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靜 孫龍建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腹地,是世界上卡斯特地形地貌最突出的地區,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92.5%,超過萬畝以上的壩子只有47個,而且石漠化嚴重,已占土地總面積的21%。受地形復雜的影響,貴州人口居住相對分散,教育成本高,加之投入不足,導致農村人口的文盲和半文盲率高,人口素質相對偏低,長期以來是全國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省份。
2009年,貴州人均GDP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37%,城鎮化率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4%,教育和醫療服務水平大約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4。過去十年,雖然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農業和農村快速發展,服務業和旅游業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仍然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和矛盾:
貴州與全國和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相比較,經濟發展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雖然過去幾年貴州省經濟增長速度位居全國榜首(2017年貴州GDP增速10%,位居全國第一),但是由于基礎過于薄弱,目前貴州省人均GDP仍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也低于西部地區平均水平。
在西部大開發的推動下,貴州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是與全國和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相比較,貴州仍然落后。從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吞吐量的人均密度來看,貴州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7%、64%和52%,遠遠低于全國和西部地區平均水平。
據國家統計局收集的資料顯示,截止2017年我國城鎮化率平均為57.35%,其中北京、上海、廣東等仍然名列前茅,廣東省排名第一,而貴州只有44.15%,僅高于西藏,可見,貴州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有相當大的差距。另外,貴州人口素質也普遍偏低。以每萬人中大專以上學歷人口數衡量,2009年和2017年貴州省每萬人中大專以上學歷人口分別為312人和548人,雖然有所增長,但僅相當于全國同期水平的45%和41%,相當于西部地區同期水平的77%和71%。可見,貴州的人口素質與全國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較大。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貴州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仍處于較低水平。2009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8元,2017年也只有15121元,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年為3005元,2017年也僅僅有4187元。2017年貴州省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人均純收入的比值——城鄉差距為4.59,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33和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的3.72。
2015年在貴州貴陽召開了“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短短幾年,貴州大數據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漸優的發展,大數據是基礎性的資源,也是重要的生產力,它正日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大數據為貴州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正如馬云所說:“全國如果只有三個發展最好的地方,貴州一定是最后一個”,大數據給貴州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首先,貴州交通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貴州已建成的到廣州、長沙、昆明、重慶和成都的五條鐵路專線,并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極大地改變了貴州“偏遠”的區位條件,縮短了貴州到沿海主要經濟區的時間和距離,為貴州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和發展旅游、貿易等現代服務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其次,隨著大數據的發展,經濟增長方式也悄然發生了轉變,貴州優越的生態環境開始變為寶貴的資源和財富,為貴州這樣的欠發達地區提供了后發優勢。
最后,一直以來,由于我國人口多,勞動年齡人口占人口比重較大,整個國家的經濟呈現高儲蓄、高增長的局面,但是,今天的中國,這種“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而貴州豐富的、多民族的勞動力資源,為貴州發展多樣化經濟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此外,貴州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也為加快推進工業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大數據給貴州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貴州要加快發展,實現后發趕超,需要新的戰略構想,需要符合貴州經濟發展階段的思路。我們要在現有的戰略基礎上,選擇適合貴州特色的內外結合、以民生為中心、以綠色工業化為重點的發展戰略:
貴州省重化工業基礎較好,電力、金屬、煤炭等能源工業構成了工業的主體,利用大數據平臺提升這類產業的競爭力,做大做強重化工業,是提升貴州工業規模、推進工業化進程的最佳選擇,具體講就是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承接和發展循環經濟。
貴州省的主導產業多數為資源密集型產業,參與對外貿易的產品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和特色農產品,產品附加值低,經濟規模和就業規模都較小,要擴大貴州工業的規模,改善工業的盈利能力,必須要讓產業鏈延伸。另外,目前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和資源、資本密集型產業正在向中西部轉移,貴州應充分利用這個機遇,依托自然資源、人力資源以及大數據平臺,吸引東部企業向貴州轉移,以提升貴州整體工業生產能力。最后,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落實循環經濟理念,探索和發展適合貴州特色的循環經濟模式。
貴州要加快發展,僅僅依靠大企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一手抓大一手抓小,充分發揮小企業的作用。一方面,要重視能源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等大企業的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的水平和產出水平;另一方面,要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加快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尤其是在休閑旅游、農產品加工、生態農業、生物產業等領域,大力發展小企業和民營經濟。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積極招商引資,吸引外來資金、技術和人才,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在任何國家和地區,中小企業的活力都是不容忽視的。
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著力培育貴陽、安順、遵義、都勻、凱里為核心的城鎮群,通過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跨越式發展。也就是以黔中城鎮群建設和工業化為主體,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導,吸引固定資產投資,發展外向型經濟,發揮大城市的輻射帶頭作用,實現工業強省。此外,要立足于山區特色城鎮化、以農業為主導的城鎮化,充分利用貴州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優勢,揚長避短,走出具有貴州特色的城鎮化之路,建設綠色休閑生態基地,使貴州真正成為中國南方的后花園。
貴州是全國農村貧困面積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且絕大部分貧困人口在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的縣,加快貧困人口的脫貧是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科技農業,增強農業的生產能力,發展特色農產品,推進農業產業化;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公共服務如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尤其是教育,深入解決農村看病難、上學難、飲水難、通訊難的問題,改善農村公共服務水平。