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瑛珺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以及海上實際生產中出現的新發展和變化,進一步提高了我國航海教育以及培訓的要求,傳統的航海英語教材內容陳舊和實際航海工作不符,違背了語言交際的原則,而且難以體現遠洋運輸生產經營的實際狀況,所以需要對航海英語教材進行更新。本文分析了航海英語教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研究航海英語教材需要遵循的原則,以期為航海英語教材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航海;英語教材;建設;研究
多年來業內對航海英語的課程性質一直有不同的見解,無論是在英語教材的編寫、教學大綱還是教材的重點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分歧。即使到現在,很多航海英語教師仍然不明確教學的目標,不能將其中的主要內容把握好,英語教學成了一種應試教育,根本沒有發揮實際的作用,導致航海英語教學受到阻礙。因此,航海英語教師應該加強對英語教材的研究,結合實際的情況編寫教材,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還要提高綜合素質。
一、教材在航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教材是教學大綱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大綱中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航海英語教材在其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航海英語課程開課前,最關鍵的工作是按照教學大綱確定課程使用的教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傳授知識時依據教材內容,所以教材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師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和質量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科學合理的教材內容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英語水平,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航海相關的專業知識。
對于教師而言,合適的教材可以使教師將精力放在教學課件的制作和教學方法的研究上,而無需花費過多的時間尋找教學內容的補充材料,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從而能夠更好地將精力放在教學方法上,發揮航海英語教學的實際作用,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航海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并致力于航海英語教材的建設中,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教材編寫,也可以引進國外教材或對國外教材進行適當的改編,使其適應我國航海英語教學。
二、我國航海英語教材的發展
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的專業閱讀階段。專業閱讀的研究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航海的國內外研究狀況,讓學生通過英語閱讀獲取航海專業相關信息。這些教材的名稱是《航海科普英語》、《航海英語》等,教材的結構基本上都是“文章——詞匯表——注解”3個部分。通常由專業教師擔任教學任務,運用翻譯法進行教學。
第二階段,在專業閱讀的基礎上出現了專業英語的聽力和會話,從90年代中期開始,航海英語教材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出現的教材有《實用航海英語會話》《航海英語口語》《航海英語閱讀》《遠洋航海英語寫作》等。閱讀類的教材教材結構依然是“一篇或多篇文章——詞匯表——注解或譯文”,全書字數多達百萬,有些文章還沒有詞匯表,而且篇幅比較長、專業性也很強,具有一定的難度。口語類教材結構與閱讀類的多加了一個練習的環節。練習的形式基本是句型練習、詞組翻譯、模擬對話等,教學思想是以聽、說、讀為主,翻譯和寫作為輔。
第三階段是2001年開始至今。一方面,教育部從2001年起要求高校大力推行雙語課程和國際化課程,由學科教師用英語開設專業課程,在本科院校中航海英語教學開始衰退;另一方面是航海類高職院校的興起,其航海英語教學繼續沿用上世紀的教材,航海英語教學以海船船員適任證書考試為主。海事局船員考試中心出版了《航海英語》和《航海英語聽力與會話》兩套教材,前者時基于適任證書的書面考試,后者基于適任證書的評估,其實質上是題庫的匯集。
這三個階段的教材都存在共同的問題:首先,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偏離教材初衷,模糊了ESP課程和雙語課程之間的區別;其次,未能將英語語言的學習與航海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有的航海英語教材只注重語言,而有的只注重突出專業內容,缺乏針對性;最后,真實材料的運用缺少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在選擇真實材料時都能夠與教學內容相關,但是比較單一,沒有按照多樣性和適度性原則進行材料篩選。
三、航海英語教材的編寫原則
(一)必須考慮教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原則。實用性是建設航海英語教材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航海英語的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在實際航海工作中的英語交流能力,所以航海英語教材的實用性十分重要。在設計教材的時候,應該要具有針對性,結合航海工作的實際情況,教材以大類為基礎,多層細化,以需求分析為指導,綱目完整,包括相關職責范圍內的全部內容和要求,教材應當具有真實性,教材內容的來源應當取自真實交際場景中使用的語言材料,這樣有利于語言學習所展開的活動的真實性。其次,航海英語教材要并充分考慮和結合學生的語言基礎、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目標。教材還應該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學習水平和交際能力。可以將教師和學生看作是實際交際對象,并提供真實的交際任務和交際環境來進行練習,盡量迎合實際的交際需求。
(二)以ESP理論為依據樹立科學的編寫原則。很多ESP專家在進行教材編寫的過程中都提出過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以及衡量教材的標準。Ellis Johnson認為ESP教材的編寫原則是:首先,教材內容必須包含學生專業中常見的詞匯、句法結構必須要符合標準,教材中引用的文章要與專業結合;其次,教材的內容必須要跟學生所學科目相互關聯,但選擇的主題和設計的任務的目的是促進學科專業所需要的語言能力的訓練。這里,加下劃線的部分是編寫教材時最重要的一項基本原則,而國內大多數航海英語教材卻背離了這原則。Lewis Hill對ESP教材的衡量標準是:(1)教材能否激發學生的好奇和研究興趣;(2)學生對教材是否有趣,是否符合學生的專業以及需求;(3)教材是否有他們認為值得做的任務和活動。
(三)將英語語言學習與航海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航海英語教材的編寫就是將英語語言技能和航海相關的專業內容進行結合,并進行再創造、再組織的過程。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需要考慮到英語語言和航海專業知識兩方面內容的有機結合。語言能力的提高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而并非是單一的聽說或讀寫,而是平行發展、相互影響的。教材編寫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培養聽、說、讀方面,還應該兼備翻譯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首先,應該根據學生現有的英語語言水平和航海專業知識水平設計科學的語言訓練模式以及活動,并在這些訓練模式和活動中適當的加入一些航海專業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這樣的教材不會過于強調語言或專業的學習,只是將英語語言知識應用在航海實踐工作中,使學生達到了英語學習的目的。能夠讓學生真正掌握使用中的語言,在體驗語言過程中融入積極思維,有助于獲得有效學習和持久學習所需的深層信息。在進行航海英語教材的建設過程中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認知與情感投入,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應該符合實際,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利用學習活動調動學生主動思考所接觸的語言材料;充分利用學習活動讓學生在使用目標語交際中感悟所學的語言。
綜上所述,航海英語教材建設是一項艱難而又復雜的任務,既要全面調查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需求,又要明確課程目標,確定教材內容,通過多種途徑廣泛收集資料,進行大量的分析、比較、篩選等工作,還要具有實用性,以ESP理論為依據,需要將英語語言學習與航海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們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提高航海專業知識。此外,在教材編寫完成后還應該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肖奕珊.航海英語教材建設的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22(3):76-78.
[2]王維平.航海英語教材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航海教育研究, 2015,v.32;No.101(1):91-94.
[3]丁自華.航海英語精品教材建設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 2009,26(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