激發學生樹立創造“美”的理想,培養學生具有創造“美”的能力,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一般地,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動口,是實現這一目的的較好途徑之一。比如,學完鎂帶燃燒后,讓學生動腦想一想:“節日里所燃放的煙花與焰色反應有無關系?”
此外,結合化學教學特點,化學美學教育還可分課內與課外兩條途徑。①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緊密結合雙基教學和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從美的角度認識物質、學習知識、理解規律、崇尚科學。②結合教學內容,把審美、創美活動擴展到課外。如組織自學或化學考察,參觀鋼鐵廠或化工廠,開展采集標本活動或騎自行車旅游等。許多化工生產的工藝管理和實驗的操作技能技巧,蘊含著布局巧妙的工藝美和高超嫻熟的表演美。讓學生參觀現代化工廠中的廠房設計、工藝流程的安排、生活環節的銜接、管道的婉蜒起伏、物料的吞吐、儀表的控制、環境的安排,會使他們感到整齊、對稱、調和、勻稱、節奏、和諧、舒坦。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注意構建美的氛圍,并把自己當作“美的客觀對象”,去激發學生們的美好情感。教師的儀表,應當是端莊、大方的;教師的教態,應該是親切、自然的;教師的板書,應當是簡要、工整、富于邏輯性的;教師的語言,應該是流暢、生動、清晰、準確的。這里特別強調“語言美”,應格外注意語言的科學性、思想性、條理性、啟發性、機動性、趣味性,以及語言外部形式的語音高低、語調快慢、抑揚頓挫,美的語言會使學生們思緒激昂、浮想聯翩,升騰起美好的情感!
我們要明白,一節“美”的化學課,絕不是單純簡單孤立的一些課件、圖畫、故事或精彩實驗的堆砌,而是根據教材具體內容、學生實際情況、教學大綱要求、經過教師遵循“美”的原則進行精心設計的、師生共同完成的“美”的雙邊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形象美、語言美、板書美、實驗演示美、學生密切合作美、課程引入美、重點難點突破美……是諸多的有機會結合。課堂的四十五分鐘,就像一段精彩的演出。課室就是舞臺,課本就是劇本,老師和學都是演員。其中老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整個演出,就是一件經過老師精心構思和設計的美的藝術品,既有故事的開頭,也有故事的發展和高潮,還有結尾。總之,從上課到下課都體現了一個“美”字。“美,使學生的情感、智慧和身心都得到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